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人嘲笑王安石的兒子不會作詞,他不服怒做一首,世人刮目相看

北宋人嘲笑王安石的兒子不會作詞,他不服怒做一首,世人刮目相看

世人傳說王雱(pang)一生不作小詞,有人便笑話他不會作。於是,王雱便寫作了一首《倦尋芳慢》的小詞,當時人都佩服其詞作工巧。這首詞甚為佳美,現在人們還多會吟誦,但王雱從此也就不再作詞了。這首詞寫道:

「露晞向晚,簾幕風輕,小院閑晝。

翠徑鶯來,驚下亂紅鋪綉。

倚危牆,登高榭,海棠經雨胭脂透。

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

倦遊宴,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

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

憶高陽,人散後,落花流水仍依舊。

這情懷,對東風,盡成消瘦。」

王雱是北宋著名革新家王安石的兒子,氣豪自負。是一位熱心政治的人物。在王安石變法的緊要時刻,他力助父親更張政事,積極出謀劃策。據《宋史·王安石附工雱傳》載,他「常稱商鞅為豪傑之士,言不誅異議者法不行」。變法受到阻得,他曾大言日:「梟韓琦、富弼之頭於市,則法行矣!」父親王安石從政而瞧不起小詞,閑日閱讀晏殊小詞曾說:「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從這則住話看來。王雱對小詞的看法與其父似乎是一致的。但在遇到別人的激將法笑話後,氣豪自負的王雱在不服氣的情況下,竟也作出了這麼一首《倦尋芳慢》詞,並且獲得了良好效果。

據《歷代詞人考略》卷十八引《古今詞話):「王荊公子雱多病,因令其妻樓居而獨處,荊公別嫁之。雱念之,為作《秋波媚》詞: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就流傳了這麼兩首纏綿悱惻的情詞。由此可見,宋代的政治家們無論怎樣冠冕堂皇、一本正經,也同樣具有人情人性。他們寫作起艷情小詞來,並不亞於名詞人們,只不過是偶一為之而已。

這首《倦尋芳慢》,主旨是抒發惜春懷人的感情。上片描繪暮春黃昏景色。傍晚的小院,輕風吹拂簾幕,花園小徑中黃鶯飛翔,亂紅鋪地似錦,海棠經雨後紅如煙脂。如此美景異常迷人。但作者主意卻不在欣賞這美的景色,而足藉此感嘆春光的即將消逝。「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過了清明。春天已近尾聲,何況從初春至清明,自己又「因循」而過。他的 心情是柔婉且沉重的。

王雱分獐鹿

下片抒寫愁情。作者對游宴已感厭倦。但在如此「風光滿目,好景良辰」下,又不免感到人生的孤獨和寂寞,想與人攜手游賞卻又找不到人。這樣矛盾的心理,充分說明了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然而卻又是真實人生的反映。「兩眉長斗」,作者為此眉頭打結,深覺憂愁了。他不禁回憶起往昔的酒友宴集。可是,宴散人離,又痛感「落花流水仍依舊」,即春光春景乃至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處於永無休止的消逝之中。為此,他面對東風,就不免「盡成消瘦」了。這樣的景物,如此的情懷,纏綿悱側,委曲言愁,充滿了好景不常、青春易逝的人生悲戚,表現出了作者情感的另一側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考生輕信謠言,在試卷中痛罵皇帝,大臣要求治罪,皇帝卻說:算了
此國曾經和宋朝相持不下,卻在和宋朝和談之後,族人逐漸消失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