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滴滴順風車案,看「共享汽車」安全危機

從滴滴順風車案,看「共享汽車」安全危機

前不久,鄭州的滴滴順風車案,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小編是一個汽車營銷人,在面對共享出行充滿無限生機和前景時,也曾幾何時對現有共享出行運營態度表示無奈,甚至無處發泄。而直到此案的發生,小編才靜下心來同大家分享心得。此文在汽車經理人劉湘秦的指導下,於5月13日晚撰寫,一直未發表主要是受出差的影響。

案件簡要回顧

大家從新聞報道得知,事情的起因是順風車主,因為他出了命案,而且事件最關鍵的一點是:被害對象是一位「空姐」,交通工具是「滴滴順風車」。一個空姐美女,一個新出行方式,一條人命,加上媒體的文字渲染,所以導致此消息火速傳開。「司機是個表態,說我長得漂亮想『親』我」、「滴滴公司100萬尋找順風車司機劉某」等不得不刺激大家的眼球,使得該事件閃電般地轟動整個國家,甚至被全世界知曉。對此,小編有些疑問2017年我國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數約6.3萬,給大家印象有幾起?媒體報道了幾次?滴滴這麼有錢,這麼會「公關」,最終這100萬是否會賠償給遇害家屬?打個這樣的比方吧,今天的淘寶、天貓會發文說舉報生產商有假貨者可賞10萬、100萬嗎?難道你租/借輛車出了事故,租賃公司/車主需要給你或其他乘客賠償嗎?小編想說的是,不要通過刻意描述來刺激別人的眼球,因為既然要崇尚人人平等,其他受害人也應當得到同等的關注;也不要因為是新鮮事物,出了問題就要受到相應的攻擊和反對;更不要以為有錢就能買到一切,搶風頭未必是好事,過於「公關」反而適得其反……

滴滴出行自查描述是這樣的,該案件的接單賬號歸屬於犯罪嫌疑人劉某的父親,劉某系違規借用其父的順風車賬號接單。滴滴出行還說,「人車不符」、沒有完成訂單就註銷軟體卻沒有被滴滴平台發現等系有平台漏洞等等。的確,滴滴對自己的平台存在漏洞負有一定的責任,但該漏洞不是案件的核心原因。客觀因素和他人意願,對於任何平台來說都是無法控制的,人品再好素質再高也會知法犯法。當然,滴滴出行敢於主動承認和自我反省,這樣的企業是值得尊敬。所以,小編認為滴滴順風車案既是偶然事件也是必然事件。

共享出行路還遠

目前,共享出行市場格局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滴滴為首的網約車,基本佔據了整個共享出行市場;另一類就是分時租賃(後面統稱:共享汽車),以首汽GOFUN、北汽GREENGO綠狗租車和上汽EVCARD為代表,將電動汽車作為租賃車輛,提供小時/分鐘計費、APP開關車門、線上支付和隨借隨還的用車服務。

乍一看,兩者均是提供出行服務,只不過一個提供司機,一個不提供司機,自駕行為。事實上,就是因為運營模式不同,導致兩者之間存在截然不同的安全隱患。網約車最大的難題是如何保證司機的合法身份、車輛的合法運營和管理,相比網約車,分時租賃更具有靈活性和自主性,所以其安全隱患比網約車更多,管理更難。

1、審核漏洞

使用共享汽車的用戶便知只要你不是黑戶,擁有駕照就正常可以租車,甚至不需要駕照。只要你下載APP上傳駕照、身份證件和進行人臉認識後,繳納699元押金後立即就可以租車。倘若你之前在神州租車用過車,就會發現「互聯網+」思維下的共享汽車真是方便快捷高效。事實上,這其中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河北地區的京魚出行註冊賬號時,不需要證件照片,僅需手機號和身份證號就可以租車,這是多麼危險的行為,多麼不負責任的企業。如此一來,沒有自己的駕照也可以租車。相信類似這樣的企業,市場上估計不只一家。

2、身份不明

就像順風車案一樣,借用別人的證件信息註冊分時租賃(共享汽車)平台,結果會如何?不可預判。起碼順風車車輛多為私家車,車主的主要目的是很明確,獲取乘客租金,而且在同一個空間里有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場景。而租用一個僅是平台化的共享汽車,駕駛對象是誰?會不會不是註冊賬號本人?有沒有前科?目的是什麼?沒有任何監督的環境,後果或許比順風車案更可怕。

3、帶病上路

因為共享汽車使用人數多、頻率高、自助取還等特點,即使車輛不能實時檢測,還是情有可原的。可是車輛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例如剎車系統、控制系統等是否存在問題,對客戶而言是未知的。尤其是上一位客戶使用車輛習慣、路況、有沒有留下危險品等情況,客戶是完全不知道的,而且共享汽車多為純電動汽車,發展沒幾年,多數客戶是第一次體驗電動汽車。另外,就算企業能夠做到每天檢測,可是車輛一直停放在外面,如何做到客戶在用車之前,車輛屬於完全安全狀態?

4、法律風險

如果肇事司機不是註冊賬號本人,對於交警而言,其只針對肇事司機和車輛,對於運營企業呢,按照用車協議針對的是賬號本人,可如果肇事司機棄車逃逸或不能償還,這又如何定責(事故責任和合同責任)和賠償呢?是否有「責任共享」一說?後續處理是不是更複雜?另外,一個駕駛證給超過3輛車消分或是一輛車用3個以上駕照消分,就會被拉黑鎖死,此舉想想,給租賃企業的車輛帶來多大不便利,客戶如何處理交通違法行為?為此,小編認為「共享汽車」需要法律確定「身份」。

5、信用風險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開車在外,總有被拍的時候。就因為共享汽車頻繁被不同人、不同場景使用,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愛護車輛,不把違章、剮蹭、訂單租金和事故當回事,就算承認自己的違章,也要找各種理由、託詞不及時不配合處理,總以為能逃避別人的法眼,躲避企業的追究。事實相反,共享汽車的違章剮蹭是有依據可查的,這點不得不給共享汽車企業點贊。同時,這也反映出我們的誠信體系不健全。

6、商業風險

想必大家還記得,共享汽車品牌友友租車和EZZY,突然一夜之間就宣布公司解散,EZZY客戶端中充值的押金2000元無法退還。試問,錢到底去哪兒了?企業倒閉之後,客戶信息又怎麼處理?回想當初,再走心的文案,再牛逼的發布會,也掩護不了真實的實力。在此,小編告誡大家,使用共享汽車之前先了解一下企業的背景。

商業模式待驗證

共享是個框,別都往裡裝。共享出行由於非理性地瘋狂發展,又沒有得到有利監管,從而加劇了「城市病」,更讓那些玩資本、炒概念、「共享經濟病」現象得到蔓延。事實上,共享汽車在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真的「共享」嗎?停車難、電樁少、充電慢、成本高、虧損大等導致共享汽車難成規模,也就不能給用戶帶來起碼的方便、快捷和舒適的用車體驗,反而帶給城市車輛多、佔用面積大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還給大家「添堵」。共享汽車只不過是披著租賃的外衣,其或許可以減少城市汽車保有量、減少城市污染和擁擠,但這只是在共享汽車理想運營狀態下。

共享汽車沒有終結點,反而還在起跑線。共享汽車的發展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不斷地完善、規範和突破,另一方面需要社會、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監管。當然,還需要國民素質和社會誠信體系不斷提升,才能平穩健康長久發展。伴隨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未來出行必然會發生大變革,也是大勢所趨。

最後,也希望共享經濟、互聯網思維及區塊鏈等能夠真正平穩著陸。

圖片/相關報道來源於網路,如有任何版權疑義,請及時與本公眾號後台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如有轉發需要,請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來啦哈 的精彩文章:

TAG:車來啦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