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張猛龍碑》就是這麼霸氣
學書法,讀碑文,知史料,悟道法。
本期【三墨間】為你解讀《張猛龍碑》
《張猛龍碑》全拓
全 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
刻立時間: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正月二十三日
現 收 藏: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碑 文:正書碑陽26行,行46字,後4行為題名及年月。碑陰12列,行數不等
碑 額:正書3行12字。題楷書「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
撰 書 人:無
拓 本:以「 冬溫夏清」 4 字未泐本為佳拓。現存明初拓本稱「時字三橫本」;明代稍晚時拓本稱「蓋、魏不連本」。
記 載:張猛龍任魯郡太守時興辦教育的政績
張猛龍是誰?
這張猛龍,聽起來很有些英猛氣質,單單從名字上看,會以為是一位武將或者是寫得一手龍飛鳳舞的行草書的墨客。事實上,這張猛龍既非武將也非墨客。他只是一個地方官,大約相當於一個地方市長吧。關於張猛龍的生平事迹,似乎並沒有太多資料。像他一樣的地方官,每百年都要出上幾十個。幸運就在於,他「興辦學校」的事迹被勒碑紀念了起來。按說立碑留念也不算什麼特別的事。北魏時期碑刻極多,但同時代流傳到今天的從書法上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沒幾個。只是到現在專家還沒有研究出這碑到底是誰寫的?
北魏孝明帝元詡
話說張君眉稟賦靈異,孝順父母,體恤兄弟,得到十里八鄉父老鄉親們的讚賞與肯定。一傳十,十傳百 ……聲名大振,圈粉無數。沒過多少時日,孝明帝都聽說了這位張猛龍的事迹。 心想:「有這等賢才,不為國所用,豈不可惜!」 當下便一紙詔書,封張猛龍做了魯郡太守,即刻上任。張猛龍到任之後,果然不負重望。興辦學校、重視農桑,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深切愛戴。張猛龍的政績,連「京兆五守」比起來也「無以克加」,只有「河南二尹」才能和這位魯太守差不多,甚至黃霸也還是比不上。春秋時代治理亶父有成績的宓子賤比起張猛龍來也不能算是突出。
同為張君,有和聯繫?
通讀碑文,便知其行文方式與我們之前和大家解讀過的東漢時期的《張遷碑》如出一轍。《張遷碑》是谷城吏民為感念張遷的德政而立的,《張猛龍碑》是魯郡民眾為稱頌張猛龍的功績而立的,兩碑都是宣傳政績的,又都是姓張的政客,碑文中又都提到了張仲,他們會有什麼聯繫呢?
張耳 張軌
碑文先以大量的篇幅介紹了張猛龍的譜系,說張氏一族,早在三皇五帝之初就已人才輩出,累名清史。先述周宣王時賢臣張仲、春秋時晉大夫張老、西漢初趙景王張耳,再述魏明帝景初時的張猛龍十世祖張煥、八世祖張軌、七氏祖張素,一直述到祖父張興宗、父親張生樂……自十世祖張煥以後各代的名字職銜,差不多是可靠的。之前年代久遠,其真實性有待考證。我國古代譜牒傳統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即把同姓的古代帝王將相推尊為始祖,一旦銜接不上,便「率舉漢唐名人以實之」。
兩碑都提到了周宣王時的張姓名人張仲。如果張遷、張猛龍都是張仲的後人,那麼張猛龍無疑是張遷的後代。《張遷碑》是隸書的經典,《張猛龍碑》是楷書的經典,看來張氏對中國書法貢獻還蠻大!
言歸正傳,說說它的書法藝術價值
該碑在中國書法史上可謂經典之作,是北魏書法珍品。
字體嚴謹,富於變化,用筆方為主,偶爾輔以圓筆,方整雄強,但毫無拘謹板滯之感。筆勢平中有側,峻而復和。
魏碑多以橫取勢,體呈扁方,而此碑卻以縱取勢,氣勢魏然雄偉,結體中宮緊密,四周筆畫舒展。全篇於整齊中富於變化,變化中歸於庄和。
碑額、碑陽、碑陰3 部分書法風格不盡相同。碑額大字端嚴奇偉,碑陰文字則瀟洒恣肆,從而與碑陽文字的方整剛健互相輝映,形成完美的統一。
書體的用筆已經完全擺脫了隸書的痕迹,啟隋唐楷書之先河,是楷書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
此碑宋人已經發現,到了清代,經過包世臣等人的褒揚推許,名聲大顯,愈益受到書法家的推崇。是北魏書體中公推第一的名作。一千多年來,他的地位被逐漸抬升。
如果你零距離與《張猛龍碑》接觸,發現碑上每個字也就拇指蓋大小,卻氣勢宏偉,雄強剛勁,能讓你不由得嘖嘖稱奇,佩服先人的高超技藝。也印證了下面幾條書評:
「
清 楊守敬評說:「《張猛龍碑》整練方折,碑陰則流宕奇特。」又說:「書法瀟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如此。(《平碑記》)」
清 包世臣:正書《張猛龍》足繼大令,《龍藏寺》足繼右軍。(《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說:「《張猛龍》、《賈思伯》——結構精絕,變化無端。」又說此碑「《張猛龍》為正體變態之宗。如周公制禮,事事皆美善(《廣藝舟雙楫》)」,被尊為「正體變態之宗」。結構為書家之至,而短長俯仰,各隨其體。吾於正書取《張猛龍》,各極其變化也。」
」
《張猛龍碑》中字跡的特點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霸氣,所以臨寫時要注意不能如插花美女有弱柳扶風之姿,要縱橫開闔、磅礴大氣、從容舒展。實踐出真知,放下手機,拿起毛筆,大家一起寫起來 ……願日後臨帖一日有一日之體會,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TAG:三墨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