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9,只為讓你有機會看一眼這些百年村落
豆瓣評分8.9,只為讓你有機會看一眼這些百年村落
「千百年後,
我們還能憑著這份備忘錄,
和過去促膝長談。」
了不起的村落
這幾天,
千呼萬喚的《了不起的村落》第二季,
終於上線了。
豆瓣評分8.9,
隨手截下一幀都能做壁紙,
一群90後拍出來的紀錄片,
卻讓無數80後唏噓,
「這裡面藏著我的童年,
和一種最終還是留不住的生活。」
村落,
曾經是鄉人們的生命,
但對現在的孩子們來說,
可能只是課本里一個遙遠的故事。
過去10年,
中國消失了90多萬村落,
每一天,都有100個村子,
捲入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不見。
在現代文明的裹挾中,這樣的消失每天都在發生。
無情的數字告訴你,剛剛這一秒,多少種生物從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
無奈的老匠人心疼又自責地嘆息著,世代相傳的手藝還是在自己手上斷掉了。
還有無數沉默在版圖一角的傳統民俗,隨著村落的消亡,在漫漫時間裡失落退場。甚至,我們從不知道它們存在過。
村落的消失,
幾代人的記憶被連根拔起,
也許下一個十年,
鄉愁的另一邊,
只剩下一個民俗博物館。
這樣的失落,
刺痛了一群90後,
蟬鳴蛙叫,螢火漫天,
兒時這樣美好的生活,
難道就睜眼看著它
乾枯成一個乾巴巴的形容詞?
不甘心的他們,
扛起了攝像機,
用了5年時間,
踏遍30多個省市的深山老林,
去尋找中國最隱秘的那些村落,
趕在時間之前,
再多記錄一點它們不為人知的美。
2017年底,
第一季開播,
從大興安嶺到雲南邊陲,
從西北的雪山到台灣的大海,
10個老去的村落,
10分鐘一集的片長,
美得讓人說不出話來。
我們以為早就消失的田園牧歌,
正在這些角落跟時代做最後的告別。
比如這個藏在
大興安嶺金色森林裡的馴鹿村,
三百年來與鹿相伴,隱居森林,
鄂溫克人沿襲著祖先的生存智慧,
也恪守著世代守護森林和馴鹿的使命.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鄂溫克人最懂如何與自然相處。
這樣的馴鹿村,
似乎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2005年,村子裡還有1百多人,
而現在,只剩下14戶人家。
留下的村民,也曾搬離森林,
但少了他們的馴養和保護,
馴鹿被大量偷獵,
實在心疼的鄂溫克人,
最終重返深林。
長輩把傳承這個民族
當成最重要的事情,
而年輕人嚮往的
是森林外的世界,
誰又有錯呢?
孩子的選擇,
媽媽不置可否,
只是在身後不停地喚著,
孩子,慢點走。
這樣的目送和離開,
每個村莊都在上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取景地
台灣蘭嶼島,
建在地下的石頭屋,
色彩絢爛的拼版木舟,
這片熱帶風情里的藍色秘境,
滋養著神秘浪漫的漁人文化。
但與醉人風景相對的,
是古老捕魚技法的失傳,
和年輕一代的相繼離開。
世代養育蘭嶼人的這片大海,
已經裝不下孩子們如今的夢想,
就像曾對蘭嶼男人來說
意義深遠的丁字褲,
年輕的男孩只覺得羞恥,
更不願去了解它的歷史和故事。
「城外的人想進去,
城裡的人想出來。」
這是每個村莊的寫照,
裡面的人想去闖蕩世界,
而村外的人做夢都想擁有一片桃源。
這幾年,
人似乎格外的疲憊,
從城市逃離,
去山水之間開一家民宿,
或是在版圖一隅隱居,
成了大家心口上的硃砂痣。
離開鄉土久了,
人們都忘了那種」得到」的珍貴,
和「滿足」的幸福。
而這些,
山裡的人最是了解。
新疆喀納斯被譽為神的後花園,
而這片後花園裡,
神還有一個自留地,禾木村。
長達7個月的冬季,
大雪總來得格外早,
白色的雪花漫灑在層林盡染的秋色里,
明明在人間,
卻沒有一絲塵土氣。
女人騎馬走在路上,
看不出一點著急。
老匠人忙著手裡的木工活,
「幫手」,一台收音機足矣。
漫漫長冬,
沒有自動的暖氣,
還可以在雪地里賽馬跳舞,
在滿天星河下,
圍著篝火唱歌喝酒。
寒冷的早晨,
能和家人喝上一杯暖暖的奶茶,
已經從手暖到了心底。
即便冬天牛奶很珍貴,
但誰家要做酸奶酒,
戶戶都會慷慨相送。
一點一滴來之不易,
所以他們還記得食物的珍貴,
物力維艱,但他們卻沒忘分享的美德。
日子清簡,村民卻很知足,
「這樣美麗的地方,
誰還會願意離開呢?」
還有黃山的天空之城
藏在雲海之中的木梨硔,
放眼一片綠意濃濃,
好奇的小孩子開心地跟你招著手。
四川的達祖村,
靜謐而豐饒的湖水,
還在庇佑著古老的納西王國。
而天下黃河第一灣的老牛灣村,
留下的牧羊人,
自豪地說著這個明代要塞
昔日輝煌的歷史,
在空蕩的村子裡
顯得有一絲悲壯。
村民紛紛搬離的背影,
讓這些村莊美得有幾分落寞。
「它們或許註定會消失,
我只想留下一些存檔。」
導演團隊希望,
如果它們終將謝幕,
但千百年後,
我們還能憑著這份備忘錄,
和過去促膝長談。
好在改變也在悄悄地發生,
富春江邊的東梓關,
新杭派的回遷房,
恢復了舊時江南的模樣。
年輕一輩從不知故鄉的外鄉人,
變成了新一代的東梓關人。
新與舊,在這片水墨里暈染交融,
傳統與未來不再是相互對抗的力量。
而瀕臨失傳的古納西文字,
終於走進了孩子們的課堂,
蘭嶼的那個男孩,
最終在豐年祭的儀式上,
主動穿上了媽媽縫製的丁字褲。
傳統和現代,
在這一刻握手言和。
還有坪朗村的苗綉和苗鼓,
找到了年輕的接班人,
小姑娘們和阿婆一起,
再次舞起了彩色的鼓綢。
普洱的大山裡,
吉他給老達保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少村民詮釋了真正的最炫民族風,
「將心緒奉獻給音樂,
將歌聲還予土地。」
希望留下的年輕人,
能因家鄉的獨特韻味感到自豪,
而不必為現代社會定義的「成功」所累,
傳承千百年的歷史文明之美,
守護家鄉的一山一水,
誰能說這不是幸福呢?
傳統和現代到底如何共處,
我們還要繼續求索,
而這也許正是我們如此「守舊」的理由,
每個人嚮往的生活不盡相同,
如果有一天你闖蕩累了,
希望回頭仍有故鄉在,
它還在那親切地喚你乳名,
朝你招手。
易向,一種類文藝的生活方式(微信公眾號:e_xang);
易象讀書,閱讀就是一種修行(微信公眾號:iexang);
意典,城市旅行家(微信公眾號:taoolichina)
TAG:易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