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病例分析
楊某,男性,20歲,農民。患者左足趾、足背反覆性腫痛6年。患者6年前在一次飲酒後,突然發生左足背,大拇指腫痛,難以入睡,局部灼熱紅腫。在當地服用消炎陣痛葯後,一周後疼痛緩解。以後,每遇飲酒或感冒後即易發作,每遇發作,自服潑尼松等葯。近一年來服用上藥效果不佳。疼痛固定於左足背及左拇指。於2周前又因酒後卧睡受涼而引起本病發作,局部紅腫熱痛,功能受限,故來我處診治。查體:面紅,頗行,左足背及拇指紅、腫、壓痛、功能受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化驗:血沉:80㎜/h,血尿酸:720 umol/L。X線示:左足跖骨骨頭處出現溶骨性缺損。
治療擬清熱解毒,祛濕通絡,消腫止痛。患者服用我院風痛寧、風濕康、伸筋活絡丹等方劑後2療程後,癥狀消失,行走自如,無跛行。為鞏固療效囑繼續服用2個療程。隨訪2年,未複發。
分析:中醫認為痛風一病,雖屬痹症,但其疼痛劇烈,反覆發作,纏綿不愈,以致關節畸形,且有多種併發症,故又別於一般痹症。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感濕熱之邪或風寒之邪郁久化熱,或內傷肝腎不足或痹證日久,血瘀痰阻而致。
(1)濕熱痹阻:多因外感風熱之邪與濕相併,合邪為患,或濕熱之邪侵襲筋絡,或風濕寒邪郁而化熱,痹阻經絡關節,或素有內熱復感風濕寒邪等,致使風濕熱邪留戀於肢體、經絡、關節,閉阻不通而為熱痛。朱丹溪《格至餘論?痛風論》曰:「彼痛風也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卧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汗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金匱翼》:「臟腑經絡先有蓄熱,而復遇風濕寒之氣客之,熱為寒郁,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痛痹,火翁然則悶也。」顧松園《醫鏡》:「邪郁病久,風變為火,寒變為熱,濕變為痰。」
(2)血瘀痰阻:多因風濕寒熱之邪留著關節經絡日久,寒邪凝滯,濕邪阻痹,熱邪煎灼津液;或正氣不足,肝腎虧虛,氣血運行不暢而瘀阻等。致使肢體、關節、經絡氣血運行不利而變生瘀血、痰濁,深入筋骨,停留關節骨骱,固結根深,難以逐除,痰瘀膠結,痹阻加重,疼痛劇烈,關節僵硬變形而成頑痹。
(3)肝腎虧虛:多因正氣不足,肝腎虧虛;或外感風濕寒熱之邪,日久不愈,耗氣傷精,累及肝腎。腎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筋骨不利,而發為痹。總之,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因外感風濕寒熱之邪,留而不去;或血瘀痰阻;或正氣不足,肝腎虧虛等,致使氣血運行不暢,肢體、經絡、關節閉阻,不通則痛。
西醫認為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了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累積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本病據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的病因除少數由於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所致,屬遺傳性疾病外,大多數尚未闡明。繼發性痛風的病因可由腎臟病、白血病,藥物等多種原因引起,本病好發於男性及絕經期婦女,男性多於婦女,男女之比例約為20比
預後:痛風患者病情的發展速度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痛風的現代化治療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急性發作,預防複發,降低血尿酸水平,已形成的痛風石可再溶解和遏止漸進性損害。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預後有重要意義。
更多資訊請關注「康盛好方」公眾號
※警惕痛風除了疼以外,還會給身體帶來5個你意想不到的併發症
※痛風發作時,疼的不僅僅是關節,還有你的腎……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