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上路,三年英語啟蒙後的一點點分享……
三年英語啟蒙,有時真覺得自己挺「佛系」,不像當年的想媽無論多忙都會把音頻資料更新好,也不像鐺媽海量學習籌備按部就班把自主閱讀的技能都教授完畢。這些年的工作強度從來沒有減退過,除了育兒,自己要學要看要想要寫的真是不計其數,加上天然的好學品質,不願讓自己被某些洪流裹挾,基本下班高質量陪伴到孩子入睡,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多數都收歸自己進化所有。
最近一周,孩子的英語口語呈現小井噴,日常用語比例接近50%,在帶來小驚喜的同時,也不由反問自己,哪些事兒是我這個稍顯佛系的媽媽值得肯定的小確幸……
【果斷開始英語啟蒙,並屏蔽雜音,一路堅持】
很早以前也糾結過到底幾歲開始英語啟蒙比較合適,不同的過來人都給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說雙語開發會混淆孩子的認知,等孩子有了基礎認知比如五六歲了啟蒙比較好,有的說英語啟蒙越早越好,像中文一樣自然習得後孩子就會非常融入雙語的環境,也有一些認為非科班出身的家長不能靠自己進行英語啟蒙,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發音等等。
也算機緣巧合,或是老天善意的提醒,在小莉媽媽會員群里看到了想媽的英語啟蒙分享,成了第一批買她書的人,成了第一批她曾經創建的俱樂部會員。大腦的思維深深被她的理論特別是實踐所折服,孩子14個月,我上路了。
想媽的這本書,一開始仔仔細細看了兩遍,後面每年都會再看1-2遍;對於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入手的媽媽來說,這本書真的是及時雨和信號燈。為什麼她認為英語啟蒙越早越好,為什麼要從磨耳朵開始進行啟蒙,什麼時候開始自然拼讀,怎麼挑選繪本等等,因為有著豐富詳實的實戰經驗,想媽的推薦和建議我都全盤接受;咳,請原諒我的簡單粗暴。
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再想什麼開始最合適,當下,此刻,現在,越早越好。
【磨耳朵細水長流,從不間斷】
聽說讀寫,可能是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的組合,但這其實暗含著語言進階的梯道。不管是中文的聽說讀寫,還是英文的聽讀說寫(當然這個坐標對象是母語中文的孩子),聽,都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序位。想想也不難理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話都不會說,因為我們的耳朵沒有輸入任何東西,沉浸在中文語音環境里,每天有人逗你玩給你講故事,每天聽著一屋子的人嘰嘰喳喳,然後我們就自然而然開口說話了。天知道我們的第一個單詞「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他們老在我們面前念叨的結果。
其實小孩子剛出生或者還小的時候,對語言是不選擇、不抗拒的;換句話說,我們給他們聽啥,他們自然就習得啥。為何不放一些英文童謠呢?再深入一層,在家裡不缺少中文環境的基礎上,為何不多放英文童謠呢?可能很多人會問,孩子這麼小聽得懂么;你要他懂這些幹嘛,你自己能聽懂么……磨耳朵的意義應該在於增加英語的原音輸入,強化聽音的敏感性和專業度,讓孩子從小就對英語的各種發音似曾相識甚至根深蒂固。有了堅實厚重的聽力做基礎,後面的種種自然都不在話下了。
雖然我自己有點佛系,但是磨耳朵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孩子醒來的時候,孩子玩耍的時候,孩子坐車的時候,英語童謠都是最好的背景音;嘰里呱啦、毛毛蟲、各種播放器、車載音樂等等,總能找到適合你的磨耳朵武器。關於聽什麼,真是選擇太多了,掐指算來,我儲存了很多但其實都屬於反覆聽的「單曲」,wee sing系列的mother goose / the best songs of wee sing是聽得最多最多的,每一周都能背出來基本,後來慢慢也加入粉紅豬、托馬斯動畫片以及各種繪本音頻(因為我的佛系,往往聽來聽去就這麼一些哈哈)。
個人的建議是,你可以佛系,但你必須堅持;每天都聽一樣的根本不礙事兒,每次都反覆更新倒是可能反而不可取;自己必須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唱,讓孩子覺得學英語是快樂的事兒,我媽媽都這麼喜歡它。
【興趣第一,興趣第一,興趣第一】
也許身邊很多人會問你,哎你家認識26個字母么,你給他念故事他都能聽懂么……認不全,聽不懂,那又怎樣?!別人的想法咱們也管不了顧不上,個人認為英語啟蒙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興趣」。有了興趣,他才會愛上英語,他才會自己打開播放器去聽英語,他才會自己打開點讀筆去聽雜誌,他才會不停地問你「How to say it in English?」。我們需要不間斷做的,就是發現他的興趣,支持他的興趣,延展他的興趣,死死抓住「興趣」,讓它帶著孩子歡樂地前行。
例如,男孩子都很喜歡交通工具,初期繪本的採集就以交通工具為主。我基本把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相關繪本都收了,老母親有時就不理解「都一樣是車,買這麼多幹嘛」,但其實每本書重點不一樣邏輯不一樣畫風不一樣,能給孩子帶來的興奮點不一樣,他提出的問題也不一樣。只要他喜歡,內容也正面積極,為什麼不尊重不滿足他的這點興趣呢?
興趣驅動的學習往往是最自覺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如果英語啟蒙不小心丟掉了「興趣」,那真的會很危險。所以,大家盡可以做擁有佛繫心態的媽媽,但底線要守牢,就是呵護好孩子的興趣。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質量第一,不要擔心孩子為什麼著急遲遲不開口,或者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進度心痒痒;個人體會就是,厚積薄發,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前期積累的大量輸入,無論是磨耳朵還是繪本,最終都會成為孩子爆發的堅實武器。默默陪伴孩子一路走下去,他不會讓你失望的。
回到文章的開頭,獨自啟蒙三年後,最近把孩子送進了一家英語機構。事先也相對佛系地考察比對過一些英語機構,基於強化語言環境的初心把他送入了現在的英語機構。前期大量的啟蒙資源輸入+全英文授課環境,孩子的英語口語表達一天天豐富,帶給人很多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驚喜。
我們經常說當下的社會節奏如何迅疾,大眾情緒如何浮躁,但其實無論是自己讀書學習還是孩子成長進階,我們無不深刻體會到慢心態、輕心態的好處。很多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不容易。寫下這些個人英語啟蒙路上的心得,既是對同路媽媽們的一些建議,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小小撫慰,願繼續守護初心,攜手並進。
TAG:漂洋過海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