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完美主義」不完美

「完美主義」不完美

我們常將「完美主義」視為一個人積極向上的體現,因為這樣的人做事總追求盡善盡美。而研究表明,越是追求完美主義的人,越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完美「患者」大多年少

你會否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而心神不寧好幾天?在學習、工作中你不會向別人請教,因為不想別人覺得你很弱?發著高燒、意識模糊的你也要堅持上班,只因害怕領導覺得自己懶惰?一旦有突發情況阻礙了工作順利進行,你是否會責怪自己沒有事先預測到這些問題?

如果以上的想法你佔據了任何一種,那麼你可能就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是一種極度追求完美、不容瑕疵的想法。完美主義者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錯誤,在付出諸多努力後仍然沒有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時,會感到沮喪、焦慮、憤怒,會時常自我批評。

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凱蒂·拉斯穆森教授指出,「完美主義」正逐漸成為一個普遍追求,多流行於年輕人之間,且多達五分之二的兒童和青少年都是完美主義者。曾有科學家調查了1989年至2016年的完美主義者群體,發現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大學生中,完美主義者人數呈顯著上升的趨勢。有人說,這一群體的日趨龐大,並不意味著人們變得越來越優秀,相反,完美主義使人變得更加消極,漸漸腐蝕了人的潛能。

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他們的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己的情緒。當他們失敗時,他們不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更為自己是這樣的人而覺得羞恥。在他們的觀念里,認為一個人如果足夠完美,就不會失敗,也就不會覺得羞恥。所以,為了避免「羞恥」的結果,他們總是不遺餘力地追求完美。

完美主義的前因

完美主義者經常過度關注錯誤、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自我約束標準極高,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想法的出現呢?現如今,一個人的身高、相貌、學習成績、穿著打扮、是否上名牌大學、是否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這些都成了人們口中重點談論的話題,難怪人人都倍感壓力。如果一個人因為做得好才得到表揚,久而久之,他會覺得自己在得到別人認可時才真正地有價值。為了獲得更多周圍人的讚賞,他會把關注點都放在「對」上,再也無法容忍「錯」的存在。「犯錯可恥」這樣的觀念逐漸被內化,他開始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那麼完美主義傾向也就此出現。

孩子的性格、愛好在極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影響,畢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些家長會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甚至將自己年少時無法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將孩子經歷的成功和挫折看成自己的。孩子肩負著這一重要的「使命」拚命努力,不想讓父母望著自己滿是希望的雙眼變得黯淡無光。於是,孩子們變得害怕失敗,拒絕失敗,繼而出現重大的認知失調,開始追求完美主義。其實,很多時候,父母「望子成龍」的想法表現得太過強烈反而適得其反。

完美主義可引發疾病

有人說,完美主義可以督促自己努力工作、好好學習,幫助自己更加關注細節,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有何不可?其實,完美主義也分兩種,一種是「正常」的,一種是「神經質」的,它們最顯著的區別是:在一件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時,前者也會從努力的過程中獲得快樂,而後者往往只會責怪和埋怨自己為什麼不更努力一些。「正常」的完美主義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優秀品質,「神經質」的完美主義卻可能給你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月有陰晴圓缺」,世間萬事萬物總有缺憾,一味追求完美將只是一個無休止的惡性循環。這不僅妨礙你塑造良好人格、走向成功,還會引發一籮筐的疾病問題,例如抑鬱和焦慮、自殘、社交恐懼症、強迫症、暴飲暴食、慢性頭痛等,甚至是早逝和自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記載,許多年輕人正被完美主義引發的精神疾病困擾,而這些問題也會反作用於完美主義,情況不容忽視。

大量的研究也發現,完美主義者極其容易產生自殺的想法。「不成功便成仁」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將失敗視為一種災難,自責、羞恥的消極情緒在心中久久徘徊不去,這甚至會導致他們採用自殺的極端方式來逃避現實。完美主義者的身心總是充斥著壓力,即使沒有壓力,他們也會想盡辦法給自己施壓,致使自己常常不堪重負,這樣的人往往還容易早逝。

不完美,才完美

無論成敗,人人都應為自己曾付出的努力感到驕傲。完美主義者最缺乏的東西就是「自我憐憫」,這也被證明是防止焦慮和抑鬱的有力手段。要試著相信「沒人是完美的」、「自己儘力了就是最棒的」、「我們不能取悅所有人」,不要過分的自我苛求,養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件事已經耗費了你太多的精力,卻還是沒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此時你不妨試著放手,說不定會豁然開朗。

但是,如果一個好不容易端正態度的完美主義者又碰上要求苛刻的長輩,估計會立刻被打回原形。一個接受「不完美」的環境,才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樣子。畢竟,時刻保持完美,是一件讓人筋疲力盡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經驗也可以遺傳
離經叛道者如何撼動世界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