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的春風:馬化騰/盧煜明/饒毅等30+先鋒對話乾貨

科學的春風:馬化騰/盧煜明/饒毅等30+先鋒對話乾貨

關鍵詞:未來峰會 粵港澳灣區 AI 基因

閱讀時間:約7分鐘

文/ 布三少(基因慧)

5月26日,以「科學的春風」為主題未來論壇 x 深圳峰會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召開。這是未來論壇首次出京舉辦的首場外地峰會,由未來論壇、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峰會組織了對話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對話青少年,召開了以人工智慧和基因科技兩大主題的閉門會議,同時聚集數百行業代表共同聆聽馬化騰、沈南鵬等20+企業先鋒與盧煜明、陳十一、薛其坤等10+頂尖科學家產學對話,對前沿技術以及深圳和粵港澳灣區的發展進行深入的討論,吸引現場數十次熱烈掌聲,筆者在現場聆聽近10個小時,分享會議筆記如下。

【未來論壇】

未來論壇是中國唯一的商學跨界科學公益平台,匯聚了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囊括了未來科學大獎、理解未來講座、閉門耕研討會和未來論壇年會等系列活動。其中,未來科學大獎因其獎項啟用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並由21名頂級科學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和高達100萬美元的單項獎金而被國外媒體譽為「中國諾貝爾獎」。此次峰會是未來論壇成立後首次走向地方,深圳作為位列全球城市競爭力與可持續競爭排名前6、置身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的核心城市,成為未來論壇城市峰會的第一站。

1

閉門會議:AI的產業化應用

(註:對閉門會議的內容進行了信息脫敏)

圖,來自攝圖網

座談專家:

主持人:丁健

主講嘉賓:楊強、山世光

討論嘉賓:李柏霖、龐建新、王龍、熊濤、許立慶、余凱、張寶峰、張大地、張潼等。

AI 應用的特徵及現狀:

後深度學習:前深度學習時代,需要花一年時間做數據圖像採集和識別,在後深度學習時間需要教會機器自主學習甚至自主採集數據。

數據依賴:目前很依賴於數據,未來不能過度依賴,需要把基礎研究、元知識和先驗知識應用進去,用第一性原理做訓練集。如,從分子層面到生物層面的Gap不是某一個環節改善可以做到的,而是系統整體的優化;同時需要數據層次區分,提高規範化和隱私安全。

智能化進程的行業差異:2017年中國51%的企業在核心業務實現了數字化和信息化,AI技術成熟度大大提高,但智能化進程在行業中仍有差異,製造業等方面尤其欠缺。發展瓶頸包括非技術因素(人才、設備和數據的高成本、頭部公司和集成產業的壟斷)和技術因素(效率、門檻、以及無元知識的積累和 Corner Case 情況等)。

AI 應用發展探討:

場景和閉環: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個賦能引擎,自身不自帶商業場景,因此落地時需要配備一個好的商業場景;好的商業場景即具有清楚的目標及邊界,高頻、高質量的大數據等特徵,同時型需要有快速、持續的外部反饋。此外,人工智慧落地還要有強大的計算資源、跨界的數據科學人才作為支撐。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人工智慧的落地才可以形成閉環。

技術提升:學術上從強監督轉換到弱監督大數據學習(包括元機器學習、知識學習等);從單次學習到終生學習(動態智能、進化學習);從被動離線學習到自主在線學習的提高。

工業提升:建立數據戰略(存儲標註和利用「有效」數據)、知識戰略(構建行業知識圖譜)和加強AI的基礎設施建設(硬體、演算法和軟體等)。

建議行業生態體系:從架構、數據、人等方面形成創新的產業體系和同盟,各自發揮優勢,企業承擔部分科研孵化的職責,部分資源例如計算資源共享。

加強AI教育:目前人工智慧的人才需求巨大,成本較高,建議從基礎教育開始建立人工智慧的基本思維和能力。

2

閉門會議:基因科技的發展與防範

(註:對閉門會議的內容進行了信息脫敏)

圖,未來論壇閉門會議

座談專家:

(實際出場)

主持人:陳恂

主講嘉賓:賀建奎、王皓毅、高劍林

討論嘉賓:戴俊彪、李柏霖、李笑宇、金鑫、朱師達、宗傑、許明炎等

基因科技發展及現狀:

技術快速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用於基因數據生產的測序設備的快速發展,帶來測序成本超摩爾定律下降(編者:目前低於600美元/人全基因組,100G數據量)。

數字化生命:即將啟動的 DigiTwins 計劃,通過基因測序等方法數字化雙胞胎的體征和遺傳數據,建立大數據模型,模擬和評估疾病治療效果,為現實的醫療健康提供分子層面的大數據支持。

基因編輯20年萌芽:基因編輯在20世界八九十年代已經開始,近年來的火熱主要是因為 CRISPR 的 gRNA 誘導相對之前的 Zinc Finger 和 TALEN 的進度更高,以及目前打破壟斷後的成本降低。同時基因編輯作為底層技術對基因工程帶來或衍生DNA 標籤(DNA labeling)等一系列技術,應用到動物模型(疾病模型,異體移植供體)、治療性分子發現平台、作物改良、家畜改良等。

部分趕超:中國在基因科技某些應用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以無創基因檢測為例,歐美約1000美金左右,中國平均價格是300美金,在深圳部分地區已納入醫保。

應用空白:國內基因編輯產業化幾乎空白,特別是孤兒葯、腫瘤CAR-T應用等。

基因科技發展應用的建議: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例如根據FDA上周的警示,PD-1/PD-L1等免疫治療效果可能不如化療,通過基因檢測的伴隨診斷,在用藥前輔助判斷和用藥後進行監測,來提高免疫治療的效率。

健全倫理規範:生殖細胞和胚胎細胞的基因編輯需要較高的倫理規範。

源頭創新和降低成本:核心是創新研發的理念和人才,社會對科學發展和科學家需要有更多耐心和信心。類似基因編輯這樣的科研轉化,需要像人類基因組計劃一樣的大project,來奠定科研水平和推動成本降低。

產學結合:科學家在享用社會資源需要更多反饋社會,與產業結合,社會需要更多智造和創新。

新興技術突破:除了ATCG之外的稀有鹼基的技術突破;表觀遺傳學的組蛋白修飾等基礎研究需要挖掘等。

跨界:基因編輯從0到1的源頭創新,獲得極大突破,但要從1到100的放應用,需要與病毒載體、細胞治療等其他技術結合;安全性上也需要針對特定應用去評估,需要產業界的大力介入和支持。

雲計算:雲計算分二步走:IT能力的擴散和應用(支付+流量+整合);計算能力切入應用場景(AI+大數據採集和分析)。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陣列的計算)與2017年將人類全基因組分析計算速度提高10倍(編者:這裡講者沒有提到的是,FPGA的硬體成本考量)。同時FPGA來提高計算效率,可變剪切等需要神經網路等機器學習方法來解決。

BT+IT的互動:當前機器學習依賴數據,同時各大企業把數據過多自我保護,造成發展障礙。模型的優化,需要新的數據(除了基因組,還包括人種、階段性病例等)、更多的數據量(從傳統模型到神經網路)和新的數據類型(探索輸入和輸出的聯繫)(編者:從數據的質量和數量看,可以看出IT服務商對於現階段數據的期望,遠超過BT生產商對於數據大的自嗨,在數據有效性、連貫性以及無監督學習的多維數據的積累,這裡需要BT和IT更深度的互動甚至共營,不僅是共贏)。

3

論壇主會場圓桌論壇一:

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趕超舊金山灣區

(自由討論環境,為尊重嘉賓,部分信息省去了姓名)

圖,未來論壇對話科學家

座談科學家:

(嘉賓如數全部到場)

主持人:饒毅

嘉賓:陳十一、盧煜明、田剛、王曉東、夏志宏、薛其坤、楊強

時代機遇和深圳機遇及挑戰:薛其坤校長提出,我們趕上偉大時代的機遇,特別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突破。盧煜明教授談到,相比香港來說,深圳發展速度令人很驚嘆;從交通上,幾乎同為一城的距離,雙方的強項可以進一步合作。不少專家認為,深圳作為新興的城市,在國內甚至世界排在前列,但基礎研究薄弱。薛其坤認為要有包括教育家、企業家、資本家、藝術家在內的創新生態;深圳作為平均年齡35歲的年輕城市,活力巨大,有可能彎道超車。

基礎研究和人才:基礎研究需要教育,教育的核心驅動力和源泉是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談到,深圳教育投入很大,包括聯合辦學、成立南方科技大學等,但提升空間還很大。政府和社會還應當提供更多支持,一方面包括注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研究等,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設立相應基金;另一方面吸引世界各地優秀人才,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世界優秀的城市。

有靈魂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院士認為,深圳重視大學,同時必須要擁有一流的教育和一流的基礎研究,包括數學、生物、物理、化學以及人文社科等學科。學校不在於多,深圳需要「靈魂性的大學」,打造「深圳的斯坦福大學」,形成旗幟、發揮引領作用。同時,需要認識到,發展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

一流大學的特點舊金山灣區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高校,這些高校有兩大特點:學術自由、企業家精神。從學科建設上講,老學科很難超越,建議設立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

人工智慧與數學素養:知名數學家夏志宏談到人工智慧發展非常快,一方面是計算機的計算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是演算法突破;演算法本質是抽象的數學問題。除了人文素養,數學素養培養基本的邏輯思維和嚴謹思維方式。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當注重基礎科學和數學素養。

人才和創新:形成豐富的人才生態圈,吸引創業家、企業家、科學家、教育家和優秀的青年等;要重視年輕人,提供自由空間,包括學術自由、文化和精神層面。楊強教授也提到要重視知識產權(IP),保護中小企業IP。

加強港深合作:香港的大學和深圳的大學之間是協同發展還是競爭共進,專家給出不同建議。但是對於加強深港合作,不僅一致贊成,同時給出了很多範例建議,包括兩地的創新創業孵化對接,盧煜明教授也提到發展粵港澳灣區需要突破種種障礙,比如兩地的DNA等生物樣本的運輸等。

技術革命:薛其坤談到,灣區的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的契機,也具有爆發技術革命的可能性,一個技術或者技術群改變工業,比如人工智慧可能改變整個工業體系的話。

灣區發展:與會專家認為,灣區的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優質醫療、文化藝術。高等教育是根本的創新源泉;對科學和技術的推動,對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優質的醫療質量,給年輕人提供良好的環境,包括豐富的文化藝術、高質量的醫療資源等。

4

論壇主會場圓桌論壇二:

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驅動和產學閉環

圖,未來論壇對話企業家

座談企業家:

主持人:陶匡淳

嘉賓:陳恂、方方、馬化騰、孟亮、沈南鵬、張磊

港深互補:方方提到深圳的創新氛圍帶動香港,香港的人文氛圍可以對深圳反哺;沈南鵬認為大灣區發展可以加強協同、打破邊界,比如教育資源共享,不建議重複設置,對此張磊表示異議,表示大學不在多,而是高品質的大學,深圳責無旁貸,互動和競爭有助於提高科研和產業化水平。 沈南鵬提出在港深兩地的創業企業孵化和發展有很好融合空間。

政策響應:孟亮談到過去十八個月,國家相關政策新規出台,香港的反應速度超過深圳,例如國家發布深化廣東自貿區改革公告,香港批出數百億港元在落馬洲建創新園區等。

灣區發展關鍵:不少專家談到,對照矽谷,發展灣區建設,需要政府支持、一流的大學、資本發展等。陳恂同時提出,除了以上,還應包括氣候好、空氣好、浪漫氣氛(寧靜)、靠近大海、移民的城市等,孟亮對此總結到,以上因素都年輕人嚮往的地方,因此關鍵因素還是人才。

科研產業化:孟亮提出香港有很好的人文環境、優質的大學,但弱點是研究產業化薄弱。這點可吸取經驗,加強港深優勢互補。

大力發展教育:陳恂談到,在某些方面,深圳已經走在矽谷的前面,比如智能硬體產業鏈,但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需求,因此深圳應該建立更多優質大學,儲備人才。馬化騰提出在深圳,教授經費和薪資不符合期望值,建議通過社會資本引進校董的機制來進行捐助體系落實。張磊也贊成大學和人才的中心連接非常重要。

關注生物醫療和生命科學:張磊提出投資部分生命科學企業,3年回報率100倍,超過騰訊;同時分享經驗,科學家不一定要做企業家,資本有義務協助科學家找到好的企業家作為夥伴。問到未來智能投資重點是,馬化騰談到騰訊更關注人工智慧,個人更關注生物醫療領域。

上游集成:不少與會企業家和投資者談到,中興事件對企業發展敲響的警鐘以及自主創新的推動。上游晶元等集成的挑戰在於平台化和系統化,特別是兼容性,對於這點,馬化騰在開場演講提到,對於騰訊海量數據,可以倒逼上游供應商的協作,同時支持國產晶元。從演講字裡行間,也不難看出騰訊對於上游系統的關注和可能投資的決心。

(註:筆記未經演講者審核,僅供參考,如有疏漏,歡迎留言補充)

更多內容

■ 首個數字健康行業私董會

■ 首份基因行業創投報告

■首個數字生命健康行業信息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因慧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CAR-T和CRISPR臨床試驗總數領先世界
Top 10孤兒葯;一周8起投融資聚焦創新療法

TAG:基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