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那麼多,時間都去哪兒了
有效的時間管理實質上是對人的自我管理,剋制自我、增強自律、不斷堅持,這些都是最簡單的規則卻也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有沒有這種感覺?每天我們要處理太多事情,忙得手忙腳亂,這件事做一點還沒做完,就要開會;那件事做一點就被同事打斷,下班了都不能及時完成,感覺一天時間幾下子就過去了,常被截止時間追著跑。
在這個世界的鐘錶上,你可曾感受到,自己就像一個齒輪,不停地旋轉?
彼得·德魯克說:「效率是正確地做事,成效是做正確的事。」而我們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誤區:多花時間 = 態度好 = 產出高,卻往往忽視了對自己的時間進行有效的管理。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何有效地管理時間,讓工作學習事半功倍呢?
GIF
一、提前計劃,要事優先
日程計劃是時間管理中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每天、每周開始之前,拿出一點時間想想要幹嘛。利用 to-do list,確定好你最重要的任務,並將它放在其他事情之前完成。
如果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清晰的認識,就容易碰到什麼做什麼。於是哪件事情先找上來就處理了,反正一時也想不起來有什麼更應該去做的事。然後過了一陣子發現幾件重要的大事一件都沒做。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將事情做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備「做對的事情」的能力。確定什麼是你最重要的任務、什麼樣的活動能讓你獲得撬動目標的槓桿,並放到自己的計劃之內,儘早提上日程。
二、告別拖延症
現在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越來越多元的世界,和這個世界裡不斷湧向我們的信息,就快把我們淹沒了。總有好玩的事情分散著我們的注意力,怎樣在嘈雜的環境中保持不拖延呢?
1、自我施壓
拖延的內在心理其實是一種逃避和依賴,既為思想懶惰,亦為行動懶惰。有拖延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壓力還不夠,認為自己「還有時間」,然後一直拖到最後一分鐘。當然這得承認,這是我們人性的懶惰,所以,我們得有一個更大的壓力,促使我們改變。
2、制定計劃
當你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嚴密的計劃,比如可以設定 30 分鐘內必須做的重要事情,不能分心,30 分鐘必須去完成。然後休息片刻再完成下一個 30 分鐘的計劃。
3、切掉干擾源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擾源,如:手機、電腦、手游、網遊等,當需要把可能打斷專註狀態的干擾源,統統切掉。專註才會高效,盡量找一個獨處的、安靜的環境開始工作。這也是解決拖延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當你認識到要打敗將來的自己——那個不能信任的自己,拖延症就是可以被克服的。
三、處變不驚、靈活變通
機器在運轉的時候碰到突發情況、機器人碰到「沒有被教會」的內容時,也會出現 Error、停工,需要人為解決機器出現的問題,作為人類,我們要能夠管理情緒、運用應變和溝通直接去處理問題。
現實中的我們管理時間是為了達到一個平穩、處變不驚、靈活變通的狀態,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身心幸福的相對平衡狀態,允許自己短暫失衡,但絕不能長期失衡,面對問題時處變不驚,懂得變通,化解難題。
四、80/20思維模式
有一個關於投入與產出的不平衡著名法則:80% 的成功源自 20% 的努力。
在時間管理中,要學會運用 80:20 法則,即讓20%的投入產生 80% 的效益。也就是說,要把握一天中 20% 的精華時間,將它們用於最為關鍵的思考、學習和工作。
同時,我們要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去分辨出帶給你超額回報的少數事情。學會尋找捷徑,發展自己的技能,使自己做幾個目標領域出類拔萃,不要試圖掌握一切。
要知道,你可以通過確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 20% 的目標和工作來減少工作量,減輕壓力,提升幸福感。
五、精力和注意力決定生產力
將你的精力最大化,而不是增加工作時間。
大多數人在專註時會把事情完成得更快更好,所以盡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可以設定一段時間,在該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大腦中冒出其他未盡事項或一些點子,不妨先寫到紙上,繼續專註做你手頭的事,做完後再找時間處理記錄下來的那些事項。
生產率最高的人往往休息得更好,番茄鍾時間管理法也蘊含了這種理念,計時 25 分鐘,集中精力進行一項工作,之後起身走動休息5分鐘,補充水分,並循環重複這個過程。
可以看出,有效的時間管理實質上依然是對人的自我管理,剋制自我、增強自律、不斷堅持,這些都是最簡單的規則卻也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在這個碎片化信息時代,想要擁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是困難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要學會藉助效率類工具進行時間管理,iWorker 一體化雲ERP,全終端、全平台、全渠道,移動管理、實時監控、把握全局,細緻、周到、全方位的周期性工作管理,讓你的時間更加智能、高效與靈活。
TAG:工作家iWor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