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過得很不完美。

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過得很不完美。




先說一個搞笑的事情。在美國那會兒,我在一次冷餐會上,認識了一個在大公司做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的朋友。這朋友特別健談,一頓飯說了許多他許多過的面試奇葩,包括一些不為人知的行業趣事。


 


他提到其中某一次,面試時遇到一個印度裔的求職者,一開始的軟技巧問答都回答得不錯,直到後來他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然後這印度哥們不假思索地說: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於完美主義,上級布置給我的任務,都要一絲不苟地完成,害怕出一點差錯……


 


他還沒說完,這位人力資源經理直接來了句:不錯不錯,台詞背得挺流利的嘛。


 


後來從他口中我才知道,在美國的印度人開辦了不少專門針對印度應屆生找工作的培訓公司,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教會他們如何應對美國職場,包括面試時的各種問題。




所以類似於「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他們早就應對自如,用一個看似貶低自己,實則抬高自己的所謂缺點「過於追求完美」來「完美地」應對過去。


 


然而,接下來這個經理又接著補充了一句:這幫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其實完美主義在我們職場一丁點都不吃香。他如果真的有完美主義這樣的缺點,甚至比粗心大意、不拘小節這些缺點更令我們擔憂。


 


當時我還有點不太理解,總覺得以我過去接受到的觀念和思想,會認為完美主義總體而言,應該算是一個偏向「利大於弊「的屬性吧,怎麼到你這兒就這麼可怕了呢?






 


於是我直言不諱地把這個想法告知了他,這位HR經理沒有直接答覆我,而是說了他自己親歷的一件事:在他剛進公司那一年,有一個叫John的常青藤畢業的應屆生被招了進來,此人的能力的確很強,做任何事情都手腳麻利,幹勁十足,而且領會上級的意思也特別快。感覺上無論布置什麼任務,他都能做得非常不錯。


 


然而後來他注意到了John的一個細節:他總喜歡把自己的辦公桌弄得非常整潔,除了一個相框和幾個文件夾之外,幾乎不放任何其他東西。某次一個捧著咖啡的同事路過時,不小心濺出了一些在他桌上,John就表現得非常生氣,要那個同事不要再犯這樣的蠢。而這種小事情換了別人一般也就是開開玩笑就算了,所以出於HR的職業敏感,他覺得John很可能性格上有問題(事實上過度的自衛性,的確是完美主義者的特質之一)。


 


果然,後來某次上級交給John一個很重要並且時間很迫切的任務,到了快要交接的時候,卻十分意外地發現John不僅沒有順利完成,甚至進度還差得很遠很遠,而且當時的John一反常態地非常暴躁……


 


後來大家才知道,John這次接手任務後,在進程中的某個環節遇到了困難,完成得非常痛苦,還出了許多差錯,於是他做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徹底推倒重來。這樣一來,原本就耽擱了時間,沒想到重新做到這步時,依然困難重重。這下好了,John就像一個被繩索絆住了腳的魯莽士兵,不顧一切地想要掙脫,但使出的全部是蠻力。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環節,竟然把這個業務高手摺磨得死去活來。


 


接著HR經理跟我說:你看,這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典型的行為,平時你覺得他是個厲害的人物,但卻不會意識到,這樣的人在公司里很可能是個潛在的定時炸彈。一個人粗心馬虎、不拘小節這些,都是習慣問題,可以在職業生涯早期通過訓練逐步解決,但是那些完美主義過頭的人,實際上是他們的思維方式有問題,可是他們往往自己還意識不到。






 



他說的其實沒錯,完美主義者中很大一部分,都存在一個思維方式上的缺陷:看問題過分簡單粗暴化,非黑即白,沒有緩衝區也沒有過渡環節。


 


並且我們得承認,很多完美主義者其實個人能力是很強的,往往是超出一個群體平均水準的。但是,這樣的思維習慣會讓個人能力很強的他覺得,一切都可以如他所願般理想化,包括每一個細小的步驟,每一個微小的環節,都是如此。


 


可事實上呢,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現實里總是會有許多無法完美解決的事情,這時候完美主義者就會覺得無法接受,並由此產生巨大的挫敗感,或是進入煩躁狀態。


 


John就是這樣,從小事上,他的確可以把自己的辦公桌維護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但是當外界的某個擾動,比如同事的一次意外失手,讓他的這個理想狀態出現偏差時,John就會不自覺地覺得惱火。咖啡潑濺出來,清理一下就沒問題了,可是大事上呢?所以當遇到自己很難解決的問題時,John就會被一次次的失敗所產生的挫折感充滿,依舊一味想解決所有問題,卻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過於追求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偏向低幼化的二元向心理狀態。就像小孩子總是認為世界上只有善惡兩面,東西只有好壞兩個屬性,看到好吃的零食要麼就想全部佔為己有,要麼就賭氣一個也不要一樣。


 


這樣的思維方式往往會讓完美主義者很難接受微小的人生失敗,畢竟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應該是一帆風順的。當出現挫折時,他們會產生的挫敗感要比普通人強烈得多。







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身邊就很多,可謂俯仰皆是:下棋時,走錯一步就懊惱無比吵著要悔棋,要麼就心灰意冷地草草結束一盤棋認負。打個MOBA遊戲,一個野怪被隊友搶了或者是自己一不小心失誤送了一血,就覺得這局不用繼續了輸定了,開始負面情緒爆炸。


 


這種思維方式延伸下去,就會讓人變得極其狹隘,過分重視一些旁枝末節的事情,甚至產生強迫症的傾向。


 


比如我認識某個姑娘,就有著非常明顯的完美主義者特質,據說她每次在各種正式社交場合之前,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挑選自己應該穿哪件衣服去赴約,還要仔細琢磨自己應該化怎樣的妝容。反過來,如果她出門後覺得自己身上的衣服沒挑對,妝沒化好,就會一整天都處於焦慮和煩躁狀態。


 


還有另外一個朋友更好笑,每次寫論文之前都會用各種理由拖延症發作,遲遲不寫,然後一寫起來就要花費遠超別人的時間。為什麼?因為他每次快要寫完了,都會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己文中好像有哪裡語言不通暢,可以修改一下,哪裡用詞不準確,可以換一個說法等等諸如此類……而事實上,那都是一些非常旁枝末節的問題。


 


這些其實都說明了,重度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具有潛在而不易察覺的弊端。那麼,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心態,或者說避免落入這樣的狀態呢?


 


首先,還是要從作為根基的思維方式入手,不要覺得一件事只有好和壞兩個屬性,更不要覺得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下做到最好,實現完美的,畢竟,只有廣告詞里才敢那麼寫。




而現實世界裡,並不存在這樣簡單粗暴的劃分,一件事情可以是「已經足夠好,但還有一些方面美中不足的」,也可以是「整體上還存在上升空間的」,更可以是「需要立刻改進提升的」。這樣多元化的定位,才能真正切中問題的要害,讓人更看清事物的本質。






 


對於一個人的正常生活而言,也不存在做哪件事是「絕對成功」或者「絕對失敗」的,你可能在某個環節上做得很差,但是其他環節上的出色表現,並不會讓你在整個過程中一無所獲。像John那樣,在工作流程中的某個細節上遇到困難總是失敗,完全可以尋求在此方面有經驗,或是更有能力的人幫助處理解決,而不是以完美主義者的姿態,事必躬親鑽進牛角尖。


 


第二點,在整個計劃中,不要被那些微小的細節所束縛,一旦某個細節受到干擾就全盤否定。


 


比方說我以前有個朋友,生完孩子之後一直對自己身材走樣覺得不滿意,然後某次發下宏願,說一定要瘦身成功,計劃是一周六天,每天晚上飯後7:30到9:30,去一家很有名的健身中心練瑜伽,並堅持一年。為此,她還特意買了專用的運動服和鞋子。然後僅僅過了一周,她就再也沒提過這檔子事。


 


原因很簡單,如果真的想要健身鍛煉,根本沒必要在細節上制定得那麼周全詳細,追求完美。那家健身中心的確很優質,可是畢竟遠啊,小區里的健身房難道就不能鍛煉嗎?再者,瘦身難道一定要每天做瑜伽嗎?慢跑、跳繩、打打羽毛球,都有很不錯的效果,而且搭配起來執行更有靈活性。至於那些時間上的安排,非得穿某某品牌的運動服運動鞋,完全就是不必要的完美主義思想在作祟。


 


因此,這樣大而全的計劃,看起來很美,實際上一個環節不能滿意,往往就是徹底廢棄的結局。同樣的,被種種教條束縛住自身的人,總是難以真正做好一件事,或者事倍功半。


 


第三點,要接受缺憾,並儘快意識到自己無法面面俱到,做到完美,繼而學會取捨和放棄。


 


我在華盛頓特區的時候,親歷過一堂當地幼兒園的情緒管理課:這堂課上有一個內容,就是老師先布置一個任務,要孩子們用一套五顏六色的積木,搭建一個很漂亮的城堡。任務並不難,老師也先行演示了好幾遍,但是在小朋友們完成的過程中,老師把某個顏色的零件事先藏起來了。






 


當小朋友們意識到這一點時,有許多孩子當場哇哇大哭,他們覺得缺乏那個零件,自己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作品。但是只有很少的幾個小孩,藉助其他顏色的相似零件,依然完成了這座小城堡,只是看起來沒有標準樣品那麼齊整順眼。然而,一個是帶有缺憾的完成品,一個是一堆棄置的積木,哪個更有意義不言自明。


 


成年人的世界裡同樣不缺這樣的例子,我以前認識一個小區里開包子鋪的小老闆,生意好到天天排長隊。老闆就給我說過,創業之初他發現這個小區竟然沒有一家早點攤,於是立刻租了店面經營,當時找不到好的面點師傅,他就自己親自上,連著幾天琢磨了工藝流程就開張了。




雖然剛開始口感不佳,但是搶佔了天時地利,經過改進和引進好師傅,很快就做大了。他坦言,如果當時他追求完美,過分考慮什麼口感、發麵的技巧、包子餡的搭配、店面的裝潢等等細節的話,很可能來不及開張,就被別人家給擠掉了。


 


對於這種事情,有一句話總結得很到位:實用主義者的成功,總是在行動中完成;完美主義者的成功,永遠停留在腦海里的構想。當你想得越多,顧慮得越多,越是想要做好,往往卻會淪為純粹的空想。


 


最後,對於完美主義的思辨,一位偉大古人早就通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詞,給予了我們充滿哲學的觀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實里有太多的不如意,我們無法掌控,也無法去苛求完美,能夠長長久久和和美美地生活下去,就是幸福的人生。






=THE END=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華人,


《男人裝》雜誌專欄作者,


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知乎歷史科技類達人,《人類學+》作者。




關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鐘,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和黑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眠眠冰室 的精彩文章:

我們買車,究竟看重哪個要素?
我聽了老人言,為啥還是會吃虧?

TAG:眠眠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