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貫三分享他的經營「乾貨」

「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貫三分享他的經營「乾貨」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文/雷曉凡

「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貫三有多富有?據說其極盛之時,產業擁有「七條半街」、「三十六典」。這樣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後來何以成為這樣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這中間的玄機,我們還需從胡貫三的青少年講起。

胡氏祠堂

胡貫三(1733—1794)號敬亭,又名學梓,徽州黟縣西遞村人。胡貫三出生在一個耕讀望族,四歲時就在家中開始習文學字。據說幼年胡貫三就表現出過人的機敏與才華。一次私塾老師觀山有感,於是出了一個上聯準備考考學生們:「黟縣山多黑」。別看這上聯只有短短五個字,內容卻暗藏乾坤:「黟」字拆開來看,是「黑」和「多」。想要下聯對仗工整,則必須在其中也鑲嵌一個同樣奇妙的字。學生們都面面相覷,對不出來。只有胡貫三呈上了下聯「靛池水定青」。老師誇讚不已,原來是因為在這學堂的附近,有一個名叫「靛池」的小水池,其水甘甜清澈。後來教書先生對胡貫三的家人說:「此童將來必成大器!」

眾所周知,徽州自古有青年外出經商闖蕩的習慣。乾隆十年(1745年)胡貫三離開了家鄉,跟隨本家前往休寧縣萬安鎮做學徒。在幾年的學徒生涯中,胡貫三得到了商場歷練,也收穫了不少在書本上不可能學到的經驗與知識。老闆對胡貫三也十分欣賞,常常把店中重要事務交給他來打理。

鳥瞰休寧縣

乾隆三十六年 (公元 1771年) 夏,包括黟縣在內的整個皖南山區都出現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在米行工作了多年的胡貫三對糧食問題很是敏感,很早就在鄱陽湖四周產糧地區囤積糧食建立米倉,並在閶江流域,租下運糧船隊。在黟縣西武嶺古道上雇了上百人的騾馬大隊。為了與糧倉、船隊、馱隊的「服務鏈」相匹配,胡貫三在這一帶建立了飯館、旅店等一系列設施。

此時的胡貫三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來是乘機哄抬物價拋售糧食獲得暴利,二是平價甚至減價銷售糧食救助遭災百姓。胡貫三毫不猶豫選擇了後一條作法,減價銷售糧食,甚至乾脆建起施粥棚,為身無分文的災民提供救命糧食。這不僅驗證了胡貫三的超前意識,更為他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此後一傳十十傳百,胡貫三的名聲大起,在商界也為眾稱道。以後每逢家鄉或者鄰近地區發生水患災害,胡貫三及其家人均慷慨解囊予以幫助。

惇仁堂

胡貫三的生意自立門庭越做越大,長江沿岸的武漢、蕪湖、南京、蘇州都有當鋪、錢莊、布坊、貨店。後來與朝中權貴聯姻,與曹振鏞成為親家,獲得了政治支持。今天去徽縣旅遊,我們仍舊能看到「惇仁堂」、「膺福堂」、「走馬樓」等許多與胡貫三相關的文物遺址。

參考資料:

董家魁,孟穎佼編:《徽商故事清代》

朱志元:《商界精英長江流域的金融與巨家》

王賢輝、媛媛:《清朝徽州典當商胡貫三》

趙焰編:《閱讀徽州》

周曉光主編:《徽州文化史明清卷》

編輯 | 胡一舟 別畢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令皇帝被俘、軍隊損失過半的土木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晚清預備立憲為何匆匆落幕?立憲是騙局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