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名聲的重要性:一人丟了性命,一人得一城池,一人不受重用

三國時期名聲的重要性:一人丟了性命,一人得一城池,一人不受重用

從古到今,名聲對一個人都很重要,歷史上對於這個的說法和典故很多,比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又比如「人的名,樹的影」,」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等等其實說的都是一個道理:一個好的名聲可以帶給你想像不到的好處,同理一個壞的名聲帶給你的也許也是你無法預料的壞處。漢末三國時期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呂布,劉備和馬超三個人,他們留給世人的印象和名聲各不相同,由此帶來的結局也不同,簡單點說就是」一人丟了性命,一人得一城池,一人不受重用「。

丟了性命的就是武力三國第一的呂布。曹操對呂布的勇猛印象應該是極其深刻:呂布先是在虎牢關力敵群雄,劉關張三人合力才把呂布趕跑;濮陽之戰中呂布一人力扛曹操手下當時武力最厲害的六員虎將,然後曹操自己的腦袋又被呂布敲了一下,不是呂布大意的話,曹操差點就死於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了。可是即便如此,曹操在攻破徐州後仍然是殺了呂布,這就不得不說呂布的壞名聲了。

呂布有個相當難聽的外號」三姓家奴「,這個要拜張飛所賜。說實話這外號雖然難聽,張飛倒也沒有冤枉他:所謂三姓呂布本姓呂是一姓,拜丁原為義父後丁姓為第二姓,拜董卓為義父後董姓為第三姓。丁原和董卓都是被呂布親手殺之,殺丁原是被董卓以金銀珠寶和赤兔寶馬利誘;殺董卓是被貂蟬美色所惑,也就是說呂布殺了自己兩位義父都是一些被人詬病和看不起的理由,從此呂布留給世人的名聲就是見利忘義,狼子野心,朝三暮四。試想有這樣名聲的呂布曹操再欣賞他的武力也不敢用他,所以呂布丟了性命都是拜自己名聲所賜。

得一城池的是劉備。陶謙三讓徐州雖然原因比較多比如劉備是漢室宗親,比如為了保全自己兒子等等,但是劉備急公好義的仁義名聲也是一個原因。當時陶謙並沒有請劉備前來救援,他求援的是孔融和田楷,劉備只是在孔融的邀請之下一同前往徐州救援。

《三國演義》對此有詳細說明:孔融曰「公乃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何不與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備非敢推辭,奈兵微將寡,恐難輕動。「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雖因舊誼,亦為大義。公豈獨無仗義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請文舉先行,容備去公孫瓚處,借三五千人馬,隨後便來。」融曰;「公切勿失信。」玄德曰:「公以備為何如人也?聖人云: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劉備借得軍、或借不得軍,必然親至。」一個仗義守信仁義的劉備躍然紙上。所以陶謙三讓徐州有認為把徐州託付給這樣一位好名聲的劉備手上是值得放心的因素在裡面。

不受重用的是馬超。馬超的名聲其實也算不上好:先是不顧父親和弟弟在曹操手上悍然起兵,使得馬騰馬鐵馬修三人在曹操惱怒之下被殺;投靠張魯之後又背棄張魯改投劉備(劉備雖然得一虎將,但是任何一位主公對這種輕易背棄之人總會有所忌憚),歸順劉備之時對袍澤龐德不理不問。曾威震西涼打得曹操割須棄袍的錦馬超在歸順劉備之後,似乎和之前判若兩人,在劉備手下並不得志也不受重用和他的名聲其實有莫大的關係,正備顧忌他的名聲,才使得劉備不敢放心大膽的使用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三國十大名刀,其中一把是刀中之王,一把下落成謎
《三國演義》八大霸氣十足的武器,沒有趙雲的龍膽亮銀槍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