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丁 木瓜樹之死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林清玄,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木瓜樹之死
文/河丁
林清玄先生的木瓜樹死了,我是昨晚在陪女兒一起做語文閱讀練習時才知道的。
先生五十年代生人,十七歲開始寫作,三十歲前遍得台灣所有文學大獎,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這篇題為《木瓜樹的選擇》文章早已公開發表並被選入中學語文閱讀範圍,所以,那棵樹一定是死得很久了。本來,我已經習慣於每天有很多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甚至活生生的人在大自然里死去,也對先生的文字崇拜不已,可女兒的兩句話,竟讓我陷入沉思。
女兒說,你們文人太「矯情」了,木瓜樹怎麼跟那些恐懼提升的吸毒者相比呢?
我愕然,不知道這丫頭的「矯情」二字準確的意思是什麼,也好奇一個七年級的初中生竟然會對名家經典文章提出異議,於是饒有興趣地看著她的眼睛說:
「哦?咱家學霸有何高見?」
「木瓜樹在水溝里長得挺拔翠綠,作者自作多情把人家移走,沒能栽活,卻說人家不努力!」女兒眼神很堅定,言語中頗有些不忿。
我愣住了,一下子竟不知如何反駁。待回過神,忙把先生的文章拿過來,仔細研讀。
文章中,先生講訴了他把一棵長在水溝底部爛泥里的木瓜樹苗移栽到自家花園裡卻未能成活的生活瑣事,以及由此事引發的聯想和思考。若不是女兒說了那兩句話,這樣廣為流傳並被推崇的名家經典作品,對於我來說,無論從語言藝術、行文技巧還是思想性等各方面看都無懈可擊,可直覺告訴我,女兒的話可能有其合理性,我應該忽略作者身份以及這篇文章的知名度,用女兒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一步步推敲她認為的矛盾所在。
文章一開頭,先生驚詫於一棵生長在水溝底部爛泥里的木瓜樹苗如何能長到腰部的高度,作為淺根植物又怎麼能在水溝里不被沖走呢?接著,先生又想到夏季即將來臨,屆時會有許多的颱風與豪雨,木瓜樹會被沖入河裡,流到海上,就必死無疑了......讀到此處,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文人特有的悲憫情懷,理解了先生為什麼要移走這棵樹苗、把它種在自己的花園裡。可我又不得不思考:先生的擔憂合理嗎?移走樹苗的決定正確嗎?從網路和專業的植物百科書籍以及木瓜樹種植技術文獻中,我查到了這樣的信息:木瓜樹,薔薇科,又名木梨、降龍木等,灌木或小喬木,樹冠高達5~10米......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木瓜樹被大量用於城鎮園林景觀中,但移栽難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移栽失敗......由此看來,先生似乎是杞人之憂了,並且先生自己也說:「我看到木瓜樹苗並不擔心這些,它依靠爛泥和市場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長得翠綠而挺拔。」可惜,先生還是做出了把樹苗移栽到家中花園裡的決定,因而導致後來為木瓜樹苗的枯萎而悵然。
我完全理解先生對一株幼苗的惻隱之心,畢竟「感時花濺淚」的感性是文人所共有的,只是感性脫離理性的約束或者引領,很容易得到錯誤的結論或者判斷,繼而採取錯誤的行動,甚至引發錯誤的聯想。從移栽過程來看,先生只是說「向市場攤販要了塑膠袋,把木瓜和爛泥一起放在袋裡,回家種植,看到有茶花與杜鵑為伴的木瓜樹,心裡感到美好,並想到日後果實累累的情景。」殊不知,木瓜樹的移栽時間、條件、程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木瓜樹種植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鹼性的壤土或沙壤土。株行距2.5米×4米。栽前挖長1米、寬1米、深0.8米的定植穴,每穴施10千克腐熟有機肥。栽植前選用2-3年生的良種壯苗,春、秋栽均可,春栽在苗木萌芽前為宜,秋栽在樹木落葉至土壤結凍前進行,秋栽傷根易癒合,成活率高,定植深度以定植澆水後根頸交接處與地面相平,並在樹盤上覆1平方米的地膜......」再看看先生的移栽過程,與科學的方法有諸多不合,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粗暴」了。
木瓜樹移栽後的肥水管理,同樣有著一套專門的科學方法,先生雖然在文學上卓有建樹,但對木瓜樹的養護卻是門外漢,這一點,從前面移栽的過程就可看出端倪。如此「移栽」,即使有美麗的陽光、鬆軟的陽明山有機土、澄清的飲水,先生的木瓜樹豈能不死?
到此,我總算有點明白女兒說的「矯情」是何意了。先生明明是移栽不當弄死了本來在水溝污泥里長得好好的小樹苗,卻感慨人家「污濁成為生命的習慣......忘記了這世界有美麗的花園」,並拿那些自棄的「浮浪者」「吸毒者」與之類比。而事實呢?並不是每一棵樹都有幸長在陽光照拂、花木為伴的花園裡,先生的木瓜樹苗或許習慣了水溝里的污濁,但並沒有自棄,沒有「恐懼提升」,而是在惡劣的環境里依舊努力長成挺拔、翠綠的模樣,它不是忘記了這世界有美麗的花園,而是在一片污泥里依然長成一棵樹應有的姿態,這難道不是一種奮發向上、永不言棄的精神?它與岩壁縫隙中頑強生長的小樹又有什麼分別?
木瓜樹之死,死在生命不可承受之「愛護」;先生之悟,誤在脫離生活之「牽強」。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掌握科學規律,先生以為的「美麗花園」對於那棵樹苗的生長來說並無現實意義,先生以為的對它的「好」,並不是它需要的「好」,它只能以死警示先生。可惜,先生並不解其意,反以己度樹、生出諸多感慨...... 唉!皮之不存,謬之遠矣!
先生的木瓜樹死了,確實令人遺憾,好在先生能以此寫出一篇教化世人的佳作,也算於心有慰。但對於我或者我的女兒來說,敢以此文議論文人「矯情」,也算是大膽了。
2018年5月28日 上海
作者簡介
河丁,本名陳強,男,70後,安徽懷遠人,久居上海。子曰詩社會員,北戴河作家協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2016年初開始業餘寫作,主要從事散文、鄉土小說創作,也寫舊體詩詞和現代詩歌。作品主要發表於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等網路平台,部分作品發表與《詩刊》《西部散文選刊》原創版、《金山文學期刊》《中國草根》《渤海風》《遼海散文》、揚州時報、東方城鄉報等。有散文、詩歌獲獎。
平台合作
聚力閱讀結盟龍傑傳媒(一路聽天下),讓閱讀產生價值,讓寫作獲得尊嚴。平台開放徵集中長篇小說、進行作品的有聲化製作及推廣,歡迎作家朋友聯繫我平台洽談合作事宜。
支持紙媒
※胡冰卿連換兩套時尚服飾 都好美 網友:記得多吃點木瓜
※新手必備 木瓜催熟答疑
TAG:木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