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火箭成功發射,33歲創始人:喜歡就做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火箭成功發射,33歲創始人:喜歡就做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火箭成功發射,33歲創始人:喜歡就做

舒暢

5月17日7時33分,中國首枚民營自主研發的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騰空而起,火箭在306秒飛行了273千米後,落入預定區域,實現了長時間的臨近空間有控飛行,獲取了大量真實飛行環境數據。

坐在控制室里,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哭得稀里嘩啦。幾個小時後,他和創業夥伴一起躊躇滿志地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路透社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計劃最新的里程碑。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舒暢說,自己上一次這樣哭得稀里嘩啦,是8年前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時,被時年80歲的經濟學家厲以寧的畢業贈言打動了。

「你們不能天天想著沙灘和美女,因為你們接受了中國最好的教育。」那位中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著名學者,給畢業生定了「兩個100萬」的目標:掙100萬的錢、寫100萬的字。

「掙100萬元是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對你們來說太簡單。」 厲以寧補充說,「要寫100萬字,就要追求不同,去做不同的事情,要不,有誰看?」

自此,如何做到「寫100萬字」成為舒暢的創業信條,「走不同的路」貫穿了他創業的各個階段。在他看來,這「100萬字」就是他的火箭事業。

「會嘗試讓中國人坐上你們的火箭去俯瞰祖國嗎?」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問。

「我們眼下確實做不到。」頓了一下,他身體前傾,「以後,為什麼不做呢?」

今年,舒暢33歲,他的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

這是中國商業航天歷史性機遇,他嗅到了夢想的味道

舒暢兒時就對浩瀚宇宙充滿好奇。2004年,他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設計專業,主修飛機設計,尤其偏好設計戰鬥機。

剛入校,一位老師播放視頻。「看到工程師做出的飛機成功上天后無比激動的場景,我也熱血沸騰。」他回憶說,「當時我想,如果能設計飛機上天,那該多好!」

2006年,念大二的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辦過夏令營,搞過外賣平台,還腦洞大開地做起了飛行員培訓。2008年大學畢業,他加入了一家剛成立的創業公司,從事航空材料進出口。這一年的汶川地震給了他思想的「餘震」:「人這麼脆弱,想創業就要行動,萬一死了呢?」

為了創業,他希望提升知識的結構和層次,報考北大的研究生,在應用經濟系就讀。

有「理工科+經濟」知識背景的他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的航天產業基金實習,靠踏實肯學,讓本來不招應屆生的航天產業基金破例招收了他。

他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衛星「國家隊」中的一員,在航天行業及其技術領域投資,有機會從產業視角審視這個貌似高不可攀的行業。

這是一個怎樣的行業?傳奇人物埃隆·馬斯克和創立亞馬遜的傑夫·貝索斯在此「相愛相殺」,兩個人的競爭讓商業火箭將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甚至讓火箭實現回收,極大地降低了發射成本,普通人乘坐火箭升空的夙願很快就將實現。

天空展露出巨大的商機,舒暢嗅到了夢想的味道,「計算機問世之初普通人也只能仰望,後來卻造就了巨大的商業王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航天行業會重複同樣的故事嗎?」他發現,中國有很多航天愛好者團體,卻沒有做火箭的民營企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勇敢去蹚這條路,三個理由讓他選擇堅持

舒暢試圖在民營航天領域創業,「此前都不敢動這個念頭。直到2014年,受到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的激勵,我才敢做這個夢!」

每個創業都充滿了未知的探險,航天行業尤甚。即便「鋼鐵俠」般強大的馬斯克,也伴隨著很多爭議。但是,科班出身並從業多年的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他做過很多調研,「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一樣,中國不可能有私營火箭公司。」但三個理由讓他選擇堅持。

一是經費。「大家都認定這事很燒錢,但SpaceX從2002年創業到2008年首飛只用了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他說,「如果用10億元在中國打造一家一流的火箭公司,非常有社會價值,單純看投入,這個量級在中國並不罕見。」

二是技術。「大家擔心能否造出火箭。」舒暢大量走訪,「我的大學老師馬超做過火箭,他認為火箭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十二五』期間,我國發了100多發火箭,無一失敗。只要找到足夠的人才,技術並不是問題。」

三是政策。「民企在高度競爭的領域有優勢,航天領域也一樣,問題在於准入。」他發現,航天最發達的美國把探月等交給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而將發衛星這種要靠成本、效率解決的問題交給商業公司。「我研究後,發現我國的航天相關政策並不拒絕民營企業,還有文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衛星研製和發射領域。」

「我看好這個機會,認定商業航天是歷史潮流,所以不能等。我得勇敢地去蹚這條路,做先行者。做不成先驅,我也願意做先烈。」他說,「只要我能說服自己,覺得我的邏輯認為這是OK的,就要堅持。」

「做不同的事情去寫100萬字」激勵他作出抉擇。「我對這話特別有感悟,也一直不走尋常路。」舒暢在大學時,只要發現了一條路更近、更美或者人更少,就一定會去走,「為什麼要沿著大家習慣走的路呢?」

在他看來,創業就是要敢於去碰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感覺不可能,是因為存在一種恐懼,不少人就認定別想了。為何不問問自己:你喜歡嗎?喜歡就做吧。」

「去做一些別人不曾做或覺得不可能的事情,人家才會願意讀你的100萬字。」於是,他一頭扎了進去。

「傳統上研製一個發動機可能需要3年,我們就9個月」

儘管並非一帆風順,但舒暢和他創立的公司很快就表現出超凡的效率。

他邀請馬超擔綱技術,組建了10多人的團隊,又吸引到春曉資本、哈工大、聯想之星1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公司有了雛形。

2016年5月,公司僅20多人,也名不見經傳,卻得到了官方的關注和支持,尤其是重慶兩江新區,顯示出巨大的誠意。

這是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我國內陸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新區內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做發動機、鈦合金、通航、跑道、飛機維修等的配套完備,生態鏈很好。

「我們想成長為國際化的公司,重慶是直轄市,又處在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同時,重慶人比較火辣,我們做的事情也需要『血性』,一拍即合。」舒暢決定將生產基地設立在重慶兩江新區,隨即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此後,公司順利完成多輪投資,總額已超過5億元。

「回頭看,我很慶幸,感覺只要堅持下來,所謂不可能其實沒那麼難。」他說,對於民營航天而言,資本、技術、政策都是瓶頸,「但人才是關鍵」。

「我們並不靠高薪吸引人才,很多人還是降了工資來的。」他說,很多從事運載火箭研究的年輕人,都因為夢想和情懷而加盟。

在舒暢看來,公司之所以創立不久就完成自主研發出火箭並成功首飛,是因為團隊有好的技術,國家有成熟的產業鏈,「設計出來就有人可以製造出來,其他國家就未必能行。」

「民企的運行效率也至關重要。」他分析說,傳統上研製一個發動機可能需要3年,「我們就9個月。」因為公司有扁平化的運行機制,總設計師直接管幾十位設計人員,分成幾個部門,溝通異常高效,節約了大量時間,「大家站黑板那兒一畫,總設計師現場拍板就定了」。

在舒暢看來,這種體制優勢會讓民營航天迸發出極大活力。

「我們不是確定一個任務,產品定型了,交付後就束之高閣。」他表示,首飛成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定格X系列的1.0版本。此後會優化提升,「今年8月的第二批發射,就升級成2.0版,以後一直創新、改進,向前迭代」。

「不斷推陳出新的迭代當然有風險,但我們勇於應對,迭代才能提升性價比,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為此,公司需要建立敢於應戰和接受失敗的文化。

「2016年年底,我們決定自己研製發動機,同事不相信項目負責人能幹成,我在台上代表公司表態『毫無保留』地支持他放手干,如果點一發點不成,再點第二發,點第三發,不要怕失敗!我這麼年輕,也沒當過這麼大公司的CEO,我為什麼相信自己能搞好,卻不相信你呢?」

發射前,他們也考慮到可能會失敗。「此前就有理性的措施,如果失敗了,備份產品很快就可以進行第二次發射,資金也做好了安排。」

「公司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團隊要接受可能的失敗,我們也希望媒體和社會寬容我們以後可能的失敗,真要失敗了,那還得繼續往前干,站起來再打一發。」舒暢表示,這一發火箭都是自主研發的,很多單機比國家隊產品的集成度都要高,新技術、新產品的探索加大了失敗的風險。

創業起步要踩實,問題論證清楚再行動

從最開始,舒暢就試圖為創業植入「與別人不同」的基因。

從技術參數看,舒暢和他的團隊發射的第一發火箭,與埃隆·馬斯克當年的第一發大體相當,但兩者其實相去甚遠,「我們做火箭,就是遵循科學去設計製造,將客戶的東西可靠地送到指定位置,而不是複製某款火箭,我們不需要一個樣。」

「全世界都沒有我們的X系列這樣的產品,專門服務科研領域的飛行驗證,這樣的細分領域,我們算是第一個。」他說,「M系列可能是全世界總價最低的一款火箭,但是性能還很好。」

舒暢建議有雄心創業的青年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同時,雖然創業需要賺錢,但並不是重大抉擇都取決於錢。

「我研究生畢業後做了3份工作,從航天到聯想,工資下降了30%,從聯想出來創業,基本上沒有工資。」他說,「我並不是不在意錢,而是不希望錢影響到選擇。」

「我從未想過掙不到100萬元,擔心的是寫不好100萬字。如果站起來就夠得著,那不是好的創業目標,會讓你懶惰。要定一個通過較長時間的拼搏才能夠到的目標。」他說,如果做出與眾不同但能解決需求的產品,必然能賺更多錢。

「我建議創業起步要踩實,一定要把問題論證清楚再行動,而不是一衝動就去干,因為創業太難。」他說,前端論證越充分,未來戰略就越清晰,「我們今天的很多戰略,在成立時就想得挺明白了,一直沿著往前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湖北:今年確保1000項以上科技成果在省內轉化擴散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