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科技節閉幕 「溫度科普」點燃公眾熱情
2018年上海科技節點燃公眾熱情 申海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6日電 (鄭瑩瑩)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於26日閉幕,閉幕式將在上海舉行。分會場的2018年上海科技節上,8天時間、1000多場活動,各大展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顯身手」,端出各式各樣的「科普大餐」,令此間市民的科學熱情持續升溫。
2018年上海科技節上的小小科學迷 申海 攝
在上海科技館,日本首位「航天媽媽」山崎直子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分享她的航天夢,帶領觀眾共同探索太空世界。
在上海長風海洋館,來自俄羅斯的白鯨姐妹花君君、小白變身「明星科普員」,為現場觀眾「講述」北極小夥伴們的生活和習性。
2018年上海科技節上的小小科學迷 張亨偉 攝
在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外開放,迎來科學迷。
在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百位市民受邀「探秘」,通過各種小實驗和遊戲,開啟生物醫藥探索之旅。
出席2018年上海科技節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 鄭瑩瑩 攝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干頻說,「硬科技」不再高冷,科學家不再陌生,科技節也就變得更有溫度,「通過集中的展示宣傳,觀眾的集中參與,讓百姓了解科學家是怎麼做科研的,這些成果對未來及現在生活有什麼影響,由此來營造上海的科創氛圍。」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今年的上海科技節有特別的意義,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處於非常關鍵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在上海的研究院所都圍繞建設上海科創中心這一目標全力投入,過去一段時間也有很大新進展,比如成立了張江實驗室,又成立了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相信這些前沿科學機構的出現,對我們科學創新會發揮很大作用,將來可能會有更多類似的機構出現,我們相信,近幾年裡(中國)會有更多領域從原來的跟蹤,到國際並跑,再到國際領跑。「
2018年上海科技節,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外開放,受到科學迷熱捧。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供圖 攝
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副主任、北斗導航衛星總設計師林寶軍告訴中新網記者,上海的科創環境在世界居先,特別是在航天領域也有很好的氛圍,「我們從真正接到新一代北斗首發星的任務,到完成研製,只用了三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這個首發星相當於從GPS2到GPS3,20年要做的技術跨越,我們三年多、81個人就完成了,沒有上海這個大的生態環境在各個方面給科技人員提供的氛圍,是完不成這樣一個任務的。」
第一次參加上海科技節的泰國國家科技館館長雷文·拉維翁斯告訴中新網記者,上海科技節是一個向大眾推廣科學的好節日,「中國已成為世界科學技術舞台的主要角色之一,泰國也試著從中國等國家學習,發展科學教育。」
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告訴中新網記者,國家要成為一個強國,首先必須是一個技術的強國,科技節能夠激發整個社會對科學技術的熱情。
科技節期間,上海全市有300餘家科普教育基地向公眾免費或者優惠開放;143家高校、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邀請公眾走進開放活動;「科學之夜」大型親子科技嘉年華活動繼續上演,特設「一帶一路」國際科普樂園、未來的美好生活展區、轉角遇見星空展區、奇幻科學秀等;新創發布會上,智能視覺感知技術、國產智能晶元等尖端科技成果與公眾「面對面」。這一系列科普活動讓此間市民樂享一場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科技嘉年華」。
作為中國首個、全球第二個由政府主辦的科技節,上海科技節創辦於1991年,已成為展示上海科技創新實力、體現科普工作新成效的重要城市科技活動,成為繼上海旅遊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藝術節之後又一重大城市品牌活動,成為實施上海科創中心戰略,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於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決策部署的重要活動載體。(完)
※專家把脈「汶川答卷」: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
※敦煌壁畫揭秘河西走廊千年酒文化:美酒消夏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