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文讀懂:佛門早晚二時功課的由來和內容

一文讀懂:佛門早晚二時功課的由來和內容

佛門為什麼規定要在早晚二時做功課?

興慈禪師在《二課合解》中說:「朝暮不軌,猶良馬之無韁。」意謂佛教僧人應以朝暮二時課誦來軌範自己的身心,否則就會像良馬脫緬,狂馳亂奔,誤入歧途。朝指五更,為一日之始,相當於現在的早上五時。僧人盥洗完畢後,立即上殿課誦,使自己的思想集中在修行上。暮指日晡,相當於現在的下午五點鐘。在這個時候上殿念誦,目的在於不要在晚上陷入昏昧的境地,始終覺醒,一心向佛。

柬埔寨僧人

早課從〈楞嚴咒》開始。此咒共427句,2620字。當年摩登伽女迷戀上阿難尊者,通過摩登伽咒的魔力,使阿難自動投進了她的懷抱。眼看阿難就要被女色所迷而破戒了,佛祖釋迦牟尼及時念起了專門用以降魔的楞嚴神咒,使摩登伽咒失效。阿難猛地驚醒,馬上跳起來,迅速奔到祇園精舍,參謁佛袓釋迦牟尼,懺悔險些破戒的罪過。因此,《愣嚴咒》在佛門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定為日課之首。

念完《愣嚴咒〉之後念誦《心經》。《心經》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只有260字,短小精粹,便於持誦,在古代非常流行。

《西遊記》中講到唐僧西行取經時,途中遇見鳥巢禪師。鳥巢禪師告訴唐憎,如遇魔瘴之處,只須念誦《心經》,定能逢凶化吉,自無傷害。然後他口誦〈心經》,唐僧只聽了一遍就記住了。以後遇到妖庵侵襲或其他災難時,只要唐僧念誦《心經》,果然有效,終於完成了西行取經的大業。從這段描寫可看出《心經》的影響之大。

《心經》念誦完畢後,接著念《迴向偈》和《贊佛偈》,然後是口念佛號,繞佛行走。按規定必須繞著佛像右轉,也就是順時針方向行走,以表示對佛的尊敬。繞佛完畢後,僧眾歸位,口稱文殊、普賢、觀音三菩薩名號,早課至此結束。

荷花

暮課在傍晚舉行。隨著殿鐘敲響,僧眾進入佛殿。暮課先誦《佛說阿彌陀經》,接著誦《禮佛大懺悔文》。在誦《禮佛大懺悔文》的過程中,一般要一面誦經,一面行頂禮。

最後誦《蒙山施食》。僧眾從每天中午的齋食中取出少許飯粒,到晚間按照《蒙山施食》,一邊念誦,一邊施給餓鬼。

地獄

早暮二課所誦的經文並非隨意而設。據《二課合解》解釋,早課始於五更,此時萬境未動,人剛從睡眠中醒來,正好心中恬靜。誦念《榜嚴咒》,可將人所具有的一切慾望在其未萌發之時便藉助佛法除去,使人的心境永遠保持在清凈的狀態。

念誦《心經》,可到達涅槃之彼岸。暮課念誦《佛說阿彌陀經》,使人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境,為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祈願。念誦《禮佛大懺悔文》的目的在於表示自己改悔過惡,發願今後精進修行,永不退轉。最後念誦《蒙山施食》,意思是天已傍晚,到了地獄眾鬼食時。念誦《蒙山施食》,可使眾鬼各得安慰。

布施的小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坐禪時如何調整身體姿勢才最有利於修行
弟子向禪師虛心求教佛法,卻是每次剛發問就挨了打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