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的媽媽,養出優秀的孩子
從人性角度解析孩子教育
晚上給心一剝瓜子吃,幫她嗑開,她自己剝著吃。她習慣性的把瓜子吃了,把殼放在桌子上,我不耐煩的多次提醒,把殼直接放垃圾桶里。
她仰起小臉:我想吃完後再放,好嗎?
我愣住了:我在急什麼?難道我就真的只差那一會兒嗎?為什麼不能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她自己去處理。
仔細回想,每天的爭吵都是這些瑣碎的小事。玩一種玩具不收拾,又去玩另一個玩具;睡前先看會本還是先刷牙;吃飯前吃水果還是吃飯後吃水果;先逛超市,還是先去遊樂場……
因為這些事,每天都是在催促、責備、威脅、反抗、哭鬧、磨蹭度過。能記得的順利的事不多。每天總是在鬥爭中開始和結束。弄得我身心疲憊,孩子也很不開心。我每天用的最多的句式:人家都……,你還……;要……才可以……;要是不……就不能……
其實,心一在收拾玩具,這一方面做得相當好了,從兩歲到現在,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收拾好的。然而我總是在他玩完玩具時,提醒她立馬收拾玩具。我的感覺是,她總是不收拾玩具,總是需要人提醒。
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就是這樣產生的。孩子覺得我能做到這樣也很不錯了,父母總覺得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其實孩子晚一點做一件事,或者做錯一件事,在大多數時間沒有任何損害或影響。但父母往往覺得很難接受,往往就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好管,因為這挑戰了父母的權威。
每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我總反問自己:
對孩子有什麼實質上的影響
對我有什麼實質上的影響
假如沒有,就放心大膽,隨孩子去吧,讓她自己做決定。
然後你會驚奇的發現,當你把主導的權利讓給孩子以後,他會更加好好的判斷和思考。
對於孩子的要求,我們通常都會下意識的否定,我們會輕易地打斷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告訴他我們的邏輯,我們的判斷,並要求他們按我們說的來做。當遭到孩子的反對和拒絕時,我們的面子就掛不住了,很容易就會被激怒。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考慮的不是事情本身導致的後果,而是我們的面子受不了了。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對待同事對待朋友,總是能寬容一點,遷就一點。而且我們自己的孩子卻往往要求那麼刻板,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多一點點時間和機會?
當然父母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這些行為習慣的制訂在孩子看來是霸道的,是不公平。內容,時間,順序等都是父母設定的,孩子往往只有執行的權利,孩子只能被動的去接受,往往就會產生抗拒的心理。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心一每天刷牙的時候,如果叫她立馬去,她一定說不。然後我們換了一種問法:你是要現在去刷牙呢,還是兩分鐘後去刷牙?她一般都會選擇兩分鐘後。然後鬧鐘一響,她就會很自覺的跑過去刷牙。
其實這兩分鐘並不影響任何事情。但對於孩子來說意義卻非常重大:她在自已做主,有選擇的權利。其實不要看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但他心裡的權利意識與反抗意識思不比大人差。
當然我並不贊同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但是採取權威強制的手段肯定是不可取的,這對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處理事情的能力,沒有一點幫助。我們需要的是孩子由內而外自發的去做。
當然要做到多給孩子一點點時間,多寬容一點,是非常難的,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每遇到事就跟得了強迫症一樣,去指揮、去指責。
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多給孩子一次機會。多給孩子一點寬容。用愛等待,靜等花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