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改革開放持續注入新動能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推動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40年來,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我國GDP年均增長9.5%;以美元計算,我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我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為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作出了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今後,我國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應有之義。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表示,新時代的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新時代的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習主席的重要演講為我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引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行動。也就是說,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已達11個,形成了「1+3+7」的試點格局。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入探索、大膽嘗試,已形成100多項可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分批次向全國推廣移植。
廣東、天津、福建作為我國第二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動改革開放先行先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5年4月掛牌以來,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結合當地實際,開展了各具特點、各有側重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改革紅利和開放紅利逐步釋放。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提出進一步深化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繼續先行先試,以開放促改革發展創新,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三個文件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等方面進一步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
從國務院公布的方案來看,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既有相同的開放舉措,也承擔不同的具體分工,形成了搭配合理的架構。就相同點來看,三個自貿試驗區均提出大幅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提高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開放度和透明度;除特殊領域外,取消對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限特別管理要求;清理和取消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實現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准入相關行業、領域和業務。就具體分工來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提出了建設公正廉潔的法治環境、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構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提出了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前沿新興技術孵化和完善服務協同發展機制等方面的具體舉措;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提出了打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府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和加強閩台金融合作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隨著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穩步推進,大量改革開放新舉措將被提出、試驗和推廣,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注入新動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鞏固我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地位,為提高全人類福祉做出更大貢獻。(作者張茂榮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中毒」俄前特工女兒愈後首「現身」 稱願回國
※美保護主義色彩愈發濃厚 日媒:「安倍經濟學」跟著倒霉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