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日前,有自稱是半導體老兵的網友發文如下: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文章中稱,若早日引進西洋火槍技術,加以改進發展,何有後期外族入侵之悲。

顯然作者是把滿清末期的一系列對外戰爭失敗歸咎于洋槍洋炮厲害,而滿清因循守舊,遵循祖制,因缺乏火器而屢戰屢敗。但是,這種說法是明顯與歷史相違背的!

既然這位半導體老兵說要以史為鑒,那我們就來回溯歷史。

清軍立朝以來就大量裝備火器

首先,滿清並非如這位半導體老兵所說,遵循祖制,沒有火器,沒有引進西方技術。

清軍並不是沒有火器,恰恰相反,清軍裝備大量火器。東西方學習和交流一直沒有停過,史料記載綠營火器配比佔6、7成。可能是過去的宣傳過度渲染洋槍洋炮,以至於讓人誤以為,清軍是一隻完全冷兵器部隊,下圖是1690年的烏蘭布通戰役,可以看出,清軍不僅有火槍,還有火炮。火炮和火槍在前排平射,後排有弓弩拋射,形成立體火力打擊。

可以說,清軍在裝備還沒有現代化的情況下,作戰思想已經非常現代化了。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以下為乾隆讓西方傳教士製作的銅版畫,彰顯"十全老人"武功赫赫。對乾隆時期清軍裝備水平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弓弩槍炮俱全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平苗戰役,正面火槍齊射,刀兵壓陣,騎兵側翼突擊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清軍火器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平準格爾,就是上面那份彩圖的下半部分。准格爾採用"駝城戰術",被清軍炮兵擊破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步兵炮兵騎兵協同作戰

從上述圖片可以看出,清軍在乾隆時期就大量配備火器,而且在一系列戰爭中都有廣泛運用。另外,只要查閱史料,就可以了解到清軍是非常重視火器的,裝備量也很大。

鴉片戰爭後,以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的一大批清末官僚引進了西方技術,也就是洋務運動。到清末能夠生產包括步槍、機槍等輕武器,甚至火炮、鐵甲艦(平遠號)等裝備也能自己造。誠然,由於清軍數量龐大,內部管理雜亂,精銳和雜牌裝備差距非常大,但清軍精銳部隊完全是效法歐洲軍隊建設的。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平遠號為2000噸級輕巡洋艦,在甲午戰爭中擊傷日軍旗艦松島號,北洋水師投降後被編入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中沉沒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有點像加特林,應該是速射武器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重炮,可能事要塞炮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清軍步兵

武器裝備並非滿清戰敗的根本原因

由於武器裝備隨著時代發展,就以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分別論述。

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歐洲列強軍隊主要裝備燧發槍,前膛裝彈,裝彈速度很慢,歐洲軍隊的平均水平是每分鐘能夠打出3發。在實際戰爭中,由於恐懼、爆炸、戰友中彈等因素影響,很難達到訓練水平,在實戰中甚至經常出現忙中出錯的情況,戰場遺留的步槍顯示,有士兵就往槍膛里裝了十多發鉛彈。

燧發槍的射程非常近,而且精度也非常低,一般在80米內開火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殺傷效果,軍官會禁止士兵對200米外的敵人開火。英軍還專門有一套後開槍的戰術,也就是先在遠一些的地方,以一定傷亡為代價騙出對方的射擊,然後再迅速靠近,用縮短距離彌補火器精度的不足,並向敵軍齊射給予對方重創。在與法國的數次戰役中,英軍就要這套打法取勝。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紅衫軍"排隊槍斃"

所以當時的軍隊戰術就是"排隊槍斃",雖然在今天看起來很傻,但當時的武器裝備就是那個水平。對於排隊槍斃,《帝國:全面戰爭》這款遊戲模擬的比較好,特別是個別降低遊戲性,提升真實性的MOD。

就第一次鴉片戰爭而言,即便清軍是純冷兵器部隊(其實清軍大量裝備火器),火器部隊對於傳統冷兵器軍隊優勢不足以形成代差,畢竟燧發槍裝填太慢,200米的距離,騎兵一個衝鋒也就是幾十秒的事情。燧發槍在射程上對弓弩也不具備優勢,何況弓弩還可以拋射,不會佔用寶貴的一線射擊空間,在起伏地形上也能進行拋射攻擊。

特別是火器還怕雨、怕潮、怕夜戰、怕伏擊,在山林等複雜地形也會影響火槍的射界,幾輪射擊之後會因煙霧瀰漫無法瞄準,當時的燧發槍在幾輪射擊之後,因為黑火藥不完全燃燒,會導致煙霧瀰漫,根本看不清敵人,無法瞄準射擊,這時候軍官就會下令刺刀衝鋒。這也是為何當時歐洲軍隊非常重視刺刀訓練。

只有在大平原上展開堂堂之陣才能發揮火器的威力。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燧發槍射擊會產生一定煙霧

火槍兵真正的優勢的訓練成本,一個弓手訓練以年為單位,而火槍兵只需要幾周。封建武士必須從小訓練,還要大魚大肉提供營養,過了30歲身體素質就開始下滑,戰鬥力逐年減弱。

而火槍兵不會有這個問題,60歲老人、14歲少年與彪形大漢射出的子彈沒有太多區別。這種訓練成本是的優勢使火槍兵淘汰了封建武士,畢竟戰爭需要的是消耗品。

事實上,把鴉片戰爭中清軍慘敗完全歸咎於英軍火器犀利是不客觀的。清軍也裝備有不少燧發槍和火炮,並非純冷兵器部隊,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代差。

英軍的記錄顯示,火器對射清軍還能和英軍打幾個回合,但少量紅衫軍一個衝鋒,靠肉搏可以輕易把清軍打跨。

清軍怕肉搏並非孤例,在與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清軍怕肉搏是普遍現象,太平軍在定都南京前,士氣普遍比清軍高,就曾利用這個特點,屢屢擊敗清軍。

清軍的問題更多的在於軍隊組織、管理、訓練和指揮。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有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的軍事素養和指揮水平,即便使用同樣的裝備,戰爭結果會完全不同。

到了甲午戰爭,武器裝備有了革命性進步,但李鴻章麾下的清軍和日軍在裝備上是旗鼓相當的。

以海軍來說,鎮遠和定遠在東亞是無敵的存在,日本海軍的艦炮根本無法打穿鎮遠和定遠的主裝甲,因而利用速射炮的優勢,採用了"洗甲板"的戰術對付鎮遠和定遠。北洋水軍的失利主要是因為指揮和戰術上的問題,以及部分官兵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也有英勇奮戰的,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類似的,清軍陸軍在朝鮮被打的潰不成軍,並非武器裝備不如人,而是將領指揮無方,官兵貪生怕死,一觸即潰。特別是清軍懼怕白刃戰。日軍記錄表明,槍炮對射還能打個來會,一旦日軍衝鋒,清軍就潰不成軍。也許是因為在甲午戰爭中嘗到了甜頭,日軍之後對"豬突戰術"情有獨鍾。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據有關資料記載:

平壤戰役,清軍丟棄大炮48尊,步槍10000餘支;

鴨綠江防之戰,丟失大炮78尊,槍4400支;

大連灣、旅順口失陷,日軍繳獲大炮270多尊,槍600支。

以上數處清軍遺棄的炮彈達數百萬發,子彈達4000萬發以上。

而在甲午戰爭全過程中,日軍僅僅消耗子彈124.18萬發,炮彈34090發。

清軍的問題在於人

事實上,英國殖民者並非百戰百勝。在南非,非洲土著就在戰鬥中打敗過英國人。在東南亞,當地人也在局部戰鬥中取勝,甚至取得過階段性勝利。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在阿富汗,英軍更是吃了大苦頭,三次入侵全部失敗。

1839年第一次入侵英軍2.1萬人,1879年第二次入侵英軍3.5萬人,1919年第三次入侵英軍3.4萬人。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作為對比,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人數也就4000人左右。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合計約2.5萬人。1900年8月從天津向北京進攻時,八國聯軍只到了七國,約16000人,其中日軍8000人,俄軍48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100人,法軍800人,奧軍58人,意軍53人。

再對比一下朝鮮戰爭,特別是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中,當時志願軍還是萬國牌武器(蘇聯裝備援助是第五次戰役之後的事情)。

完全沒有制空權,炮兵連美國零頭都不如,後勤只能維持"禮拜攻勢",而美軍可以說是武裝到牙齒,後勤上更是土豪。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依靠手中的步槍、機槍等輕武器,配屬少量迫擊炮,就把美軍趕回了38線以南,而且在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中,消滅的聯合國軍數量超過志願軍自身的損失。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可以說,朝鮮戰爭,特別是朝鮮戰爭初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等幾次戰爭中,中國和外國軍隊戰爭中武器裝備差距最大的一次,但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經過朝鮮戰爭,"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正如偉人所言:"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清軍的問題,關鍵還是人。如果一隻軍隊沒有三灣改編,沒有靈魂,即便手裡有從西方進口或仿製的武器,最後也是像清軍那樣不堪一擊,蔣家王朝的覆滅也充分印證了這個道理。

購買外商技術的合資CPU只會重蹈清軍覆轍

被歷史證明行之有效的規律,放到半導體行業同樣適用。別以為靠洋人施捨獲得了一些技術,就能如何如何,無非是重複清軍的覆轍而已。

比如某岸線,拿到ARM的Cortex A9授權,最先搞出國內的多核A9晶元,地方政府還給了幾個億,現在結果如何?

又比如宏芯,背靠地方政府和IBM,是IBM哦!!!結果又如何?

過去幾十年里,搞合資技術引進的,做的怎麼樣,時間已經證明了。

如果靠合資和技術引進真能解決問題,也不至於搞了30年依舊"缺芯少魂"。

相反,自主CPU反而有神威超算、空警2000、殲20上等一大批應用,還衍生出華睿DSP、寒武紀等一批自主創新成果,解決了好幾個方面的"卡脖子"問題。

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對於最近調子起的很高的引進外商二流技術的CPU公司,媒體報道里更是用了"國產CPU晶元+國產雲平台+國產應用=自主可控"。

但自主可控三原則對照一下,符合哪一條?

合資CPU還有多少代碼是自己寫的?

拿外商的CPU包裝一下宣傳自主可控,而且還是打進黨政市場,這和當年打磨摩托羅拉晶元有多少差別?

要是耗費巨資引進先進技術,合資之後能夠直接和英特爾手在商業市場競爭,從英特爾手裡搶肉也就罷了。結果引進一個壓根不具備競爭力的技術,試問這款合資ARM CPU在伺服器市場和英特爾比性能、生態哪一項有優勢?能在3年里,從英特爾手中搶下5%的商業市場么?

事實上,外商把ARM伺服器部門員工一半裁員,一半轉崗,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商業市場競爭沒戲,外商自己都不看好。

正是因為商業市場沒戲,想必才合資CPU才往黨政市場沖,希望靠政府輸血過日子。

馬甲晶元打進黨政市場 晶元合資重複洋務運動悲劇

把合資CPU往黨政市場打,這不是往政府里送特洛伊木馬么?

26一個小小的泄密事件,引發制裁26隨即"休克",最後要國家出面付出巨大代價才能挽回。而且還是26還必須接受美國開出的苛刻條件。天知道這種合資CPU進入黨政市場會引發什麼後果。

真想做實事,就應該說真話,做實事,引進別人的東西,就別說是自己做的東西,老老實實說這個就是外商的CPU。在沒有消化吸收以前,調子不要起那麼高,應該低調做事。買了外商的東西不丟人,如果能夠實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如靠自己的力量,把外商的CPU性能提升一倍,或者功耗降低一半,這都很好。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能力,沒有實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情況下,就宣傳自主可控,這就使耍流氓了。

另外,合資公司把合資CPU往黨政市場里塞,這種行為安全風險太大,一旦出事情,誰都擔當不起。

對於國內合資CPU,鐵流可以做一個預言,基本就是清軍的命,洋人不來打還能裝裝樣子,狐假虎威。洋人一動真格立馬原形畢露、潰不成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美國天價人行天橋造價是中國橋20倍 建成一周就垮塌
ARM 授權費用太貴 科技巨頭投奔開源架構 RISC V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