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斑馬魚,如何從觀賞魚成為水中毒性偵測的專家?

斑馬魚,如何從觀賞魚成為水中毒性偵測的專家?

"

你知道生物毒性試驗是怎麼應用到產品安全檢測上嗎?

你知道斑馬魚是如何從觀賞魚成為水中毒性偵測的專家嗎?

你知道斑馬魚為什麼能夠廣泛應用在不同的科技領域嗎?

台灣水產試驗所的專刊中介紹了生物毒性試驗的發展歷程,以及技術在日常消費品,包括食品、藥品、化妝品等多個範疇的產品安全檢驗上的應用,尤其介紹了,我們水中銀 (國際)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itargent)在生物檢測上的創新。

香港水中銀 (國際)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itargent),首創了利用基因改造鯖鱂魚和斑馬魚胚胎進行毒性測試,透過這種檢測技術,專家們可以快速並且準確地對產品進行各項安全性檢測及風險評估,從而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

原文閱讀↓↓

(可上下滑動預覽)

我們一起來看看!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污染物質,包括農魚用藥、工業廢水、塑化劑、人工雌激素等等。這些污染物大量散布在大氣和水環境單當中,不僅危害大家的健康生活,甚至也會破壞生態環境。

生物毒性試驗

針對這個問題,近幾十年,許多國家已經開始了應用水生生物進行水生環境毒性測試,他們通過這個測試來評估,特定的物質是否會對水生生物造成危害,以及偵測水質是否受到有毒物質的污染。

在生物毒性試驗中,最常見的就是以急性致死效應作為毒性終點 (toxicity endpoints),它通過觀察生物在短時間內,暴露在不同濃度的毒性物質下的死亡率,來判斷其毒性的強弱。

一般來說,不同國家判斷毒性強弱會有不同標準。

就我國而言,根據有毒物質對水生生物毒性強弱的分類,則會把它們分成成劇毒、 中等毒、輕毒和低毒四大類型 。

農藥對水生物毒性分類

備註:淡水魚類:以虹鱒、藍腮魚或鯉魚為主;淡水無脊椎生物:以Daphnidae科之水蚤為主

資料來源:農藥對水生物毒性分類及審核管理規定

那麼,水生生物毒性試驗都是採用什麼生物進行試驗呢?

目前國際對於水生生物急毒性 (acute toxicity) 試驗,針對不同類型將會採用不同的生物預測系統,包括了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及藻類等。

在水生脊椎動物的急毒性試驗當中,最常見的就是以魚類為實驗體進行測試,其中的斑馬魚就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和美國環保署 (USEPA) 推薦使用於水生急毒性試驗的魚種 。

水生生物毒性試驗常用的淡、海水魚

修改自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212, 1998

認識斑馬魚

斑馬魚是淡水魚的一種,它的名稱來源於本身的斑馬條紋,除此以外人們還稱它為藍條魚、花條魚、藍斑魚、印度魚、印度斑馬魚。

斑馬魚原本是棲息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共和國、緬甸和尼泊爾等內陸水域的,但後來因為它本身色彩顯眼而且種類繁多,以至於被世界各地引進,成為水族館的淡水觀賞魚之一。

斑馬魚(Danio rerio)

到了1970年,斑馬魚開始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

在脊椎動物發育學的胚胎髮育、神經 發育、細胞凋亡、藥物篩選及毒性測試等研究中,斑馬魚逐漸成為了水生脊椎模式動物 (model animal)的重要代表。

斑馬魚的優勢

眾多的種類當中,為什麼選擇斑馬魚作為代表呢?

原來斑馬魚之所以能夠廣泛應用在不同科學領域,這主要得益於它自身的多項優勢:

自身優勢

1、斑馬魚個體小,成魚大概 3 厘米——節省飼養和測試空間;

2、斑馬魚體外受精,體外發育——不受母體影響,便於測試;

3、斑馬魚胚胎時期不需要進食,依靠卵黃提供發展所需的能量——避免了餵食對測試造成的干擾;

4、斑馬魚發育速度快,從受精卵到孵化變成小魚只需要 3 天時間(其胚胎 1 天發育相當於人類胚胎的 12 周(約 4 個月)),到成魚只需 3-4個月時間——大大節約飼養成本及測試時間;

5、斑馬魚胚胎通體透明,顯微鏡下各器官組織清晰可見——便於毒理反應觀察;

6、斑馬魚繁殖力強,一對斑馬魚一周可產 200-300 粒魚卵——確保科學數據的統計正確性,且使得高通量測試成為可能。

斑馬魚胚胎測試,早已成為美國FDA認可的藥物毒性測試和功效評估方法,並且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2003年已經把斑馬魚評定為及大鼠和小鼠之後第三重要模式生物。

斑馬魚胚胎呈透明狀

斑馬魚已成為發育生物學及分子遺傳生物學研究的模式物種,近年來,它甚至被廣泛應用在:

生殖毒性 (reproductive toxicity)

發育毒性 (developmental toxicity)

急毒性、神經毒性 (neurotoxicity)

心臟毒性 (cardiotoxicity)

視覺毒性 (ocular toxicity)

內分泌失常 (endocrine disruption)

神經行為 毒性 (neurobehavioral toxicity)

肌肉毒性 (vascular toxicity) 及致癌性 (carcinogenicity)

因此,斑馬魚已成為了水生生態毒理學上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透過觀察魚類行為、活存率、 胚胎髮育、孵化率以及外部型態發育等,人們可以把該項指標作為判斷毒性的依據。

斑馬魚胚胎替代動物測試

雖然斑馬魚可以作為評估生理及生態的優良毒性指標,但近年,人道團體開始呼籲【人道科學】他們提出避免使用活體進行毒物試驗造成生物的痛苦。

後來研究學者也鑒於斑馬魚胚胎諸多優點,開始以斑馬魚胚胎替代動物測試。按照歐盟動物保護法:魚胚胎並不屬於動物,而曾被國際科學家大力推薦用於替代動物測試。

檢測技術應用於日用產品

小魚的科研團隊——香港水中銀 (國際)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itargent),首創了利用基因改造鯖鱂魚和斑馬魚胚胎進行毒理測試,並且該技術於2015年,獲得包括「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全球至高榮譽大獎」。

這一項技術可以藉由綠色熒光發光強度以及魚胚胎髮育情形,來判斷受試物是否具有有害物質以及毒物含量,並且它可以在34-48 小時就可以篩選出超過1000種毒性物質。

當然,這一項生物檢測技術不僅能偵測水體環境的有害物質,也可以應用在食品、藥品及化妝品等多個範疇的產品安全檢驗上。

透過這一項檢測技術,專家們可以快速並且準確地對產品進行各項安全性檢測及風險評估,從而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END—

〔底部留言〕

告訴小魚你想測的,你想知道的

小魚一定會悄悄回你

小魚親測Testing2.0

Testing 2.0全球領先的生物技術 ,以魚胚胎進行毒性檢測,得到10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官方認可。

站在消費者立場,攜手世界各地權威學術機構的科研團隊、毒理學專家、科學顧問團,打造更高標準的安全指引。

參考多個國際安全標準,把安全屬性分為三類結果

綠魚—黃魚—紅魚

為你帶來有溫度的檢測報告與生活TIPS

溫馨提示

想查詢產品安不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對李安,我有話說
給無聊的日子加點糖,快樂的養花樂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