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事講不下去了,2018是AI公司生死年

故事講不下去了,2018是AI公司生死年

億歐智庫最近在做一個事情:基於將要發布的《2018 AI商業落地100榜單》,調研各AI公司的營業收入。做這個事情的原因是:過去兩年,各大機構評選AI公司,都是以估值和融資額度作為衡量標準;但到了2018年,這種評選方式已經沒有意義,AI公司的收入多寡,成為了更重要的標準。

理由很簡單,2016年興起的AI創業潮,到了2018年進入了第二階段:淘汰期。淘汰期的典型特點是:總的投融資額繼續增長,但集中度迅速增大;每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獲得超額資本支持,相應的其它玩家受到冷落。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市場朝著「721」格局發展。

另一方面,進入淘汰期,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比拼進入了綜合實力較量階段。如果說前一個階段企業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獲得融資,奉行「長板理論」;淘汰期的邏輯變成了「短板理論」,企業哪一塊存在短板,都可能成為影響企業生死的重要原因。對於AI企業來說,第一階段有技術就行,第二階段必須得補上品牌、市場、商務等,企業成本大幅增加。

淘汰期,能否獲得資本青睞和有從容應對成本大幅增加,關鍵是企業能否做出實際收入。對於不少AI公司來說,2016-2017年靠技術說的故事,在2018年已經講不下去了;一個再先進的技術,沒有被商業應用,沒有做出收入,再大膽的投資人也不敢繼續押注。實際上,在過去兩年,「學院派」的AI創業項目確實不少,現在大多舉步維艱。

收入從哪裡來,是很多AI公司面臨的難題。To C的AI消費產品,普遍出貨量不夠,沒法形成規模效應;原因除了產品本身不夠智能外,消費者的市場教育做得不夠。To B的AI企業服務,普遍還沒有得到B端接受,原因是B端客戶更換服務的決策成本很大,另外也和AI企業普遍銷售能力不夠有關。

倒是在to G(政府)方面,不少AI企業更加積極活躍,也獲得了不少政策相關補貼。在人工智慧成為國家戰略後,很多地方政府著急引進人工智慧項目;大多數地方政府對於AI企業缺少判斷力,一些沒有市場競爭力的AI企業獲得了政府的扶持。稍顯諷刺的是,不少AI企業在to C和to B受阻後,把政府作為主攻的客戶方向,政府反而成為了最大買單方。

億歐智庫調研的結果是:很多明星AI企業的收入不高,「估值近10億美金、收入卻不到1億元」這樣懸殊的估值和收入差在AI領域很常見。從整體上看,過去兩年AI領域融資超過了600億元,但累計產生的營收可能不足100億。具體到企業,如果考慮到AI企業普遍有大量技術人才、人力成本很高,能夠實現盈利的AI企業鳳毛麟角。

一個好的跡象是,2018年AI企業普遍吹響了「抓營收」的號角,商業化成為了AI企業的第一戰略。億歐智庫將在「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上發布的《2018 AI商業落地100榜單》,引導行業從關注估值轉向關注營收,從AI領域的長遠發展考慮,意義十分重大。

可以確定的是:2018年AI領域,要麼生,要麼死,營收將定AI企業生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租車業務下線?滴滴回應:未來將併入分時租賃業務
智能音箱賽道聚齊BAT,想造爆款要搞清楚3個問題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