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過程各階段的養生原則

生命過程各階段的養生原則

人的生命過程是由機體臟腑、經脈、氣血的盛衰變化,從而使人體生命活動表現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壯到衰竭的生長壯老的過程。

《黃帝內經》中,以百歲為期,以十歲為一階段,詳細論述了人體各階段的表現及生理特點。原文是這樣的:

"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卧;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魂魄離散,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人生長到十歲的時候,五臟剛發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運行通暢均勻,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源在腎臟的精氣,精氣從下部而上行,所以喜愛跑動。

兒童生長發育迅速,但同時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抗病能力低下。心理發育也未完善,易受驚嚇致病,情志也不穩,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方面的影響和教育。因此這一時期的特點是養教並重,以保養元真、教子成才為目標。除了合理餵養,注意寒溫調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還要重視早期教育,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二十歲的時候,血氣開始充盛,肌肉也趨於發達,所以行動敏捷,走路很快。

處於青春發育期的人,這時候機體精氣充實,氣血調和。隨著生理方面的迅速發育,心理行為也出現了許多變化。此時期的養生保健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身體素質,進行全面合理的飲食調攝,滿足青少年生長發育迅速、代謝旺盛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培養他們有健康的心理,家長和老師要給這時期的青少年以良好的心理影響和疏導,又要注意尊重他們獨立意向的發展和自尊心,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三十歲的時候,五臟已經發育完善,肌肉發達而堅實,血脈充盈旺盛,步履穩健而喜歡從容不迫地行走。

四十歲的時候,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發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階段而後開始逐漸衰退,腠理開始粗疏,臉上的光澤逐漸消退,髮鬢開始斑白,因為精氣發展到最高階段後,就開始衰減的緣故,所以願意坐著而不想活動。

中年是生命歷程的轉折點,是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至關重要。中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肩負社會、家庭的重擔,加上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矛盾,易使思想情緒陷入抑鬱、焦慮、緊張的狀態,長此以往,必然耗傷精氣,損害心神引起早衰多病。此時就要求中年人靜神少慮,精神暢達樂觀,不要為瑣事過度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同時要注意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善於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休息,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如果調理得當,這一時期的人群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和預防老年病、慢性病的形成。

到五十歲的時候,肝氣開始衰減,肝葉開始瘦薄,膽汁開始減少,兩眼開始昏花。

到六十歲的時候,心氣開始衰減,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以致經常出現憂愁悲傷的情志改變,又因為血氣不足而運行緩慢,所以只想躺著卧著。

到七十歲時,脾氣虛弱,皮膚乾枯而不潤澤。

到八十歲時,肺氣衰減,不能涵養魂魄而導致離散,所以言語容易發生錯誤。

到九十歲時,腎氣枯竭,其餘四髒的經脈氣血也都空虛了。

到了百歲,五臟及其經脈都空虛了,所藏的神氣消散了,只有形體軀殼存在,生命也就凋落了。

人到老年,臟腑、氣血、精神等生理機能會自然衰退,機體調控陰陽協和的穩定性降低,再加上社會角色,社會地位的改變,退休和體弱多病勢必限制老人的社會活動。狹小的生活圈子帶來心理上的變化,常產生孤獨垂暮、憂鬱多疑、煩躁易怒等心理狀態,其適應環境及自我調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環境等刺激因素,易誘發多種疾病,較難恢復。老年人養生保健時應該注意這些特點:做到知足謙和,老而不怠,樹立樂觀精神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和鍛煉,分散注意力,促進氣血運行;審慎飲食起居,老年人食宜多樣,食宜清淡,食宜少緩,食宜溫熱熟軟,謹慎調攝生活起居,防止外邪侵襲。同時還要合理用藥,葯宜平和,藥量宜小。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補偏救弊、防病延年之效。

因此,生命過程的各個階段均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養生保健要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得按照年齡的不同,選擇適宜各個年齡階段的養生方法,從"五臟始定"開始就重視養生保健,到"五臟皆虛"之時還有神氣可以支撐,生命才更精彩更健康持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第一期 《Overlord》骨傲天的異界生活
春季適合什麼運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