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死時刻,Give me five!

生死時刻,Give me five!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可能會遇到身邊有人出現心跳驟停的緊急情況,學習掌握心肺復甦術,可以在等待救護車來的這段時間內很好地開展急救行動,為挽救生命爭分奪秒。在生死時刻,對於大多數沒有醫學背景的人來說,如果能夠做好以下五點進行急救,就可以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GIF

1.大聲地呼叫他,或者輕拍他的肩部,看是否有反應。湊近他的鼻子、嘴邊,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頸動脈,看是否有搏動,切忌不可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容易發生危險。如果患者無反應,說明意識已喪失,此時要高聲呼救,目的在於呼喚其他人前來幫助。大家常說,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情,生命急救亦是如此。我們一定要先評估患者和周圍環境的情況,並徵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再進行施救,記得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2.呼叫急救車。在危急時刻,要儘快撥打急救電話120。撥通後,要沉著冷靜,並語言清晰地將患者信息告訴接聽電話的調度員,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詳細地址、目前最重要的病情,以及採取了哪些急救方法等信息。如果當時你已經不能完全表達的時候,也不要著急,等調度人員主動詢問你,這個時候,你只要仔細回答問題就可以了。打電話的時候,不要著急自己先掛電話,而是要等調度員所有的問題問完後,對方掛掉了電話,你再掛掉電話。若可以,最好選擇能與120急救台保持聯繫,這樣,就可以在調度員指導下進行最及時有效的救治。

GIF

3.胸外心臟按壓。如果患者已經沒有脈搏,則需要儘早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壓的部位。沿著最下緣的兩側肋骨從下往身體中間摸到交接點,叫劍突,以劍突為點向上在胸骨上定出兩橫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線處,這裡就是按壓點。施救者以一手疊放於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將掌根部置於剛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壓,胸骨的下陷距離約為5-6厘米,雙手臂必須伸直,不能彎曲,壓下後迅速抬起,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注意事項:必須控制力道,不可太過用勁,因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從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臟器。老人的骨質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4.開放氣道。將患者置於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會因舌後墜而造成氣道堵塞,這時施救人員要跪在患者身體的一側,一手按住其額頭向下壓,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標準是下頜與耳垂的連線垂直於地平線,這樣就說明氣道已經被打開。然後檢查患者口腔里是否含有其它雜物,接著就是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儘可能將患者口中的雜物清除,比如:嘔吐物、分泌物、食物、假牙等。同時解開患者的衣扣和腰帶,盡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GIF

5.人工呼吸。在保持高質量胸外按壓的同時,可以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最好能找一塊乾淨的紗布或手帕,蓋在患者的口部,防止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氣,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將氣體吹入。與此同時,施救者的眼睛需觀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氣體的灌入而擴張,氣吹完後,鬆開捏著鼻子的手,讓氣體呼出,這樣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過程。兩名以上施救者心肺復甦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次數的比例為30:2,單一施救者心肺復甦時應進行30次胸外按壓後做2次人工呼吸。

危急時刻,我們緊張、我們焦急、我們可能會不知所措,但在施救過程中,以上五項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為患者增加一分生存的希望。願挽救生命之時,我們不再彷徨,「Give me five」。

急救小貼士

施救時,請確保急救現場安全,空氣流通。如果患者心臟停搏,應儘早實施心肺復甦CPR,強調高質量的胸外按壓。

停止心肺復甦的指征:在施救的同時也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觸摸患者的手足,若溫度有所回升,則進一步觸摸頸動脈,發現有搏動即可停止心肺復甦,儘快把患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在專業醫務人員到來之前,請不要給患者隨便用藥。

對於外傷患者,要盡量減少搬動,保護好頸椎。

如果附近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可以按照儀器上面的說明使用,能為患者增加生的希望,將生死時刻變為見證奇蹟的時刻。

以上參考2015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和國際復甦聯盟(ILCOR)發布的最新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作者:趙鑫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 主治醫師

審稿人:郭樹彬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協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傳播專家團團長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 醫學媒體聯盟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科普分會會長

北京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會長

本期編輯:老馬識途

: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家用稿,

轉載前請先與我們取得聯繫,

歡迎您給中華醫學科普平台投稿:

並轉發我們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醫學科普平台 的精彩文章:

過敏是如何發生的?

TAG:中華醫學科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