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空博物館 鋼鐵之翼鑄就藍天長城

中國航空博物館 鋼鐵之翼鑄就藍天長城

飛機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類征服天空的歷史。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自從發明以後,逐漸成為了現代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北京市昌平區風景秀麗的大湯山腳下,有一座令航空愛好者讚嘆不已的博物館,這就是中國最大的航空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

航空夢 千絲萬縷的中國元素

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航空器—風箏,後來又發明了堪稱直升機始祖的竹蜻蜓,以及熱氣球的雛型—孔明燈(松脂燈)。這些發明在18世紀前後傳入歐洲,對西方的航空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航空博物館有三大永久性雕塑群景觀,其中有一座馮如雕像。馮如不僅是最早提出航空救國主張的中國人,也是中國最早的軍事航空理論家,被稱為「中國航空之父」。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完成了人類的第一次飛行。1909年9月21日,25歲的旅美華僑馮如在美國試飛了自己設計製造的「馮如1號」飛機。當日傍晚時分,在美國奧克蘭市派得蒙特山附近的一塊場地上,馮如駕駛這架雙翼飛機迎著強風起飛,飛機離開地面升空4米多,繞著小山丘飛行。由於螺旋槳機軸突然斷裂,飛機失速墜落,馮如被拋出飛機,飛機受損,所幸馮如並未受傷。

這次飛行雖未能完全取得成功,卻在美國引起很大轟動。此舉距萊特兄弟的世界上首次飛行還不到6年,而飛行距離804米,大大超過了萊特兄弟首次飛行的36.6米。特別是這架飛機比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有所改進,飛機下面裝有4輪起落架,而不必靠滑車滑行起飛。

1911年1月18日清晨,在奧克蘭市瓊斯街的艾勞赫斯特廣場上,馮如駕駛「馮如2號」飛機滑行約30米便離地升空,高度12米左右,環繞廣場後向舊金山海灣飛去,然後返回,降落在起飛的廣場上,飛行歷時4分鐘,取得完全成功。孫中山先生對馮如的成功飛行大加稱讚:「吾國大有人矣!」如今,中國航空博物館陳列著「馮如2號」的複製品,是由中國著名航空專家陳應明先生設計製造的。

從國產第一批第一架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到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從強擊機、轟炸機到運輸機、直升機,從中國第一架預警機到第一架電子干擾機……中國航空博物館集中了琳琅滿目的各種型號的飛機,是中國航空工業及人民空軍發展的歷史見證。此外,中國航空博物館還收藏了地空導彈、雷達、航空炸彈、航空照相機、飛行服裝、航空傘具、航空輪胎等武器裝備樣品及數萬件航空文物,包括中外航空圖書資料兩萬餘冊,重要友好往來禮品千餘件。中國航空博物館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還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北京市紅色旅遊景區之一。

藏品全 匯聚中國航空珍品

中國航空博物館有露天展廳和洞庫兩個主展區。露天展區有一架銀白色伊爾-14飛機,是毛澤東主席的座機之一。從1957年至1958年,毛澤東曾23次乘坐這架飛機飛往中國各地。

獨一無二的洞庫展廳比起世界著名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引以為傲的10000平方米展廳的面積要大一倍多,達到23480平方米。洞庫展廳的白色拱頂上安裝了265盞強力照明燈,地面上排列著各種型號的飛機,把參觀的人們引入一條頗為壯觀的航空長廊。

中國航空博物館的建設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1986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黨委根據總參謀部關於「保留裝備樣品」的精神,決定批准空軍司令部關於建立航空博物館的方案,館址定在北京昌平大湯山腳下的沙河機場。198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建立40周年之際,中國航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當時,該館已收存了88種型號的153架飛機,還有地空導彈、高炮、防空雷達、航空炸彈、航空照相機等600多件裝備樣品。如今,博物館已收藏了134個型號的309架飛機。這些飛機大多屬世界航空珍品,極富收藏和研究價值,其中符合國家一、二級文物標準的有115架。

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可以看到一大批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飛機,有參加1949年開國大典時接受毛澤東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檢閱的P-51「野馬」式戰鬥機、蚊式轟炸機、C-46運輸機、PT-19A教練機和L-5聯絡機;有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日戰爭使用過的P-40戰機;有抗美援朝戰爭中使用過的米格-15型戰鬥機、圖-2型轟炸機和拉-11型戰鬥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三軍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使用的伊爾-10型強擊機;有在1976年1月15日將周恩來總理的骨灰撒向祖國的江河大地上的運-5型飛機;有1956年7月19日中國自己研製生產的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0101號以及後來相繼研製生產的殲6、殲7、殲8、運8等系列飛機;有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時,飛入蘑菇雲收集煙塵樣品的伊爾-12型運輸機;有1972年1月7日,空投中國第一顆氫彈的國產強5型強擊機等。

中國造 中0101號演繹歷史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飛機是人民空軍光輝歷程和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從國產第一架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5、超音速殲擊機殲6、殲7,到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8系列,從強5、轟5、轟6到運輸機、直升機,從中國第一架預警機到第一架電子干擾機,一直到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10、殲11,各種型號的飛機應有盡有。

1956年10月1日,當中國新生產的第一批4架殲5型殲擊機從天安門廣場呼嘯飛過時,毛澤東指著飛機對外國朋友說:「我們自己的飛機飛過去了。」他把當時的感受寫進了《論十大關係》,「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我們不曉得造飛機、造汽車,現在開始都能造了。」

如今,在中國航空博物館洞庫展廳,便可以看到展出的殲擊機殲5「中0101」號,這是中國航空一舉跨入噴氣時代的見證。這架飛機的誕生,充滿了傳奇色彩。1951年7月,根據中蘇雙方簽訂的蘇聯援助中國建設航空工業的協議,蘇聯航空工業專家組來到中國。中國航空工業開始了新的發展歷程,在蘇聯的幫助下,一批現代化航空工廠在廢墟上拔地而起。

1953年11月25日,蘇聯政府同意向中國移交米格-17Φ殲擊機的製造特許權。1954年10月,瀋陽飛機製造公司接受了飛機試製任務,工廠命名為「東風101」,1955年9月開始製造飛機。至1956年2月,整個飛機的14719種253550個零件全部製造完畢。

1956年的7月19日,是中國航空史上一個難忘的日子。當天,在中國東北的某機場,一架銀白色的噴氣式殲擊機騰空而起,飛機機身前部印著鮮紅的大字「中0101」。英姿勃發的「中0101」號殲擊機由抗美援朝的空戰英雄吳克明駕駛,首飛告捷。這個代號的意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的噴氣式殲擊機的第一批第一架 。1956年9月8日,國家驗收委員會宣布殲5飛機試製成功,可以進行批生產,交付部隊使用,走上歷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航空博物館與殲5「中0101」號一齊展出的殲10、殲11是現役的第三代戰鬥機,正在為中國國防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郵局發行代碼:82-939 聯繫電話:+86 10 6715 2380 轉 0

《北京》周刊是北京唯一官方的外宣刊物,

每周出版中、英文版各一期。

秉承「以新聞的立場挖掘和詮釋北京文化,

以文化的視角聚焦和解讀北京新聞」的理念,

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劃選題,

並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融通中外的中國表述,

傳遞北京聲音,講述北京故事,塑造北京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周刊 的精彩文章:

滄桑浮沉 道不盡千古風雲
光明之城 浮世凈土度虔修

TAG:北京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