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滅後,宮廷里的上千太監都去哪裡了?最後一種最凄慘!
一提起來太監,多數人會想到影視劇中,那些飛檐走壁,身懷絕世武功的太監。其實歷史上多數太監是沒有功夫的,而且大部分人的身世還都很凄慘,只不過歷史上禍亂朝綱的太監太多,導致讓大家一提起來太監就和禍國殃民聯繫了起來。
其實太監中也有好名聲的,比如唐朝的高力士,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還有下西洋的鄭和等等,其實太監只在明朝才有官職,內十二監的掌印及其重要助手才能被稱為「太監」,正四品的官階。那麼清朝覆滅後,那些太監都去了哪裡呢?
明朝的滅亡和太監掌權有很大的關係,清朝成立後雖然在後宮繼續任用宦官,卻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太監成了後宮中被凈身男子的統稱,而且此後沒有任何的官職。
清朝大多數的太監都是由於家境貧寒,無以為生才被迫成為太監的。而到了清朝末期,宮裡出了幾個有名的太監,而在這些太監的家鄉,老百姓因為天災人禍走投無路的時候,當太監就會成為他們唯一的出路。
清末時還有著專門以閹割為生,為皇宮提供太監的世家,據說有兩家比較有名,不但接受過皇封,家主都是六品頂戴,而縣太爺也只不過是七品官。當時乾隆時期內務府統計的太監人數2866人,而到了嘉慶時2638人,光緒時清王朝更加蕭條人數變為1989人,民國二年七月的時候只剩下1517人。
宣統皇帝退位之後,宮裡不再接受新太監,宮裡原有的太監卻開始為了後路而擔憂起來,膽大的就偷皇宮裡的寶貝,甚至為了湮滅證據燒了建福宮,而建福宮收藏的寶物從嘉靖朝就開始封存,被偷被盜在此次大火之後都無從查起,而感到生活受到太監威脅的溥儀就此決定清理太監。除了保留極個別王室成員貼身伺候的一百多位太監,其餘的全部趕出了宮去。那麼這些太監最終去了哪裡呢?
當時溥儀很生氣這些太監的所作所為,只讓太監拿了三五塊大洋出宮,而且宮門口由官兵看守,不許私藏任何寶物。這些錢對於沒有什麼謀生技能的太監肯定是不夠用了,後來還是由內務府出面籌措了一筆錢,用作給太監們的遣散費。家在北京附近的拿了遣散費可以就近回家。家遠的聚集在一個地方等待領了路費之後再走。這只是官面上的一種做法。太監們的出路大致有以下幾種。
1.頭腦靈活的,有的太監早早的就積攢了一大筆錢財,不論是貪污還是變賣寶物吧,這樣出宮後買地置產,也過起了被人伺候的日子。這其中以小德張最為著名,他的身邊還有不少小太監伺候。
2.當時太監之間有個「太監養老義會」,如果太監交上二十兩白銀也就是後來的一百塊銀元,年老了之後就可以在義會所屬的地方養老,多數來說義會的所在地就是寺廟,就和現在的養老院差不多,交過錢的在寺廟吃住都不用花錢,因此寺廟成了很多太監出宮後的所在地。
3.有的進入了一些大戶人家成為了僕從。因為曾經接受的訓練,服務的挺好,這一部分人過得還算不錯。齊白石家的看門人就是一位太監。
4、投親靠友。雖然太監大部分都失去了耕種的能力,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會被家人收留,給他們一定的幫助。
5、流浪,乞討。有的太監是沒攢下錢,連寺廟的銀子都交不起,有的是錢財揮霍完了又找不到營生,有的是找不到人收留,這些太監就只有乞討為生,有不少都被凍死餓死了。
※袁世凱逼宮時,隆裕太后同意了退位,但唯獨此事死活不從
※溥儀頭一次去理髮,看到一古怪東西,問了師傅一問題,鬧出個大笑話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