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器人產業發展 要快速更要健康

機器人產業發展 要快速更要健康

機器人是近幾年來火爆的新興產業。近日,在浙江餘姚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元,並認為2015年至2025年這十年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躍升時期,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將會非常「誘人」。然而,越是火爆就越應該冷靜思考,如何避免盲目擴張,周密布局,從而使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呢?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1.服務機器人為什麼沒能興起

美國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近日接連公布了兩個新視頻,其研發的大狗機器人已經能夠像真正的犬類那樣自主上下樓梯,而最新的人形機器人已經能夠模仿人慢跑的動作,並蹦過一段枯木。儘管如此,機器人進入生活為人類服務還需時日。

日本作為機器人產業大國,20年前已經把服務機器人作為一個主攻方向。日本最初約有100家從事服務機器人研製和生產的公司,最後就剩下六七家,而世界上這一領域出類拔萃的企業如今也屈指可數。

如此看來,儘管服務機器人市場被看好,但並沒能崛起,從而形成與工業機器人類似的大規模產業。這種遇「冷」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針對普通老百姓的機器人其實很少。」日本工程院院士福田敏男分析,主要原因還在於消費者需求太多樣化,使得提供者對服務機器人必須進行龐雜的分類,而目前的機器人技術,還不足以支撐工程師研發出能夠很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機器人。福田敏男認為,未來像醫療機器人這樣專用的服務機器人會比較有市場。

在科沃斯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錢東奇看來,服務機器人包括機械運動、感測器、反饋以及行動能力等,是對軟硬體技術的高度融合。而當複雜技術融合後,在「木桶效應」的影響下,最短的那塊短板將會決定總體功能的水準、決定能給用戶提供的產品的真正價值。「我們可以花很大成本做技術上很先進的機器人,但是消費者從來不會為『高大上』買單。」他說,儘管已經出現了很超前的技術,但在應用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在技術上補上短板,才能形成更充分的商業應用,這才是服務機器人進入市場的核心點」。

在他看來,未來標準形態的服務機器人應該能夠與人類進行更多的情感交互,並且能夠完成人類生活環境當中的工作。「就像家裡的一個保姆,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但這是相對漫長的過程,需要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提高,目前只是對未來的一種想像。」

2.受制關鍵零部件,這個「痛」如何解

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眼中,2015年至2025年這十年是國家機器人產業的躍升期,他估計到2020年的時候,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元。「到2035年之前,如果產業能夠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在關鍵部件的產業形成上,在主機各行各業應用領域擴充上解決好相關難題,機器人產業就能夠發展得更加健康。」朱森第說,目前仍不能忽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率增速過緩,質量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利用效率偏低,行業信息化、水平不夠高這些目前仍然存在的現實情況」。

這其中,關鍵零部件作為機器人構成的核心,對於機器人高端化發展至關重要。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看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痛點就是關鍵零部件技術受制於人。那麼,如何解決這一瓶頸?屈賢明也給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應該依靠眾多專註細分領域的企業,特別是已經解決了資本和技術原始積累的民營企業,這樣才能保證質量和低成本,避免市場惡性競爭。」他說,「同時也應該發揮國家重大專項的技術引領作用。」

「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屈賢明表示,「機器人產業想在中國成氣候,必須解決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的問題。希望大家高度重視,也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一哄而上。」

對於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朱森第建議既要緊跟世界技術發展趨勢,積極融入新技術,掌握核心技術,又要通過試點示範實現重點突破,從而帶動整體提升。「從企業實際出發,始終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要,同時還應該建立中國智能製造的標準體系,並加快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使之與推進智能製造的力度相匹配。」

3.機器人企業利潤為何在下降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我國機器人產業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達到10萬台,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台以上。同時,對服務機器人的年銷售收入計劃應該超過300億元。

未來非常激動人心,但當下從事機器人產業的企業覺得有些焦慮卻也是事實。「目前的機器人產業既讓人興奮,同時從業者也很焦慮和辛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說,究其原因,還在於「機器人公司很多,然而利潤卻在下降」。

「這口飯不好吃,有兩個問題。」在寧波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姚力軍看來,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讓很多人動了心,進入了機器人行業,但一來是缺少核心技術,整個核心部件很可能都要依賴從國外進口,二來未經過審慎的市場調研就一哄而上,低質量、同質化的產品惡性競爭,使得毛利率變得越來越低。在他看來,機器人企業想要實現更多盈利,「就一定要想清楚,什麼東西是自己的核心,而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或服務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長遠」。

而錢東奇卻認為,這種焦慮很正常,而且還會長期伴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我覺得焦慮會一直伴隨。2000年,我進入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其實到今天為止我已經焦慮了18年。」他分析造成這種焦慮的根本原因在於需要不斷思考如何融合各種軟硬體技術,解決用戶的某一個特定目的,而只有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形成對應的商業價值。在他看來,「產品決定你能不能真正成為市場的核心點,所以為尋找用戶而產生的焦慮會在後續的過程當中一直伴隨。」

儘管有痛點也焦慮,但機器人產業仍然擁有被大家看好的廣闊前景。在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於海斌看來,機器人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前景看好也是大家的共識。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也會進入到萬物互聯時代,成為首選的萬物互聯智能終端」。

(本報記者 詹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武漢:5000人漫步龍靈山十里花海
廣西潿洲島海域發現我國大陸首例近海岸大型鯨群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