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轉變!印度外交逐步放棄不結盟政策轉而尋求
《印度教徒報》網站5月23日刊載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學院國際政治、組織和裁軍中心副教授哈皮蒙·雅各布題為《軟實力的吸引力日益減弱》的文章稱,近期的戰略決策表明印度的外交政策出現了後範式轉變。它對權力和影響力的追求似乎超過了該國傳統的行為規範和原則性立場。這一轉變是否會對印度的國家利益產生負面影響還沒有定論。
《印度教徒報》網站相關報道截圖
採用現實主義外交
文章稱,大約3個月前,印度中央政府直截了當地告訴最高法院:「我們不希望印度成為難民首都。」邊境安全部隊甚至一直在東部邊境地區阻止羅興亞難民進入印度。
文章稱,印度對羅興亞危機的處理辦法是出於現實政治的考量,與它向該地區無家可歸者提供庇護的悠久傳統形成了鮮明對比。再來看一個例子。通過高調慶祝與以色列的合作關係,印度政府已明確表示它奉行的是現實政治指導下的外交政策。從意識形態上的反對者到秘密維持關係,印度和以色列在雙邊關係問題上取得了很大進展。
文章認為,印以關係背後的確存在重要的邏輯依據,尤其是在國家安全和戰略考慮方面。
羅興亞難民營(維基百科)
逐步放棄不結盟政策
文章稱,不結盟一度是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蘇聯解體後新德里仍在口頭上支持這一政策。2016年,印度總理第二次缺席不結盟運動峰會,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對新德里來說不再是外交政策的重點。
文章稱,通過將印度列為「重要防務夥伴」,美國成為印度最親密的戰略夥伴之一。2016年,印美簽署了《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使雙方都可以使用指定的軍事設施進行加油和補給。顯然,這對美國來說遠比對印度有益。目前還有幾項協議正在商談中。2014年,美國取代俄羅斯成為印度最大的防務供應國,俄羅斯同年開始與巴基斯坦進行軍售談判。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莫迪在索契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非正式會晤」被視為雙方試圖讓對方相信,兩國關係並未降溫。
資料圖片:印度空軍從美國購買的C-17戰略運輸機。
文章認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似乎被委婉地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出於某種原因,新德里認為它沒有未來。諷刺的是,作為以印度為中心的機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和不結盟運動一直被我們自身意識努力的排擠。「鄰國優先」的理念在瓦解,而且多邊聯盟越來越像是一種幻想:印度的「後範式外交」政策一片混亂。
「後範式」應與軟實力共存
文章稱,超出規範約束的思維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當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和歷史困境時,各國可以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印度的對外行為採取「後範式」做法也是對當代國際體系中追求權力重要性的承認。從這個意義上講,印度新的外交政策考量有一些好處。
印度總理莫迪
文章稱,「後範式轉變」也伴隨著挑戰和複雜因素。首先,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效用是其政治理念、文明價值觀和文化共鳴的產物。只關注硬實力為外交政策成果服務的做法低估了我們豐富的軟實力屬性。其次,印度新的外交政策選擇表明它尋求硬實力、大國地位以及與大國為伍,而不是一個公平的國際秩序以及與發展中國家為伍。但我們當前的大國夥伴關係有多堅定?他們是否能夠超越印度不斷增加的國防預算和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所具有的吸引力,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文章認為,「後範式」的印度也是咄咄逼人的印度,它對武力的依賴似乎有強大的國內政治根源,它的前提是武力能夠戰勝抵抗的錯誤想法。對抗似乎取代了平靜的外交,成為我們青睞的衝突解決工具。然而追求國家利益是一件複雜的事情,行為規範、價值觀和軟實力應該與追求硬實力共存,這將對我們自己有好處。
※澳媒都急了!「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接受中國!」
※不怕事大!特朗普「這把火」或點燃全球貿易戰烽火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