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了眼霜還有皺紋?80%都是塗抹方法不對!

用了眼霜還有皺紋?80%都是塗抹方法不對!

保健時報

隨身的健康生活指南

光一天天流逝,最亟需保養的就是脆弱的眼部肌膚。很多人塗眼霜後總感覺效果不如預期的高,在懷疑眼霜不適合的同時,您塗抹眼霜的方法是否正確呢?是否能夠讓眼霜被充分吸收?一些常見的卻在日常塗眼霜被忽略的小方法,能加大皮膚的吸收能力。

塗眼霜之前,我們要先知道這些

1.早晚都要使用眼霜,才能 24小時不間斷守護眼部肌膚。

2.眼霜的用量不要過大,因為眼部的皮膚吸收能力較有限,用得過多會增加負擔,說不定還會長脂肪球粒;用少了又不能達到應該補充的營養。所以眼霜用量一般是兩粒綠豆大小。

3.眼霜用在爽膚水之後,爽膚水能幫助打開毛孔,促進眼霜吸收;乳液面霜之前,如果乳液面霜先用,就會阻隔眼霜營養與皮膚接觸,這樣使用眼霜相當於沒用。

4.眼霜的使用不僅僅局限在眼角,全眼都應該塗抹,因為眼部的結構是環形的,把眼霜作用發揮到最大。

5.眼霜是有活性的,一般來講開瓶之後使用期最好不要超過 3 個月。

眼霜塗抹手法很重要

1.潔面後,用毛巾熱敷一下眼部,約 1~2 分鐘,這個動作雖然簡單,但作用可不小,熱敷能迅速使眼部肌膚舒張,加快血液循環,打開毛孔,為眼霜良好吸收,做好第一步,但切忌水溫過熱。

2.取無名指取米粒大的眼霜,從外眼角開始向內眼角,以彈鋼琴的方式,均勻地輕輕將眼霜拍打在眼周肌膚上。著重在下眼窩和眼尾至太陽穴的延伸部位多加塗抹。

外眼角是眼部最容易長皺紋的地方,內眼角則是皮膚最薄的地方,眼霜塗抹多了,容易長脂肪粒。因此,從外眼角開始為佳。另外,在眼角皺紋處,需要用手指把眼角的皮膚輕輕撐開再塗抹眼霜,以免得不到滋養,越加乾燥,從而加深皺紋。

3.從內眼角向下往外塗抹開眼霜,在眼尾處輕輕上挑至太陽穴,接著再從內眼角向上往外塗抹。這個手法可預防和改善眼角下垂,切忌從外眼角向下往內打圈,這樣容易引起皮膚拉扯,導致鬆弛和細紋。塗抹完後,用指腹輕拍下眼部,同時眼睛向上看,利於眼霜吸收,也可改善眼袋。

4.一定在使用柔膚水後再使用眼部精華素,然後再塗面霜,避開眼周肌膚。雖然精華成分的效果相當,但是面部精華絕對不能代替眼部精華使用。

眼周按摩提升眼霜功效

如果您有時間,不妨用家喻戶曉的「眼保健操」為自己的眼周做個按摩吧。這個眼部按摩,主要取眼睛周圍的 6 個重要穴位:眉毛前端的攢竹穴、眉毛中央的魚腰穴、眉毛尾端的絲竹空穴、外眼角的童子穴、下眼眶正中的承泣穴、眼頭的睛明穴。

具體做法是:以「輪刮眼眶」的順序,即從攢竹、魚腰、絲竹空從內眼角向外為一組,再從睛明、承泣、瞳子髎的順序為一組,用中指按壓這6 個穴位,持續 3 ~5 分鐘即可。

這個手法能消除眼睛疲勞,促進眼部血液循環,防治眼部疾病,也使眼霜被肌膚完全吸收,從而提升眼霜的功效,延緩眼部皮膚衰老。

當然如果您這一套手法完成後,依然剩餘較多的眼霜,有可能是您取的用量過多,下次塗抹時可適當減少一些用量,既避免浪費昂貴的眼霜,也可避免眼部脂肪粒。

如何選擇合適的眼霜

買來的眼霜一旦不適合自己的眼部肌膚,不但不能護膚反而會造成眼部肌膚問題。做好基礎護理後,可到正規商場的專櫃,通過櫃檯人員的推薦,知道根據自己的眼部需求挑哪種眼霜好。對於有興趣的產品,可以先在櫃檯試用,感受一下塗抹時是否易於吸收,試用後也不用馬上下決定。

第一招

如果用肉眼看不到眼周的問題,可以對著鏡子笑,觀察眼周有沒有平行的小細紋,這種紋路是缺水紋,需要用保濕效果的眼霜來防止它進一步變成深度皺紋。

第二招

在鏡子中,分別觀察上眼瞼、下眼瞼、眼尾三個區域,如果發現眼尾有小細紋,然後再看細紋是缺水紋還是衰老性紋 ( 衰老性紋則是弧形的紋路,用手去提拉會發現紋路並非平行的 )。這時候你需要用淡紋效果的眼霜。

第三招

用無名指去摸一下下眼瞼的內眼角,看看皮下有沒有小顆粒,如果有則說明眼周的血液循環不好,會有黑眼圈的問題。需要用改善眼周循環的眼霜。

第四招

用無名指和大拇指,提眉弓股的皮膚,然後鬆開大拇指,如果上眼瞼的皮膚很快地滑落、鬆弛下來,則說明上眼瞼已經有鬆弛問題,需要緊實型眼霜。

如何避免下眼皮脂肪粒

眼霜用於眼部周圍細嫩的皮膚,塗抹時,應覆蓋整個眼周。而在塗抹面霜的時,就要避開眼周,以防重複給皮膚給予營養,長脂肪粒。而哪些部分是眼周呢?用手輕輕按壓眼周圍的骨頭,在眼框骨頭內的部分,就是眼周。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來源 || 中國知網 / 編輯 || 李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有些家族癌是「傳染」的:以家庭為單位防癌應為工作重點
預防乳腺增生 做好八件事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