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要花費自己的生命去教瑜伽?

為什麼我要花費自己的生命去教瑜伽?

圖源:視覺中國

編者語

作為一名瑜伽老師,當日復一日地教授著那些同樣的體式動作;倒背如流的口令詞脫口而出卻不再帶有任何的情感;帶班上課似乎只是迫於生計賺錢糊口的工具;教授瑜伽的熱情也在隨著日子的慢慢流逝不斷被消磨殆盡……你突然開始懷疑自己當初選擇的這條路是否真的正確,懷疑自己的堅持與努力是否有意義,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瑜伽老師?

跟隨Mark Stephens老師的步伐,重新探索瑜伽教學的意義所在,或許能助你撥開眼前的謎團,為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呢?

Mark Stephens

國際著名的瑜伽培訓導師,他的瑜伽教學四部曲《教授瑜伽》、《瑜伽序列》、《瑜伽調整》與《瑜伽理療》是國際瑜伽界的知名暢銷書。他將於2019年前來中國開展教學。

當我們選擇了過有意識的生活或有意識地為生命賦予某種意義時,很多問題都會在心中一一浮現——我是誰?我為何在此?為什麼我要用生命來做這些而不是其他的事情?我的目標是什麼?是什麼在激勵和支持著我這樣做?我的道路又在哪裡?

而瑜伽習練卻能將某種超越語言的啟示帶至我們生命的核心,幫助我們回答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告知我們人生的職責(dharma)何在,或者說人生的目的何在。我們得以越來越清晰地感知自己,看見自己,也收穫了更加清新、和諧的人際關係。隨著這種清晰感的出現,我們可以輕鬆地規劃和實踐一條符合個人價值、條件和目標的人生道路。簡而言之,瑜伽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更清醒和更快樂。

正是瑜伽給予的這份承諾和可能性讓我們不斷地回到墊子上,在呼吸、移動、感受和探索中重新發現自己並提升生命的品質。但這個發現的過程——也包括內在的清晰感——並不是自動發生的。我們各自的生活經歷、親友關係、文化興趣、社區環境、生活方式和情感表達迥然不同,這種生活的多樣性的確會讓事情變得混亂不清,難以掌控。

我們怎樣才能將這些碎片整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更完整的生命、更清晰的目標和更有意識的人生道路呢?作為瑜伽老師——學生瑜伽之路上的嚮導——我們又如何能夠利用課堂上的空間來增強學生們深刻發現自我和提升生命品質的能力呢?

發現人生職責

將人們從生存和精神上的各種不適中解脫出來是整個瑜伽歷史上一貫的主題。無論你是從古老的源頭尋找瑜伽和生命的意義或目的,還是從現代的資料中尋找人生的指導和啟迪,一個永恆的答案便是「喚醒和培養有意識的覺知、更覺醒的生命以及更美好健康的生活」

正如《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所描述的那樣,在傳說中摩訶婆羅多之戰(MahabharataWar)的戰場上,阿周那(Arjuna)王子喪失了行動的勇氣,並因錯誤理解了自己生命的真實本性而感到痛苦。藉由對神的奉獻,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職責),形成了清晰的認知,也獲得了在生命中採取更為勇敢更有意識行動的能力。

同樣在《瑜伽經》(Yoga Sutra)中,帕坦伽利(Patanjali)也指出了人類痛苦(klesha)的根源在於對自己真實本性的無知(avidya)。為了幫助我們獲得清晰的覺知,他提供了一條包含八個分支的瑜伽道路,包括道德和行為準則、體式、調息、制感(將感官從外部干擾中撤回)和冥想等。

十一個世紀之後,也就是十五世紀早期,斯瓦米·斯瓦特瑪拉瑪(SwamiSwatmarama)在他的《哈達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中也給出了一套具體的凈化方法(shatkarmas),另外還有十五個瑜伽體式、幾項調息技巧、契合法和收束法。這些都是為了提升健康,減少迷惑,並最終導向解脫(moksha)。

而在悠久的瑜伽修習歷史中還伴隨著一種叫作密宗(tantric)的流派。它提示我們從最強烈的體驗中(常常是極度的喜悅和困境)感受生命的真相以及與整體的聯結。

克里帕魯(Kripalu)瑜伽教師和心理治療師Stephen Cope在《生命的偉大成就》(The Great Work of Your Life)一書中將這種智慧與基督教靈修學結合起來,並引用了《多馬福音》(Gospelof Thomas)中的這句話:「倘若你們能活出你們的內在,它會拯救你們;倘若你們沒有把它活出來,它會毀掉你們。」

那麼,什麼是你的內在呢?那就是你全部的生活經歷,包括你的熱情、恐懼、美好回憶、願望和夢想。將恐懼(熱情或夢想)關在心裡會導致緊張甚至疾病。而將恐懼和其他深埋的感受帶到意識表面,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甚至轉化這些制約著我們生命的潛在力量,並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生的目標和道路。體式、調息法和冥想就是促進這一自我發現、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完美工具。

用體式照見自己

作為老師,我們有時只是像健身教練那樣引導學生們做出身體上的動作,關注的只是正位的要點、運動的強度以及穩定和舒適的平衡。但我們不應只將體式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來探索,習練體式的經驗可以幫我們識別出那些限制生命的習慣性反應模式和思考模式。

再深入一些,我們會發現瑜伽體式的美妙之處部分就在於每一個體式都照亮了身心之內的緊張和其他各種感受。細細觀察之下,我們能識別出不同的體式刺激了情緒和精神上的不同反應。體式就像各種各樣的鏡子,照出了我們真實的樣子,包括那些讓我們喜歡、抵抗、恐懼、沮喪和欣喜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深入洞察習練體式時出現的這些個人體驗,就不會只停留在身體結構和動作上的教授,而是鼓勵學生在每一類體式中去發現真實的自己。我們不應為了體式而教授體式,而應將它們作為一種工具來探索更清晰的自我認知,並將我們的習慣和傾向轉化為有意識的行動。

如此,戰士II式(virabhadrasanaII)便可用來培養我們在生活中的堅毅品質以及在困境中堅守自心的能力;拜日式(surya namaskara)則讓我們體驗並感悟到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里保持初衷;而上弓式(urdhva dhanurasana)則能幫助我們認識到柔軟比剛強更有力量,因為它讓我們的心向愛敞開;加強背部伸展式(paschimottanasana)標誌著習練進入尾聲,它邀請我們在安靜的前屈中自我反思,逐步過渡到攤屍式(savasana)的寧靜之中。

用調息喚醒自我

每個體式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到呼吸,不管其中的差別多麼細微難辨。通過專註於呼吸,我們開始意識到呼吸可以被有意識地吸入體內並導向緊張的部位,也開始體驗到呼吸是如何從內在轉化了我們的身體感覺、情緒感受和精神意識。由於呼吸模式以簡單的方式呈現了意識中的潛在特質,我們能通過專註於呼吸來逐漸更細微地感知到自己的反應傾向。

這種體驗帶領著我們進入調息法的習練,而理想的情況是從觀察自然的呼吸開始。烏加依(ujjayi,成功式)調息法能讓我們更加細微地覺察自己的呼吸,呼吸時發出的哈氣聲也能安撫神經,讓頭腦平靜下來。我們還可以用這種聲音來改善呼吸的均衡性,即通過平衡波動(sama-vrtti)的調息法讓能量變得更加均衡;我們也可以在聖光調息(kapalabhati)中探索並感受能量的強度,讓自己保持專註和溫和,即便在焦躁的環境中依舊能感到輕鬆。

用冥想回歸內心

調息法若是與專註於內心的冥想結合起來將會成為一個更富有洞察力的工具。在這一練習中,我們觀想氣息彷彿直接流入心間,又隨每一次呼氣從我們的身後流出,如同船舶行駛時留下的尾跡。

以呼吸為咒語,完全沉浸其中,我們可以觀想在吸氣時將各種阻礙,比如恐懼,吸入內心無限寬廣之愛中,然後在呼氣時觀想這種恐懼在呼氣的「尾跡」中漸漸消逝。這一專註於內心的冥想習練能讓我們更清晰地感知到我們的情緒(無論是喜悅還是憤怒),並逐漸貼近生命的內核。

明確生命的核心價值和目標

以上每一種修行方法都可以進一步被用來培養更加清晰的生命意義感。要想活出精彩的人生並全心投入到每天的行動中,先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可以請學生們思考什麼事情會讓他們感到有激情,符合他們獨特的天賦,讓他們感到好奇並願意為之奉獻。利用專註於內心的冥想,學生們可以將想到的人生使命吸入心間,在呼氣時觀想他們拋開了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切阻礙。我們可以在每節課的開始在學生們心中播下內省的種子,讓他們在安靜地氛圍中為自己的習練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在整個習練中保持穩定的凝視點,將頭腦專註在身體的動作上,保持深深地呼吸(感受到呼吸是生命之所依),但也要允許任何情緒湧現出來,充分地展現他們真實的樣子。

忠於自己

在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哈姆雷特》(Hamlet)中,波洛涅斯(Polonius)在他的兒子雷歐提斯(Laertes)即將到法國時給出了這樣的告誡:「尤其重要的是,你必須忠於自己,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作為瑜伽老師,我們可能會在教授特定的價值觀、原則甚至被認為符合瑜伽本質的靈性形式時感到有壓力。但其實並不存在一種單一的瑜伽哲學,也沒有哪種特定的靈性傳統或信仰體系被認為是唯一的瑜伽。事實上,瑜伽彙集了關於現實本質的各種觀點、信念和理解。在探討靈性話題以及生命和瑜伽的深層含義時,你最終要教授的就是「忠於自己」。

如果唱誦印度古典音樂拉格(raga)讓你感到開心並與宇宙中你所珍視的某樣東西產生了聯結,那你就應該享受它!如果還有其他的來源能為你的生命賦予意義,那就應該把它分享給你愛的人。即便是在你的課堂上,你也應該允許有著其他靈性喜好的學生自由地享受對他們具有特殊意義的探索方式。

瑜伽對個人生命更深層的意義也許並不全是來自於對梵文辭彙的掌握、對印度神祇的祈禱或是對古代思想的傳達,而更可能的是來自於習練當下的直接感受。每一次呼吸、每一個時刻都是在邀請我們回到此時此地生命最直接和真實的樣子。

本文選自《瑜伽》雜誌5月刊

撰文 / Mark Stephens

翻譯 / 李慧

編輯 / Aries L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瑜伽YogaJournal 的精彩文章:

對於口吞布條這種「潔凈法」,艾揚格大師怎麼說?
反思瑜伽拉筋:找到身體的「安全閾」

TAG:瑜伽YogaJour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