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就犯困?你可能得了這3種病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吃完飯後就犯困、睡意十足,很多人對這種情況都習以為常,覺得屬於正常現象,用不著刻意調整。
但實際上呢?這可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健康提示,如果經常「犯困」可能身體隱藏著一些疾病,比如脾虛、餐後血糖波動大等,還可能潛藏腦供血不足的風險,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視。
吃飽了就困,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這個是很多人的通病,飽餐一頓後,困意十足,眼睛睜都睜不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吃飽了就犯困呢?
1
胰島素大量分泌
通常情況下,大家日常所吃的食物,大多數還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碳水化合物被攝入之後,會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構成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隨後,胰腺會釋放胰島素,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使葡萄糖能夠進入到細胞中,供給人體生命活動需要或者作為能量儲存起來。
但與此同時,胰島素會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和促進褪黑素的形成,使人產生睡意,就會很想睡覺了。
2
副交感神經亢奮
吃飯時,食物的刺激會讓人體的副交感神經相對亢奮,興奮的副交感神經會幫助我們增強消化功能、吸收營養物質、補充能量。
但是同時它也會讓我們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體溫降低、呼吸減慢,這個時候就會感覺到很睏倦。
3
食慾素
提起食慾素,大家都會覺得有些陌生,食慾素就是下丘腦泌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當體內的食慾素含量低,就會覺得昏昏欲睡懶得動;而食慾素含量高時,人體就會變得清醒而且活躍。
當人體吃進食物時,體內的血糖升高,當血糖濃度過高時,會抑制食慾素的分泌,食慾素含量降低,我們就會感覺到想睡覺了。
4
與膽囊收縮素有關
研究發現,人體內分泌的膽囊收縮素在飯後2小時內有明顯升高,兩小時後開始回落。睡意也是在飯後開始顯著增加,之後趨於平緩。
我們體內的膽囊收縮素與睡意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另外需注意的是,進食高脂肪餐會導致膽囊收縮素水平含量更高,餐後睡意也更強烈。
經常犯困,警惕3大疾病
飯後犯困和人體消化的規律有關,所以飯後會覺得睏倦是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如果經常飯後犯困,吃完就全身疲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
脾虛
飯後易困,也可能存在脾虛問題。脾主運化和升清,飯後脾的工作量驟然增加,脾系統就需要更多的氣血來幫助它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等工作,這必然導致身體其他臟器的血氣供應減少。當大腦氣血供應減少時,就會出現睏倦的癥狀。
脾虛較輕者會出現飯後易困的癥狀,但自己尚能控制不去睡覺;脾虛較嚴重的人飯後必須睡覺;更有甚者吃飯沒多久就睏倦得無法控制。
血糖升高
如果經常飯後犯困,吃完就全身疲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它在警告你,目前的飲食結構不夠健康,很可能會導致患糖尿病。
美國杜克大學綜合醫學研究中心營養學家貝思·里爾頓博士表示,日常飲食中,一次攝入太多的白糖、白麵粉和甜飲料等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血糖突然升高,使得細胞胰島素受體停止接收胰島素,過量的葡萄糖堆積在血液里。
與此同時,胰腺則「努力」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人體器官負擔過重,得不到休息,就會出現昏昏欲睡、疲勞透支等感覺。
因此,面對偶爾的飯後犯困無需恐慌,但如果飯後犯困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那就有必要排查一下糖尿病的可能了。
腦缺血
飯後更多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統,使腦部供血相應減少。對患有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來說,本來就有腦供血不足問題,犯困現象會更明顯,甚至一靠椅子就睡著了。
如果發現家裡的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人)常常有犯困現象,建議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以防腦缺血引發腦梗死。
教你4招,減少飯後犯困
吃飽就犯困,應該怎麼辦呢?推薦以下4個方法:
1.不要吃太飽
吃飯不要吃到飽、吃到撐才停,吃的時候慢一些,細嚼慢咽,七八分飽會讓你更健康,精神狀態也更好。
2、改變飲食結構
以午飯為例,午飯時應盡量減少白米飯和饅頭這種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攝入量,更不要攝入含糖飲料,炒菜等可以不做改變。
3、飯後不要立刻坐下休息
飯後不要立刻坐下休息,建議慢走20~30分鐘。半小時之後再午休。一方面可以緩解餐後立馬出現的倦意,另一方面也給了消化系統工作時間,減少它的負擔。
4、避免熬夜
晚上該睡就睡,不要熬夜!保證自己22:00~7:00之間在睡覺,養成好的作息習慣,精神一整天。
※蹲久站起後頭暈眼黑?警惕這3大腦部疾病
※指甲上月牙越大越健康?告訴你3個不為人知的真相
TAG:PiPi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