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陽翟」怎麼讀|原創

「陽翟」怎麼讀|原創

「陽翟」怎麼讀

□ 劉俊民

鋪陳潁昌史,不能不提到陽翟縣(如今的禹州市)。自戰國至明代,這個地名沿用了近兩千年。

我們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陽翟」應該怎麼讀?

在字典中,「翟」字有兩個音:「zhái」和「dí」。「陽翟」一詞如何定音,當地人有著激烈的爭議。

不久前,媒體間流傳《禹州別稱「陽翟」音讀考辨》一文,作者以宋代以來韻書《廣韻》《集韻》《古今韻會》《洪武正韻》等為證,得出這樣的結論:「『陽翟』的正確音讀應為『yáng zhái』,而不是現在所流傳的『yáng dí』。我們以訛傳訛,錯得已經太久,現在該是更正回來的時候了。」

作者說:「要求證『陽翟』的音讀其實並不難,既然這是辭彙與音韻學的問題,我們就不妨直接求助古代的音韻學著作,尤其是在先秦之後、明初之前,『陽翟』這個縣名使用期間的音韻著作。」作者引證的資料皆在宋代之後,只能說明宋代以降,陽翟讀為「yang zhái」,不能推論出「yáng dí」讀音「以訛傳訛,錯得已經太久」。

《史記·呂不韋傳》稱: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於「翟」字下注道:「音狄,俗又音宅。」也就是說,在司馬貞的時代,「翟」以「狄」為本音,但民間念作「宅」。

北宋末年,著名文學家、經學家晁說之曾寫下《謀歸,寄陽翟李九、呂十四兄》一詩:

著身到雍隙,故人在陽翟。

白髮何冉冉,清夢徒歷歷。

有美李將軍,詩是萬人敵。

家封異姓王,身老二千石。

呂侯幾世來,蟬冕必踵跡。

如何此孫賢,早飢而晏食。

門前潁水流,屋上嵩山色。

天以延二老,世人何用識。

祇應爾日來,為我長嘆息。

我嘗從之游,何難此投幘。

籬下菊黃時,雁背俯可即。

岳寺講時鐘,婆娑且連屐。

我們可以清晰地從這首詩的韻腳看出,「翟」與「歷」「敵」等字同韻,音「狄」。「色」「幘」諸字古音亦入韻,茲不贅述。

「翟」字讀音爭議由來已久,且不限於「陽翟」一詞。

早在宋末,胡三省就記錄了「陽翟」讀音的變化:「陽翟縣屬潁川郡。《索隱》曰,翟,音狄。溫公《類篇》音萇伯切(宅)。」對翟姓的讀音差異,他另有堅持。

南宋人史炤注釋《資治通鑒》,將十六國時期翟真之姓讀作「徒歷切」(狄),卻將翟真叔叔翟斌之姓讀作「直格切」(宅)。胡三省尖銳地指出:「讀者將安所適從乎!要之,諸翟出於丁零。丁零,狄也。狄與翟同,從徒歷切為是。」

一家人的姓氏當然應該同音。胡三省認為「翟同狄」。但在他生活的時期,翟姓讀「宅」已是常識。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這樣標註翟姓讀音:「《姓苑》本音狄,後改音宅。」《姓苑》乃南北朝時何承天所撰,可見當時翟姓還讀作「狄」,但到了唐代,已經改為「宅」音了。

其實直至今日,翟姓仍在局部地區保留著「狄」音。經網路檢索,徐鐵生博文《翟姓的四種讀音》稱:「現在有的地方翟姓還讀『狄』,例如河北阜平,福建寧德,雲南江川、昭通等地。吳方言區許多地方(例如上海市)翟姓也讀『狄』。」「海門發布」的博文則稱:「海門有兩大族群,即沙地人和通東人。他們說著不同的方言,連翟這個姓讀音也不一樣:沙地人讀作『狄』,通東人則讀作『宅(直)』。」

「此字之聲,其訛久矣。」明末大儒顧炎武已注意到這一現象,「今翟姓音澤(宅),乃相沿之誤……姓本音狄,後人姓乃音澤也。今江南人猶作狄音。」

資料表明,至少在唐代,「陽翟」與翟姓之「翟」均出現了「宅」音,但人們也知道,這個字本音為「狄」。

「狄」音與「宅」音,聲母、韻母皆不相同,是什麼原因讓它們產生了「訛變」呢?這必須從音韻學一般規律中尋找答案。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歌當然是押韻的。後人依自己的言語環境讀《詩經》,常常出現不入韻的情況,想當然地換個讀音,稱作叶音。後來,人們認識到,語音是隨時空而變化的,而且是系統整體地發生著變化。明末,陳第在《毛詩古音考》中稱,「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也。故以今音讀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入」。

到了清代,音韻學家錢大昕斷言「古無舌上音」,上古時期(音韻學上指先秦兩漢)舌音只有舌頭音「端透定泥」(分別為聲母代表字),而沒有舌上音「知徹澄娘」。也就是說上古只有d、t、n、l,沒有zh、ch、sh、r。大約在6世紀,由「端透定」分化出「知徹澄」和「照穿床審禪」中的一部分,到了元明清便匯合成了zh、ch、sh。

也就是說,先秦兩漢時期「翟」只能讀作「di(陽平)」,「zhai(陽平)」這個讀音是後起的,漢代以後才產生的。

至於「狄」的韻母「i」和「宅」的韻母「ai」,也存在相近的演化關係。如《詩經·鄭風·子衿》中有這樣的句子:「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佩」「思」「來」三字,在上古時期屬於同一音部(之部)。

綜上,我們可以得知,在悠久的歷史中,陽翟在漢代之前只能讀作「yáng dí」,之後讀音逐漸演變,唐宋時期就以「yang zhái」為標準了。這種變化,並不是毫不相干的字音置換,而是遵從著一定的規律性。好比昆蟲經過了蛻變,還是同一個生命在延續,但外貌已大不相同。

宋代以降,字書明確指出,陽翟縣之「翟」音「宅」。但晁說之詩句也表明,「狄」音仍在文學創作中得以沿用。正如今天部分方言中,依然保留著翟姓古音。字書可作為一般現象的總結和規範,但不能覆蓋全部事實。

今天,禹州人普遍把「陽翟」讀作「yáng dí」,個人之見,並不算是錯誤,因為本音如此。另外,正音也需從眾,既然「dí」音已在陽翟故地廣泛流傳,何必糾正?

我們也要明白,唐代至明初(包括潁昌時期)的日常應用中,「陽翟」應念作「yáng zhái」。縣名廢棄既久,這一讀音未能在現實生活中存續,才有了新爭議。

關於「翟」音的爭議過程,是對一種變化的認識、接受過程。種種困惑與爭議,從變化產生的那一刻就已經產生,但發現其間的規律,解決問題直至放下問題,是如此漫長,如此艱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此皇帝有點怪,被下人得罪他不生氣,皇后做了件小事,他直接廢后
歷代皇帝武功數他最高,自創武功套路招數流傳於世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