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夏收季,7旬老人揮鐮龍口奪食,這些收麥方式正逐漸消失
5月27日,山西芮城中條山下,六官村的姚克傑正揮舞著鐮刀割麥。近日,晉南小麥自南向北逐漸成熟,部分山坡旱地的麥子開始收割。每到夏收季節,因為天氣陰晴不定,鄉親們為了趕在雨天之前將成熟的麥子收割入倉,故將夏收稱為龍口奪食。攝影師在芮城六官村看到,往年都是人工收割的小塊地,現在已經被機械收割完畢,地里只剩下低矮的秸稈茬,像姚克傑這種用鐮刀割麥的勞動場景已很難見到。
姚克傑今年73歲,耳朵聽力不好,在與他斷斷續續的交流中得知,他和妻子有一女一子,女兒出嫁,兒子外出打工,平時的家庭收入以花椒為主。「今天割的這塊麥子只有一分地,是在花椒地里套種的,因為地里有花椒苗,收割機不願意進來,怕壓壞花椒,沒辦法只能手工割。」
據了解,六官村的土地以溝坡地為主,以往都是人工收割,從去年開始,一些小型履帶式收割機開始出現,解決了機械難以進入農田的問題。加上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無法回村幫助收割,老年人為了搶天時,紛紛付費請收割機割麥。姚克傑說,機械收割不用再碾場,直接就出麥粒,省事省力,還不怕下雨。
「像我這樣用手割就比較麻煩,不但要頂著烈日,後續要碾、要揚、要曬,沒有三五天收不到家裡,要是遇上下雨,成熟的麥子還可能發霉。」姚克傑邊揮舞著鐮刀邊說,兒子在外面打工,手工割麥的一系列活都得他自己干。
圖為姚克傑身後用鐮刀割倒的麥子,這些麥子還需要他用車拉回家中。
姚克傑介紹,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都有打麥場,這兩年逐漸少了,特別是今年,村裡的打麥場幾乎沒人整理,到現在還長著荒草,個別用手割的麥子,也是拉回家後直接鋪到村裡的水泥路上,讓來往的車輛或者用自家的三輪車碾壓。
「用收割機的費用是一畝地50-60元,我這塊地小,人家不願進,我也正好省點錢,手工割也就半天的功夫就完了。」姚克傑說,現在糧食的價格不高,村裡人種的麥子都不多,「不為了賣錢,都是種點自己吃。」
走進村裡,一位大爺正在村口的水泥路上用木杴揚麥子。大爺說,自己大塊地的用機器收完了,這一點是溝邊上手工割的,上午碾好,下午趁著有風,趕緊揚一揚好裝袋拉回家。「今年雨水好,一畝旱地能收600斤左右,算豐收了。」
據介紹,揚場曾是庄稼人的必備技能之一,但現在的年輕人早已不學了,會揚場的全部是老年人。「有風是主要的,但揚得好不好還是要靠技巧,高手揚出的麥子乾乾淨淨的沒有一點塵土。」一位揚場的老人說,這幾年用得少了,不會揚的人都開始用鼓風機了,加上有了小型收割機,揚場估計慢慢的就消失了。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河鄉土。
※深山百米絕壁藏殘破道庵 遊客紛紛猜測:咋蓋起來的?
※Camera Raw 又雙叒叕升級了,10.3版本你更新了嗎?這裡有下載地址以及全面介紹!
TAG:大河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