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愛那木製的器物,一段小葉紫檀挖制而成,雕刻上簡潔的編織紋
(註明:本文原創出自錦木工坊公眾平台,歡迎關注!)
西方人常認為中國人是異常講究的,其實事實也是如此。
書香門第,我想便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容詞。
中國人形容文人總喜歡用一些在感覺上會給人清爽的詞,無論是比擬成什麼亦或是拿什麼詞來形容。
從史書上看來也好,通過影視劇去了解的也罷,總認為這些翰林子墨們會將對自己來說比命還重要的桌台收拾的一塵不染,自明代中晚期開始一個小的物件便出現在書房裡的各個地方。
筆筒的出現使得雜亂無章的桌面開始變得整潔。
(重:618.8g 規格12.8X14.5)
現代科技的發達讓很多東西都脫胎換骨,材質的改變加以造型的變化,受眾群也逐漸的擴大,有趣的造型似乎更能夠得到小孩子們的青睞。
只是「俗」的卻越來越重,「雅」的卻漸漸消失,流傳性也被消磨。
遍地而是的自不會有人珍惜,用的舊了、髒了,重買便是。
所以我便鍾愛那木製的器物。
一段小葉紫檀挖制而成,雕刻上簡潔的編織紋,像是一張網將淡薄與高雅攏為一處。
不需要什麼多餘的裝飾與造型,小葉紫檀本身就是最好的裝飾。低調沉穩的顏色,讓人看著就不由得靜下心。
放在案頭上的,以簡潔為妙。
就連著刻出的編織紋,也是具有濃厚傳承性的原始裝飾紋路。
怎麼雕,怎麼刻,都有著既定的規矩,現在的匠人便再是想要推陳出新也定會在一個看不見的規則內。
這並非是墨守成規,只是有些事該傳承的,該保留的,該保護的而已。
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雲:"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於無邪。"
似乎找不出比「規整」二字更合適這個筆筒的形容詞了,就單單擺在那裡便會讓你有種舒服感,手的撫摸更找不到一寸的不規則。
那內壁,更是將小葉紫檀的獨特呈現,是紋路、是色澤。一種古拙之感體現的非常的當,不刻意,也不會被忽略。
若用筆代指文人墨客,那筆筒似是才墨之藪。
出自於那古代書生的謙謙有禮與溫潤如玉,文化的傳承與守護,便由此開始。
我們在守護著它們,更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依舊可以守護它們。
是立下一個規矩,更是真心實意。
百骨將枯,好物卻不朽。
(在錦木工坊藝典網拍,您可以選擇任何您喜歡的,值與不值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我們只想說,錦木工坊讓您的資產每時每刻都在上升。)
※真是喜愛蜜蠟的人,在意的絕不是它價值幾何?
※情訴衷腸:胭脂紅妝 盼他人重歸
TAG:物有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