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大宏:融媒時代的「香港探索」,直播成「標配」

李大宏:融媒時代的「香港探索」,直播成「標配」

海外網杭州5月29日電(龐晟 張莎莎)2016年1月,大公報和香港文匯報整合成立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這一舉措是出於何種考量?在媒體融合方面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思考?今天,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為我們講述融媒時代「香港探索」的新型發展模式。

李大宏 (海外網/謝明 攝)

在第三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的開幕式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致辭時指出,隨著信息網路技術快速發展,香港傳媒業也正在經歷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的深刻變化。因為沒有直播就沒有粉絲,直播成了新媒體的「標配」。移動化、社交化、視聽化和個性化,已經成為香港新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

李大宏表示,隨著信息網路技術快速發展,香港傳媒業也正在經歷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的深刻變化。香港700萬人口中網民總數超過580萬,其中智能手機用戶550萬,移動傳播終端幾乎是百分之百佔有率,青年網民是主要用戶。18歲以上網民約410萬,據統計,59%的市民把互聯網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超過12個百分點,而且對互聯網新聞的信任程度逐年提升。在新媒體平台上,原創新聞、獨家觀點日益增多,輿論場重心加速形成,新媒體成了政治動員和選戰的重要工具;適應用戶和用戶時間碎片化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新媒體產品在更加專業、精細、更具特色和個性方面展開競爭;直播成了新媒體的「標配」,因為沒有直播就沒有粉絲。

李大宏認為,移動化、社交化、視聽化和個性化,已成為香港新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此新的傳播環境下,大公報、文匯報如果一如既往大水漫灌、兩報一面,就難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只有精準定位受眾,從用戶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消費習慣等出發,調整內容生產和傳播策略,加強分眾化新聞生產,並通過特定的渠道抵達目標受眾,才能以優質的新聞產品和服務提升輿論工作實效性和用戶滿意度。因此,兩報整合形成全媒體機構,是大公文匯人順應媒體發展大勢的主動轉型和自我革新。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2016年1月成立以來,一方面推動兩報錯位發展,大公報面向政商和專業人士,主打政治、經濟、文化等新聞和評論,文匯報面向市民大眾,主打社會、民生和娛樂等新聞,實現分眾化、差異化;另一方面以「中央廚房」作為深度融合樞紐,推動兩報由以往以報紙版面為中心轉向報紙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目前,集團已從原來的兩份報紙主導,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融媒矩陣,發稿周期從過去按天算,到現在按小時算,再到按分秒算,成為擁有報紙、網站、視頻、網路廣播、電子屏、微博、微信、客戶端,以及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照片牆(Instagram)等十多種平台和載體,有較大傳播力、影響力的香港全媒體傳媒集團。大公、文匯和面向基層年輕受眾的免費報紙《香港仔》發行的20多萬份報紙、數十個新媒體終端,已經覆蓋用戶超過百萬人次。

實踐證明,媒體融合是傳統媒體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大公文匯沒有因為新媒體的衝擊而走下坡路,相反卻逆勢而上,靠的正是跨界融合,拓展延伸傳統主流媒體的品牌價值和內容優勢,形成新的增長點,激活釋放了傳統報紙的生產力,拓展了發展空間,擴大了新聞報道覆蓋面和傳播力影響力,有效壯大了愛國愛港陣營的輿論陣地。

談及大公文匯全媒體未來發展道路,李大宏表示,還應進一步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傳統報紙和新興媒體從簡單嫁接邁向真正相融,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實現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融合,讓大公、文匯兩家傳統紙媒長期積累起來的內容生產優勢、傳播公信力優勢與新媒體技術優勢充分結合,成為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表態:我們也想驅逐俄情報人員 實在沒找著
特朗普:三名朝鮮在押美公民獲釋 乘美國務卿專機回國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