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鳳雅爺爺:遭遇指責和網路暴力 全家都要崩潰了

王鳳雅爺爺:遭遇指責和網路暴力 全家都要崩潰了

圖為王鳳雅爺爺在太康縣慈善會轉捐剩餘善款。 齊永 攝

封面新聞專訪王鳳雅爺爺:

遭遇指責和網路暴力

2015年5月27日,一個小女孩降生在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張集鎮溫良村的一戶普通農家中。家裡最有文化的是曾經當過老師的爺爺王太友,他給第四個孫女取名王鳳雅。3年後,在離家不遠的衛生院里,王鳳雅沒能撐到她的3歲生日。2018年5月4日,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王鳳雅很頑強,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里,她用小小的身體對抗著強大的病魔。她不會想到,她的病和死去,卻讓家人遭遇了疾風驟雨般的指責和質疑。

從4月8日開始,@小希望之樹和@作家陳嵐發微博質疑王鳳雅的家長,認為他們靠募捐得到了錢卻消極治療,沒有把王鳳雅送到大醫院治療,疑似把善款挪用來給王鳳雅弟弟治唇裂,重男輕女,涉嫌詐捐。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熊浩然

白點 兔唇 五個孩子

鳳雅出生後不久,王太友和家裡人就發現,這個孩子的右眼上似乎有一個白點。「當時以為是白內障。」今年4月,王太友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採訪時說,他現在有些後悔。在他看來,如果彼時便帶鳳雅去大醫院就診,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這些風風雨雨了。

孩子的成長很快打消了家人的顧慮,畢竟,胖嘟嘟又乖巧的鳳雅怎麼看也不像是罹患重病的孩子。

除了隱隱的擔憂之外,王太友和兒媳婦楊美芹更多地需要考慮如何去改善生活。畢竟,除了鳳雅以外,這個農村家庭還有3個孩子需要哺育,鳳雅的三個姐姐最大的已經開始讀小學,而鳳雅的父親,因為智力發展遲滯,除了簡單的家務之外,無法承擔更多的生活重擔。

這個家庭渴望男丁。全家的願望終於在第五個孩子身上得到滿足,不同於鳳雅眼睛上白點所帶來的隱憂,這個男孩所帶來的喜悅和憂慮都是顯而易見的:男孩有唇齶裂,也就是俗話說的兔唇。

直播 籌款 風波

在嫣然基金會的幫助下,鳳雅的弟弟獲得了免費手術的機會,面部的畸形得到矯正。2017年5月,當楊美芹帶著小兒子做完手術從北京回到河南老家時,一家人還很歡喜,似乎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

但鳳雅的突然發病改變了一切。

發燒,虛弱,右眼的白點似乎變得更加明顯,再到出現眼睛局部腫脹。王太友說,2017年10月,一家人帶著孩子從鄉到縣,最後求醫至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時,他得到的信息是,鳳雅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癌細胞已經擴散,「手術沒有意義了,醫生建議化療和保守治療,化療一個療程大概要2萬元。」

直到現在,尚未有人看到當時的就診記錄和相關證明,但王太友很篤定,「我沒有亂說,警方把所有的記錄都拿走調查了,我沒有不給孩子治病。」

鳳雅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右眼的腫瘤一天天變大,孩子日漸虛弱。「我做了一個非常後悔的決定。」楊美芹說,因為沒有工作,為了給孩子賺一點營養費,她開始嘗試發布鳳雅的視頻和進行直播,「廣告說發視頻能掙錢,我就想弄點錢給孩子。」

楊美芹說,一些用戶看到了鳳雅的情況,告訴她可以通過水滴籌去申請善款和幫助。「總共籌了2次,第一次籌了1萬多元,大部分是親朋好友捐助的。第二次籌了23000多元。目標是15萬,是我主動中止了,我想湊夠了化療的錢,就不再需要了。」

網路籌款中,自稱志願者的馬女士來到了鳳雅家裡。「我是通過刷社交軟體知道她的情況的。」5月25日,馬女士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她是專職的志願者,專門幫助鳳雅這樣需要幫助的孩子。

這樣的志願者並不是免費的。馬女士稱,如果這些孩子成為公益組織捐助的目標「項目」,她的交通費和一些花銷可以報銷,還能獲得一部分補貼。

圖為王鳳雅的爺爺將剩餘的善款轉捐到太康縣慈善會。 齊永攝

志願者 看病 網路暴力

王太友說,之後陸陸續續有自稱志願者的陌生人到他家,大多數人建議他帶著孩子去北京看病。「他們跟我保證說,北京那邊醫院聯繫好了,不用我們出錢,去了就可以住院。」

2017年4月5日,王太友、楊美芹和志願者馬女士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我們去了北京兒童醫院,醫生看了孩子的情況就搖頭,說沒法手術,也住不了院,不收。」

「志願者又說可以聯繫其他醫院,但要等幾天。」王太友說,他本能地認為,所謂的幫忙看病其實是一場騙局。「這些志願者一路上各種給我們拍照,然後還讓我哭,說我不哭,怎麼讓別人捐錢。」楊美芹說,得知孩子無法住院甚至沒辦法提供連續的醫療救助後,她和志願者撕破了臉。而這也成為了一些網文中不願救治孩子的「鐵證」。「我當時確實說過感覺孩子不行了,因為孩子的狀況確實很差,就剩一口氣了。」

4月9日晚,風波來了。

微博認證用戶作家陳嵐發布微博,實名報警稱鳳雅疑似被父母虐待致死,同時稱其有詐捐行為(此微博後刪除),網路質疑驟起。與此同時,騙捐15萬,拿給女兒治病的錢給弟弟治病等說法通過自媒體流傳。

「我們連陳嵐的面都沒見過,她也沒來看過孩子,我就想問問她憑什麼在網路上說這些不負責任的話。」時至今日,王太友依然憤懣異常,「我們家從那之後就遭遇各種指責和網路暴力,連村裡人都以為我們騙了15萬,公安也來調查,全家都要崩潰了。」

波折 質疑 真相

2018年5月4日,王鳳雅停止了呼吸。

20天後,一篇名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網文再次引爆了對王太友一家的質疑。儘管很快,當地警方就發布調查結論,認定事件不屬於刑事案件,調查結論是,「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是,籌來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療上了」,同時,包括水滴籌和嫣然基金等事件所涉方都發出聲明,證實了籌款金額並非網傳的15萬,而且治療鳳雅弟弟兔唇確系嫣然基金出資。

5月25日,河南省太康縣警方表示,沒有了解到王鳳雅家長涉嫌「詐騙」等犯罪的證據,未予立案。

但王太友一家的生活再難平靜。不論是對媒體還是志願者,亦或是網路,這個家庭如今都表現出了極度的不信任和抵觸,王太友直言感到無助和絕望,在他看來,人們渴望知道事情的始末,卻不願意相信他敘述的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任命新內政大臣 前任於29日突然辭職
戚振宏:中國的改革開放順應世界潮流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