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將消退 Walking on the Fade Out Lines

行將消退 Walking on the Fade Out Lines

「『行將消退』是流動的,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一次實踐到另一次實踐,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然而重要的不只是我們從哪裡來,還要看我們去往何處,這實際上是永無休止的遷移、不可阻擾的運動、未曾完結的往複、敏感的摩擦、絢麗的闖入、富有成效的變換、愉悅的接納,這會讓我們的行程無比珍貴而不定。」

展覽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23位藝術家的29件作品,類型廣泛包括繪畫,裝置,攝影,錄像等等。引用「激進的他異性」這一哲學概念,強調如果沒有「他者」,我們將無法確認自我的存在。

仍舊無題-Pae White (美國)

2010

棉,滌綸

365cm x 1219cm

長12米的巨幅壁毯描繪了纏繞的一縷縷白煙,第一眼看上去像是精細的攝影作品,實際上是由比利時紡織師傅按照藝術家拍攝的揉皺的鋁箔和白煙的照片製作而成。短暫的幻想與傳統的壁毯產生了美妙的美感張力。

從側面可以看出是壁毯了。

Pae White於1963年出生,在藝術史和流行文化中不斷尋找創作靈感,作品打破了視覺藝術和設計的界限。她的實踐集中於探索被忽略的,被遺忘的,事物之間的空間,甚至事物之間的事物。她同樣被日常生活的短暫所吸引,作品試圖顛覆觀眾對日常事物的預期關係和平衡,鼓勵更深入的觀察。

其他作品:

你見過我嗎?-Paola Pivi (義大利)

2008

羽毛,塑料,木材,聚氨酯泡沫等

趴在地上的黃熊彷彿喚起參觀者對兒時毛絨玩具的記憶。甜美的作品似乎同時預示著逐漸消失的生命之輕。

Paola Pivi1971 年生於義大利,目前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生活和工作。她從1995 年開始活躍在國際當代藝術舞台之上,創作了大量的繪畫、裝置、行為、攝影和影像作品,作品通常尺度巨大,致力用藝術創造各種倒錯的情境。倒錯,矛盾,模糊,她藉助這樣一種看似顛倒、不合常理的藝術表現形式向當代世界所有虛偽的「真理」提出質問。在她的眼中,自己作品中所出現的顛倒矛盾的場景往往比現實中那些所謂的「真理」來得更加真實動人。

其他作品:

午夜,加的斯-Lynette Yiadom-Boakye (英國)

2013

布面油畫

180cm x 200cm

作品被掛在一個相對昏暗的內凹小空間里,站在門口的瞬間會突然發現畫中男子眼神銳利的看著你。對於眼睛的描繪讓整幅畫作擁有了強烈的生命力。

Lynette Yiadom Boakye 生於1977年,現生活工作在倫敦。

畫黑人對於Lynette Yiadom-Boakye來說是一件自然就帶有政治意味的事。她畫中的人物要麼是虛構的要麼是匿名的,而對這些人物的描繪往往不會長過一天。「就像是有某種緊迫感、需要立即捕捉到那種時間範圍一樣,」Lynette Yiadom-Boakye如此描述她的繪畫過程。

「我一直在畫一系列肖像畫。他們中沒有一個是現有的人,但他們都很熟悉,裡面有一些我最喜歡的角色。他們包括Grammy獎得主(接受頒獎的優雅)、革命者、狂熱分子、人類學家和傳教士(有助於我們如何生活)、野蠻人(有助於向我們展示我們有多遠和如何不生活)、激進分子和一般憤怒的人。

其他作品:

砰-砰房-Paul McCarthy(美國)

1992

裝置

這件作品是一個被結構的生活空間,參觀者被邀請進入這個看似家常的環境,但會在第一時間感受到空間的變化——移動的牆,不斷開合的門和聲響令觀者措手不及。

我去的時候裝置在維修中,不能自動活動,但是觀展的人們依然樂於在不同角度拍照——利用多個門框形成重疊的框景效果和有趣的空間,將自己置入其中。

Paul McCarthy1945年出生於猶他州鹽湖城,現生活工作於洛杉磯,是美國最具挑戰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作品以極具叛逆精神和深刻本能聞名,創作媒介多樣。麥卡錫運用流行的幻象、錯覺和文化迷思,在作品中常常融入強迫般的行為,並挑戰人們既有的物理定向。

其他作品:

夜間城市景象-Mark Manders (英國)

1993

鋁,沙,椅子,書籍,玻璃,繩子

290cm x 350cm x 200cm

作品用現成材料製成一座三維城市模型。模型被鎖在一個展示箱中,只有一面開放,給人感覺基建和建築材料被劇烈地互換錯置,形成一幅「建築形狀的自畫像」,在建築和人類之間建立了一種類比。不同的觀看視角同時會帶來對於文化記憶、城市變遷、權力政治關係、身份認同等更多問題的審視。

插座,咖啡杯,刀叉和工具被排列在高牆圍起來的空間內,這些物品是否預示了我們的生活?

Mark Manders於1968年出生,作品包含裝置,繪畫,雕塑,影像。典型的手法是用隨機物品的組合,像是桌椅,燈泡,籃子,動物屍體。

裝修 錯置-張如怡 (中國)

2018

瓷磚,混凝土,樹脂,地漏,鏡子,貓眼,窨井蓋

在心理和實體空間、私人與公共環境、雕塑與建築之間,藝術家以物反問物、以空間質詢空間。她將運用瓷磚、混凝土的材料,從空間的錯置與空間的屬性,探討城市裡的人們之間被「阻斷」、「擠壓」的關係。

裝修 錯置-張如怡 (中國)

2018

瓷磚,混凝土,水泥板,鐵片,鐵絲,鋼筋,樹脂,色粉,地漏,鏡子,貓眼

張如怡1985年生於上海。透過混凝土材料的實踐,她形成了獨特的三維美學風格,既將工業感和日常物組合在新的情境里,又將它們的關聯、形式等屬性和關係在二維空間展開。

「我始終對現有的社會價值的狀態持有質疑的態度。無論是早期平面作品,還是這次格子瓷磚,橫豎的格子線條代表一種精確、穩固的東西,但它也可能是束縛我們的東西。在我們目前的生活現狀里,個體是時刻被製造的狀態,個體和現實的磨合中,你所產生的所有情緒——無論是被束縛的、還是需要抵抗的,都是你感知的一部分。我是把這個內容提取出來,將它們在一個實體空間里展示。」

其他作品:

愛是偉大的-Damien Hirst (英國)

1994

顏料,蝴蝶標本

253.5cm x 253.5cm x 12cm

作品延續了Damien Hirst慣用的「生物」語言,反思生命美好又脆弱的存在。藍色背景呈現出一種天真永恆的美,但蝴蝶標本又讓人感到死亡的殘酷。

Damien Hirst 出生於1965年,因創作突破邊界的藝術和探索藝術與科技,宗教,死亡和美之間的關係而聞名,死亡是他作品的主要題材。他長期沉迷於蝴蝶所具有的普遍吸引力。「我認為這不是個人的你需要去發現的觀點,而是每個人都害怕玻璃,每個人都害怕鯊魚,每個人都喜歡蝴蝶」。蝴蝶翅膀的圖案雖然不能給予生命幫助,但是它展示了生命美而抒情的華麗。

其他作品: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轉載請說明來自「ATTIC窩」

生活無小事,我們在這裡聊聊吃喝玩樂,藝術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TTIC窩 的精彩文章:

TAG:ATTIC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