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大批文武百官自殺,大清滅亡為啥很少有人殉國?
談起明朝,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明朝的那些皇帝大多都不幹正事兒。比如說有的皇帝想當木匠,有的皇帝想去煉丹,修仙成道。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更是有吳三桂等投降派,主動迎清兵入關。雖然他們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但也被後人所不齒。而有些人則是為此自殺殉國,被我們所銘記。
在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選擇以死殉國。當他生死的消息被全天下的人知曉的時候,無數人選擇了跟隨自殺,據統計可能達到上萬人。在關於明朝的史料記載中,也講述了這一自殺事件。其中高官自殺達到十五六位,甚至有的人是選擇全家自殺。
當皇帝以身殉國的消息傳揚出去後,戶部尚書倪元璐悲痛不已的哭著說道:「國家落得個,破滅的下場,我即使是死了仍然留有責任。」於是他選擇了在向天子母親謝恩之後,與友人告別之後自盡身亡,他的一家13口人也全部選擇了自盡,表示同國家共同被埋葬。
可以說明朝的大量臣子自殺殉國是非常令人欽佩的了,但接替這個王朝的清朝,在滅亡時殉國的人,一個手掌的五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這種十分具有對比性的事情是如何造成的呢?為何明朝滅亡,有無數人紀念,甚至還寫各種文章來追憶明朝。而清朝則處在這麼一個尷尬的境界,連滅亡後找個紀念的人幾乎都找不出來。
甚至到了後世,崇禎皇帝自殺的地方被沈尹默題寫了「眀思宗殉國處」,藉此來表達自己對大明朝的追憶。最有意思的是,他還是滿清時代的人。當然,由於他是漢人,所以並不能代表滿清遺老的內心也是如此,不過至少這可以體現出士大夫的大致思想情感。不過出現連身為清朝的人都不追憶清朝,這讓我們需要探究其裡面背後的原因。
首先,清朝的皇帝是滿族人,他們多對滿族人加以重用。同時,官場上的滿族人對漢族人也多加以排擠,漢族人並沒有對清朝的統治的認同感有多麼的大。甚至漢族人還被要求剃髮,成為後世特別有名的辮子髮型。這對身體髮膚都特別注重保護,不能隨意損傷的古人來說,可是十分嚴重的。
其次,這個朝代的政體體制雖然是滿漢都可以掌握部分政權,但漢族在這個制度中受到的限制是十分大的。比如在乾隆當政期間,就有明文規定軍機處的領班大臣,漢人是不可以擔任的。直到在滿族中實在是找不到優秀的人才來擔任,這才稍稍考慮了一下漢族人民。正是由於這種皇帝對漢族人民的不信任,不重視,從而也導致了士大夫對這個清政府認同度並不是怎樣高。
最後,在朝代滅亡的時候,明朝皇帝選擇了自殺殉國來保持這種氣節。而清朝皇帝卻十分軟弱,聽從帝國侵略者的話,指哪打哪乖得如同哈巴狗一樣,被知識分子所不齒。以至於後來,在抗戰時期,崇禎皇帝仍被諸多知識分子所尊敬,並把他的地位又提高了一步。通過這樣來告訴中國的百姓要有氣節,有骨氣,要勇敢抗爭,不做亡國奴。所以說,在士大夫的內心深處,真正的故國是大明王朝而不是大清。
※他因腿疾三十年不上朝,被人質疑,百年後他的陵墓卻讓人無言以對
※清朝取代明朝,對於中國來說是進步還是倒退,答案令人吃驚!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