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的最後一位太后,生前她做了個決定,造福百姓千年
隆裕,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帝成婚,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當後宮上下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這是一個雪花紛飛數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毀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大火過後,太和門化為廢墟。慈禧斷然做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如何解決皇后入二道朝門成為問題問題,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她居然責令扎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彩棚!最終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偽。
在婚期過後,隆裕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但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為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所防備。她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懦,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在珍妃死後,皇后依然不得寵。
清朝的太后們不知道小夥伴們都熟悉哪一位?是那個洞悉天下事的孝庄皇太后?還是血肉百姓的慈禧皇太后?她們固然都是清朝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皇太后,當然,一位是帶領清朝發展而另一位是帶領清朝滅亡。不過今天嘰蘿要說的並不是她們其中的任何一位,而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是滿清的最後一位皇太后,她是前面嘰蘿所提到的慈禧太后的侄女。作為慈禧太后的侄女,她的樣貌卻沒有慈禧太后那麼明艷,所以她的表親光緒帝並不是很喜歡這位隆裕太后。但是光緒帝沒得選,因為慈禧太后為了獨攬大權,命令光緒帝娶隆裕。所以他們兩個人的婚姻,並不幸福。
光緒帝喜歡的人世自己身邊的珍妃,但是苦於上面有慈禧太后壓著,所以他再怎麼喜歡珍妃也不能讓她當皇后。光緒帝沒有能力報復慈禧太后,於是把這些怨氣全部都甩給了隆裕。這樣一來讓隆裕在宮裡的日子並不好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隆裕不善於巴結於人,所以親信不多,自當了太后,時有秉裁軍國大政,她才知道要守住太后的寶座,必須要保住溥儀的帝位,這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尤其是與那些手握實權的親貴與外臣聯合。因此,當載灃樹威立信,籌建統治班底之際,隆裕也不得不想方設法籠絡一些大臣,以防止載灃權力過大,而危及到自己的位置。隆裕拉攏的對象是慶親王奕劻,奕劻因得慈禧太后的恩寵,受封清王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爺,在朝中權力很大,與練兵起家的袁世凱互灃決定進行有限的抵制,有一次載灃擬提名那桐為軍機大臣,請示隆裕,不想隆裕卻推薦袁世凱的拜把兄弟徐世昌當軍機大臣。這一下,載灃被惹火,雖然他也答應讓兩人同時當軍機大臣,但不無警告地提醒隆裕說,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議,這些具體政務,不必煩勞大駕。載灃雖沒明說,但隆裕心知肚明,是讓她不要越位。經此一遭,本來就沒什麼實權的隆裕,從此就很少直接出面干涉載灃,對於幼帝只能盡母親的責任,而對這個國家她已是有心無力
但是她的苦日子沒過多久,這些不喜歡她的人都去世了。她成為了清朝唯一的皇太后,帶著宣統帝溥儀垂簾聽政,把持著整個天下的走勢。不過她並沒有慈禧太后的野心,也並不能掌控群臣。所以很快她就力不從心了。
不過對於政治,隆裕太后雖說沒有什麼野心,但是她很清楚自己不希望受到天下人的指責,也不希望生靈塗炭。於是她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那就是宣布宣統皇帝退位,大清正式退出歷史的舞台。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12月7日,時任總理公署秘書的許寶蘅,在日記中記錄了隆裕太后與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長達1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且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委託唐紹儀為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12月28日,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kuāng)、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是。她最後表態說:「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袁世凱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進一步表示:「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遜位的大政方針,至此已經初步確定。
這個決定對清朝政府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是對天下的百姓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消息。因為她的決定,使得多少將士不必上陣殺敵,避免了流血和傷亡。所以在她去世之後,不但國內為她降下了半旗,世界許多國家也為她降下了半旗以示哀悼。
隆裕太后下詔遜位後,畢竟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染病。1913年,隆裕太后的「萬壽日」(生日),在御殿接受朝賀時,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專使梁士詒,用外國使臣覲見的禮節祝賀;宗室王公大臣多半迴避,不肯入賀,殿上不過寥寥數人,撫今追昔,悲痛不已,以至一病不起。於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 溥儀上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晚清:光緒如其真能和李蓮英決裂的話,太后也不會偏袒李蓮英的
※80年代考古隊打開光緒棺槨, 看到光緒雙手的秘密, 頓時都興奮了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