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肝、腎、心、肺…各有一種好養法,學會再也不必花錢買健康

肝、腎、心、肺…各有一種好養法,學會再也不必花錢買健康

關於教育子女,窮養磨練孩子意志,富養豐富孩子眼界。但你知道,我們身體不同器官和部位也有窮養和富養的區別嗎?


身體 4 個地方,要窮養

★ 臉部:不要塗太多東西

有些人聽說某些水乳能美白、祛斑,洗完臉恨不得塗個七八層。但像這樣過度塗抹護膚品或者頻繁敷面膜,護膚效果適得其反。

塗抹太多護膚品,可能會堵住毛孔,更容易生成痤瘡,也就是俗稱的痘痘。

而像美白、祛斑這類功能性的護膚品可能含有某些致敏成分,讓皮膚產生過敏和刺激反應,引起紅腫、瘙癢等不適。久而久之,皮膚的防禦功能受損,臉皮越來越敏感。

養護建議:

盡量選成分簡單、安全的護膚品,即使是選擇祛斑、美白產品,也要注意最好在手上試塗;

敷面膜的時間一般控制在 10~20 分鐘,建議一周 1~3次。

★ 肝臟:避免大吃大喝

天天大魚大肉、愛吃油炸燒烤,這些飲食習慣都是肝臟的大敵。肝臟作為一個重要的代謝器官,如果攝入過多油膩的食物,就會讓肝臟負荷太重。

越來越多的脂肪來不及在肝臟代謝,會慢慢累積形成脂肪肝。

酒精也是另外一個傷肝的元兇。酒精在肝臟代謝的中間產物——乙醛,容易損傷肝細胞,造成肝功能損害,長期嗜酒還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 腎臟:別吃太多高蛋白

高蛋白營養好!可是,腎臟形成尿液的過程中會濾過蛋白質,吃進太多高蛋白食物,可能會給腎長期「負荷過重」。

另外,在日常飲食中95%的鹽分是由腎臟代謝掉的,攝入鹽太多,也會令其受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兒童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3克以下。

說是每天不超6克,可具體說是多少也的確不好衡量。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小技巧:

買500克碘鹽,記住開始用它到用完的日期,計算天數,用500克除以天數,再除以家中就餐人數,便可大致算出每人每天的用鹽量,據此作出調整。

★ 心臟:美食雖香要少吃

據調查顯示,心血管疾病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密切相關。如果血液的這種「膽固醇」過多,容易在血管內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引起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含膽固醇較多的食物多為蛋類、動物內臟、脂肪。有些人覺得雞蛋營養、豬肝補血,就該多吃點,但這樣一來,膽固醇攝入很容易超標,建議:

蛋類每天吃1個;

動物內臟每月吃2~3次,每次25克左右;

每天食用脂肪盡量控制在25~30克左右。


★ 腳部:穿好鞋養好腳

這裡,重點要說一下糖尿病人。

他們體內的高糖狀態,導致其抵抗力較差,一點點足部損傷都易被感染,形成足部潰爛、有些嚴重的甚至需要截肢。特別是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因為感覺遲鈍,即使腳部損傷患者自己也不容易察覺,所以更要注意腳部的護理。

另外,有些女性愛美,忍著痛也要穿著高跟鞋,但這樣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腳產生囊炎、前腳變寬、橫弓塌陷等併發症。

所以,穿一雙好鞋、有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

1.如何挑一雙合適的鞋?

建議在下午三四點去挑選鞋子,在下午時是腳最胖的時刻,此時試穿挑選的鞋最為合適。試穿時,相信「第一腳」的感覺,一定要感覺無壓迫。

糖尿病病人更要注意挑選寬鬆、透氣,不易損傷腳的鞋子。

2.有腳氣、腳汗多怎麼辦?

這類人要特別保持好腳部的乾燥,勤洗腳、穿棉襪,穿寬鬆點的鞋來防止腳臭。另外,新鮮的報紙(非油印)或者食品包裝袋裡的乾燥劑塞到鞋子裡面,也可以有效給鞋子除濕。

★ 肺:給它一個更好的環境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肺作為重要的呼吸器官,容易受到空氣中不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霧霾和煙霧!

生活在霧霾地區,雖然沒法改變空氣,但可以盡一切可能做好防護:佩戴防霾口罩、盡量避免外出等。

說到煙霧,我們一般遇到最多的就是炒菜油煙和吸煙的煙霧。

廚房裡的油煙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煙草產生的多種有害物質和致癌物,對肺的傷害尤其大。不抽煙的人也別心存僥倖,二手煙對肺的危害也不容忽視。

建議:

炒菜前後正確使用抽煙機等;

吸煙者要戒煙,不吸煙者也盡量讓自己不要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中;

平時也應該注意家裡通風,保持室內有一個清新的環境。

大家都在看:

14歲男孩突發腦梗,成為最年輕的病例!只因常吃這個食物

空心菜是「毒中之王」?含有大量重金屬?醫生的回答比較中肯

女人如果出現這些癥狀, 說明更年期到了, 不要惹她

男友有乙肝,還能在一起嗎?醫生給出的答案讓人意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 的精彩文章:

人指甲也能入葯?專家:不足為奇 人體這些組織都是葯!
求助!一緊張就尿急、尿頻,我這是怎麼了?醫生給出了答案

TAG: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