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AMA:房顫患者卒中後接受抗凝治療,複發性血栓栓塞風險降低

JAMA:房顫患者卒中後接受抗凝治療,複發性血栓栓塞風險降低

房顫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5倍,而且有20%~30%的卒中可歸因於房顫。口服抗凝治療可降低房顫患者至少60%的卒中風險,因此,建議將其作為房顫患者的卒中一級和二級預防措施。然而,無論歐洲還是美國,房顫患者接受口服抗凝治療均明顯不足。

據報道,房顫合併卒中患者的90天早期複發和長期複發風險分別為7.6%和約18%。但是,對於房顫合併卒中患者在卒中前抗凝治療的研究有限,而且對於房顫患者卒中後抗凝治療,以及卒中後抗凝治療與卒中複發風險之間關係的數據也很少。近日,發表在JAM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卒中後接受單獨抗血小板治療或無抗血栓治療的房顫患者相比,接受口服抗凝治療房顫患者的複發性血栓栓塞事件風險降低。

研究簡介

本研究為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由丹麥Anna Gundlund博士等開展,旨在探討房顫合併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卒中前和卒中後抗血栓治療的方式及遠期預後。

研究人員共分析了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間因缺血性卒中住院的30626名房顫患者數據。男性CHA2DS2-VASc評分≥1,女性CHA2DS2-VASc評分≥2。

研究人員將出院後至少存活100天的卒中患者按卒中後抗血栓治療方式分為三類:口服抗凝治療(n=11,139;中位年齡79歲;女性44%)、單獨抗血小板治療(n=11,874;中位年齡82歲;女性55%)、無抗血栓治療(n=7,613;中位年齡80歲;女性54%)。

研究終點是出血事件、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包括類型不確定的卒中、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外周動脈血栓形成或栓塞。隨訪至2017年6月30日。

結果顯示,卒中後,有31.3%接受單獨抗血小板治療和43.7%未接受抗血栓治療的患者轉為接受口服抗凝治療。然而,仍有37.5%的卒中患者在卒中後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療。但是,口服抗凝治療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在長達10年的隨訪期間,接受口服抗凝、抗血小板治療和未接受抗血栓治療患者新發血栓栓塞事件分別為17.5%、21.2%和21.5%,死亡率分別為72.7%、86.4%和86.2%。

圖1 血栓栓塞事件和死亡率

與卒中後未接受抗血栓治療相比,卒中後口服抗凝治療與複發性血栓栓塞事件風險較低有關(校正HR 0.81,95%CI 0.73-0.89),出血併發症方面無顯著差異(校正HR 0.97,95%CI 0.86-1.10)。

抗血小板治療組和未接受抗血栓治療組的血栓栓塞事件(校正HR 1.01,95%CI 0.92-1.12)和死亡率(校正HR 0.95,95%CI 0.91-1)無顯著差異。

圖2 長期結局和校正風險比

研究結論

卒中後接受口服抗凝治療的房顫患者,複發性血栓栓塞事件風險較低。研究結果表明,這是高卒中風險房顫患者改善卒中一級和二級預防的重大機遇。

參考文獻:

[1] Darlene Dobkowski. Or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fter stroke reduces risk for recurrent events in AF. Healio. May 18, 2018.

[2] Gundlund A, Xian Y, Peterson ED, et al. Prestroke and Poststrok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Cohort. JAMA Network Open. 2018;1(1):e18017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心內頻道 的精彩文章:

掌握9條處理策略,與洋地黃的不良反應說再見

TAG:醫脈通心內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