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求求你,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求求你,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黃玉嬌

成長樹原創文章,公號轉載請後台聯繫授權

有一天傍晚,到幼兒園接小米放學,就帶著她到小區的沙池裡玩耍。

一群孩子,帶著小桶、鏟子在沙池裡玩得不亦樂乎,小米走過去,想要跟她們一起玩,卻遭到了為首小男孩的拒絕。

被拒絕的小米在原地發獃了幾秒鐘以後,拉著我的手回到家裡,帶了一套更高檔的玩沙工具到沙池。

這下,原來在玩的小朋友紛紛跑過來,包括那個小男孩,想要和小米一起分享那套高檔工具。

這下輪到小米不樂意了,兩隻手死死護住工具,不讓其他小朋友靠近。

為首的小男孩又放出了「大招」——從家裡搬來一輛嶄新的滑板車,頓時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小米厚著臉皮走過去,主動「貢」出高檔工具,想要跟他們玩滑板車。小男孩卻輕蔑地從鼻子里「哼」了一下,說:「晚了!」

圖片來源: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站在旁邊的我,看到這一幕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

短短15分鐘里,這群孩子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武林爭霸」,為了獲得最高話語權,紛紛亮出各自的「武器」,用盡各種「小心機」,與對手一爭高下!

1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玩具?

小區里的大姐跟我閑聊時憂心忡忡地說道,自己3歲的兒子,很少跟小區的孩子們分享玩具,別人動一下也不行,還喜歡玩別人的玩具。

小區里的一些老人,就覺得孩子小氣、自私。家長覺得很丟人,用了很多辦法想要逼孩子分享玩具,但都不奏效。

其實,這樣的情況對三歲的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只會注重自己的利益,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

經濟學家、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恩斯特·費爾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糖果實驗」。

恩斯特邀請了229名3至8歲的孩子參與三輪不同的實驗。在每輪實驗中,孩子們都面臨兩種不同的選擇:

在第一輪實驗中,每個孩子獲得一份糖果,他可以選擇,將糖果全部留給自己,或者與另一名兒童平分。

在第二輪實驗中,每個孩子獲得三份糖果,他可以把兩份糖果分給另一名兒童、自己留一份,或者與另一名兒童平分。

在第三輪實驗中,每個孩子獲得兩份糖果,他可以把糖果全部留給自己,或者與他人各得一份。

恩斯特發現,參與實驗的孩子的行為選擇表現出明顯的年齡差異

在第一輪實驗中,近80%的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平分一份糖果。

在第三輪實驗中,雖然面對著雙份糖果的誘惑,仍有高於40%的7至8歲兒童選擇與另一名兒童各得一份糖果,而3至4歲兒童中只有不到9%的人會選擇與對方平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自私或許是孩子的一種本性,三四歲的兒童通常是最自私的,而懂得與人分享,往往要等到七八歲左右。

圖片來源: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如果你覺得這個實驗摻雜的其他因素太多,太複雜了,其實,把這些情景搬到成人世界裡,同樣適用。

你花了兩個月工資,買了一個心愛的LV,小區里一個見過幾次照面的姑娘過來,跟你說想借去背幾天,你心裡一定不樂意,你最喜愛的一條裙子,價值不菲,平時自己都捨不得穿,遠方親戚來做客,看到了露出喜愛之色,說要借走,也沒說什麼時候還,你心裡也會擔憂。

最最頭疼的是,有人要問你借省吃儉用十幾年攢下的20萬元。

Oh,No,這簡直就是友盡的前奏嘛!

在孩子眼裡,玩具不止是一件幾十塊的玩具那麼簡單,而是他的心愛之物,是他精神的依託,對沒有收入的孩子而言,每一件玩具都是「天價」。

在兩三歲的孩子眼裡,甚至會覺得玩具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對玩具的「吝惜」,也恰恰是孩子開始具備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的表現。

而且,在孩子眼裡,他無法理解「借」的意思,以為玩具被借走了,就再也不屬於自己了。

就像我們把錢借給別人時,即便是關係較好的親戚朋友,依然會擔心「有去無回」。

圖片來源: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而事實上,把玩具借給其他小朋友,也確實存在「有去無回」或者玩具被損壞的風險。

2

接納孩子的「自私」,

是教孩子「分享」的第一步

大姐因為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的事情很焦慮,因為孩子被周圍的老人扣上了「自私、小氣」的帽子。

她這個做媽媽的,覺得丟臉極了,對孩子各種「威逼利誘」,以買更好的玩具來哄孩子來「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把孩子拉到一邊,指責他自私,威脅不帶他出來玩。

各種方法都使了,孩子依然不願意分享玩具。

其實比教會孩子「分享」更重要的事,是先理解、接納孩子的「自私」。

既然明白了孩子自私的天性,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面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圖片來源:電視劇《明天,媽媽不在》

大人的指責,輕則打擊孩子的自信,重則也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

日劇《賢者之愛》曾經引發過收視狂潮,中山美穗主演的女主真由子是個單純幸福的女孩,有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事業有成的父親,還有一套價值不菲的別墅。

頗有心機又貪得無厭的女孩百合成為真由子的鄰居以後,向真由子索要無意撿到的項鏈,索要喜愛的玩偶,真由子沒有拒絕,最後百合竟搶走了真由子的未婚夫,還有父親,甚至別墅。

圖片來源:日劇《賢者之愛》

被激怒的真由子由此展開了長達二十年的報復計劃。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人是贏家,真由子成功報復了百合,卻也搭上了自己的青春。

在真由子的童年,善良的父母總是教育她要大方,要助人為樂,所以在百合第一次問她要喜愛的東西時,她根本不懂拒絕,一次次縱容百合的貪婪,直到失去所愛的一切。

圖片來源:日劇《賢者之愛》

如果女主一開始就清楚朋友之間的「界限」,不把自己喜愛的東西拱手相讓,又何至於釀成兩個家庭的悲劇呢?

逼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只要別人「要」,自己就必須給。

當遵循內心意願的拒絕被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籤時,孩子便慢慢喪失拒絕的勇氣。

而不懂拒絕的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什麼事情都先考慮別人的意願和感受,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

不懂拒絕,更容易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吃大虧,那些拐賣、搶劫、性侵犯,最喜歡下手的對象,就是乖巧溫順,不會反抗的姑娘。

3

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分享」

分享很美好,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連結,是親情、友情、愛情的基礎。但不是靠「威逼利誘」來讓孩子分享,而是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分享。

首先,要在合適的年齡引導孩子。

三歲以前,就先任由孩子「自私」好了,因為在孩子最自私的階段去叫他分享,不但起不到作用,還可能起反作用。

過了三歲,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分享。

其次,家長要給孩子正面的示範。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關鍵時刻的表現,常常折射出家長平時的為人處世。

家長可以平時帶點土特產、小食品,帶上孩子多去親戚鄰里家串串門,一起分享美食,讓孩子體會這樣一種文化氛圍。

分享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家庭成員之間,坐下來交流一天的經歷、心得體會,也是一種分享。

圖片來源:電視劇《I"m home》

演員孫儷還曾經以一個橘子教育孩子鄧涵之:橘子的果肉長成一瓣一瓣的,那是在告訴你,手中的橘子不能獨自享用,要與周圍的人分享。鄧涵之聽後,把橘子分成一個個小瓣,分給在場的叔叔阿姨們。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潛移默化的機會,只要懂得藉助恰當的時機,就能讓孩子慢慢有分享的意識。

最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自己體會分享的妙處。

和孩子出門玩的時候,記得帶上一兩件好玩的玩具。孩子喜歡玩別人的玩具,可「空手套白狼」的孩子通常不受歡迎。當孩子看中別人的玩具時,就可以拿著自己手中的玩具,去跟其他小朋友交換。

小朋友之間,約定好玩的規則,按照這個規則來分享玩具,得到的樂趣一定遠遠超過各玩各的。

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的時候,提前和孩子商量好玩具的問題。把孩子特別喜歡、確實不願意別人碰的玩具藏起來,把可以分享的玩具拿出來,和客人一起玩。

兩個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把玩具拿到孩子夠不著的地方,讓兩個小朋友自己商量出一個玩玩具的方案,商量一致了才把玩具還給他們。

這樣在教會孩子分享的同時,還能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圖片來源:電視劇《I"m home》

自私是孩子的本性,而分享是後天習得的美德。

面對一個不願意分享自己物品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並接納他,第二步,才是想辦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讓孩子去制定分享的規則,參與分享的遊戲,和同齡人建立起一種平等、愉快的合作關係,孩子們嘗到了和大家一起玩的甜頭,自然也就樂於分享自己的寶貝了!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

- 英文有聲繪本 -

…………

- 中文有聲繪本 -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成長樹

關注收聽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唐詩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4個孩子被寵壞的跡象,你家娃有幾個?
怎麼給孩子選雙語書?北大英語博導給出這樣的建議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