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談「致謝」並致謝

漫談「致謝」並致謝

歷時超過半年的準備與寫作,隨著在論文正文中敲下最後一個字,畢業論文最終得以完成,在這樣一個悶熱的午後。但即使如此,總還是有一些讓人牽掛的東西沒有完成。「致謝」,終於也到了這個輪到我表達感激之情的時刻。其實這個環節對我而言一直有種奇妙的吸引力:我曾無數次打開學校的資料庫看別人的論文,其實想看的不是論文本身,而是致謝。致謝總能像「露馬腳」那樣給人驚喜:即便作者本人在論文中處理了一個板著臉的題目,但是在致謝時,無論如何都會有那麼一個綳不住臉、噗嗤一笑、滿臉通紅的瞬間。

所以,既是為了避免自己陷入這種困境,亦是害怕落入俗套,還有一種標新立異的衝動,再加上一種歷史學學術訓練的本能,我決定我的致謝要超脫出常人的範疇,要脫離致謝的情境本身,延續論文的說教性質,不妨觀察致謝之餘,順帶表達一下謝意。這可能是最能掩蓋這種羞赧的方式。

其實,現代學術規範或體制本身是一個非常有趣但是沒什麼人重視的問題。有人說這就根本不是一個值得寫個論文的題目——他或許是對的,儘管安東尼·格拉夫敦的《腳註趣史》(The Footnote: A Curious History)仍然可以給人無窮的啟發。現代西方史學有種奇妙的新特徵:「說什麼」退居次要地位,「怎麼說」登上大雅之堂。「致謝」在一份學術文本中,是最能體現由「怎麼說」到「說什麼」的互動關係的部分。它因此也具備多重面相。

首先,「致謝」在中國的學術語境中有種奇妙的中西結合的因素。這種形式必定是西方學術化的,因為學位論文的規範是西方學術的產物,致謝則是其中被影響的一個部分。「致謝」二字在英文中最直接的對應時『Acknowledgement(s)』,這一頁在所有西方的學術著作中都隨處可見,對自己研究有過幫助的師長、同僚、資助機構等等致以謝意,但恐怕很少有人真的費心去讀(而忽視致謝往往會喪失相當多的關於學者人際關係的信息,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它的中國內核則在於,以學位論文的形式來考量,尊師重道是中國的強勁傳統。哪怕用文言文來寫致謝,也不會與論文的形式相抵牾。這或許是「致謝」傳統被接受與強調的核心因素。

其次,「致謝」的寫作本身是一種儀式性的體現,作為論文的一個具有標誌性的終結。也正是為了保持這種儀式感不被破壞,儘管我數度想提前完成致謝,但最終屢屢作罷(但這種看法或許是過度解讀,恐怕還是因為寫作正文時實在懶得再動腦)。

最後,「致謝」本身是一個具有內在矛盾衝突的場域。我發現威廉·雷迪的理論非常適用於這一情境:「致謝」一定是一個「情感制度」統治下的場域,但它同時又兼具了「情感自由」的成分,而這就是其矛盾所在。「自由」在於,相對論文正文那種「不可帶有過度主觀性」的刻板臉孔與自身學力淺薄的深層擔憂,研究者或許能在致謝處微微一笑,表達一些帶有人情味的東西。我很留意身邊同學對於致謝的言論,一位姑娘說「這可以說是我最自信的部分了」,這句話就能很好地揭示致謝給人帶來的喘息之感。但「不自由」的地方又在於,這種情感本身已經被規定了。如題所述,「致謝」必然要表達對人的、尤其是指導者和施惠者的謝意。另外我們總是能看到一種千篇一律的觀感:慨嘆時光飛逝韶華不再、自謙「大學畢業一無是處」、憧憬未來生活懷念母校、表達學術追求人生目標,諸如此類。這一觀點幾乎不證自明,只消看看每年不屑於書寫致謝並選擇複製粘貼鬧出笑話的現象即可,他們背後似乎隱含著一種「致謝有什麼好寫的」的觀點。但無法否認,這裡仍然是說者想說、聽者想聽。雙方即使再過傲嬌,最終也都能欣然接受。

我為什麼要寫這麼多廢話?可能還是為了接下來的表達空間尋求某種合法性。仍要感謝指導我撰寫本科畢業論文的龐冠群老師,從法國史課程的展示,到白壽彝史學論著獎的完稿,再到成為龐老師的准研究生,並寫出這篇文章,我在學術上的進步都與龐老師的悉心指導有關。但我為何又抗拒致謝這種形式——那是因為,每一次得到老師的認真指導後,我總是要「謝謝老師」,在畢業論文的尾巴後面再附上一句,儘管句子長一些、複雜一些,可能也很難表達出比日常這種細水長流式的謝意更深刻的東西,反而顯得矯揉造作,稀釋情感。所以本來還應該有更多話要說,但在這裡我選擇內斂一些,我相信我的導師能夠理解我的心意。還有很多需要感謝的人,我相信我會找到對我而言更合適的表達情感的場域,在此以無聲勝有聲好了。

最後的一點篇幅我想留給自己,作為踐行「情感自由」的努力。其實對我而言,這篇畢業論文的有著一些命運輪迴的意味:在剛入史門不求甚解之時,被一個「心理史學」的名詞吸引,在這種驅使下選擇輔修心理學,沒想到於史學無甚益處但是打開了一個非常亮堂的窗口。最終畢業論文又切回了心理史學的問題並應用了心理學背景,這當然有龐老師點撥的恩惠,但對我而言,實在是值得感慨一番。

按照順理成章的邏輯,這裡一種憧憬研究生生活的感想應該要呼之欲出了,察覺到這種危險的我,就此作罷好了。

查少琛

2018.5.18完稿

p.s.答辯用的文稿中並無致謝,被問到我究竟有沒有寫致謝時不得意撒了個小謊。

p.p.s.推送確實是一個合適的用以表達謝意的場域,所以在此向各位答辯老師,郭老師、陳老師、賈老師與江老師致以謝意,感謝他們的中肯意見。感謝論文寫作中顧曉偉老師的關心。感謝西蘭花同學慷慨贈書,沒想到竟然還能用上。感謝大量關心過我畢業論文進展的人,包括但不限於佳霖師姐、凍豆腐、橙橙、皮皮岳、白大哥、曹師兄夫婦,以及法語班的erle老師、哲遠等諸位同仁。特別感謝山下佩奇同學,幫我做了這篇推送,順帶陪我度過了畢業論文的漫長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eplersEureka 的精彩文章:

TAG:KeplersEure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