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做好一款優秀的互聯網產品?

如何做好一款優秀的互聯網產品?

本周的「指南」專欄,接著給大家帶來英語流利說的產品經理翁翔堅在和我們聯合舉辦的Live 中關於「如何做好一款優秀的互聯網產品」的主題分享。將會從:用戶-需求-產品三個環節為我們解讀一個優秀的互聯網產品打造記。

無論是對於有志於想要成為產品經理的同學,還是對技術、運營等方向的同學而言,了解產品的思維和關注點對於自己的工作都能有更大的提升。

此次「指南」是下篇,包括:產品。上篇包括:用戶和需求兩個方面

(分享嘉賓:翁翔堅 介紹)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怎麼構建產品,剛才講的內容其實是從需求出發,也就是其實產品經理的第一課就是怎麼了解你的用戶,了解你用戶的人性的特點,了解你用戶的需求點。

當你這些都了解完成之後,你下一步就是開始構建你的產品了。就是你已經明白你的用戶是一群積極向上渴望成長的人,這時候我希望獲得成長,那麼你所有產品的構建就要圍繞這個需求開始展開,所以我接下來會跟大家聊聊如何構建一款好的產品。


所以互聯網一直有一句話叫做小步快跑,不斷地迭代,不斷地前行。就我們跟軟體時代做事情不一樣,就我們很難從第一天開始,就設計好這個產品所有的成長脈絡和軌跡,沒有試驗沒有驗證我們就很難去規劃這個產品。

所以說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通常要把它分成很多段,每一段拉出來看要用戶的反饋,數據的反饋,來去考慮它下一步的進化方向。所以我們永遠不會把產品做死掉,就是我不會去規劃一個大而全的體系,無論市場反饋怎麼樣,我們就按照這個模塊一步步來,所以說好的產品其實是進化而來的,而不是規劃而來的。

舉個例子,英語流利說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它只是在做一個紅綠打分,我們有一些自己的功能,包括一些場景的片段,幫助用戶在口語的訓練上面獲得更好的反饋,讓用戶感到爽感到成長感到開心。

第二步,隨著用戶越來越多,產品就自然進化了更多的內容,除了原來的口語,還有一些視頻聽力等,都是圍繞這個需求慢慢進化的。後來用戶越來越多,用戶有了交流的需求,我們就有了社區。

有了社區之後,當有一群用戶開始希望我的英語從聽說讀寫系統延伸,所以我們在 2016年,歷時兩年研發了一款懂你英語,我們大概一個月,用一個極低的付費價格,可能是傳統產品大概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的價格,我們就可以很高效的幫用戶提高英語。

那這裡面我們就從互聯網英語工具產品演化成了互聯網科技教育產品,而這個過程中,其實是這幾年逐步跟著用戶需求的成熟逐漸進化而來的。


開頭是圍繞你用戶的需求,去想一個怎麼解決你核心功能的最底層的架構,但是不要把功能想全,然後你慢慢往上去疊,再去考慮你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連接點,再考慮你交互的心態。所以一定是從骨骼開始從內向外的。很多做產品的新同學會一開始就在想交互怎麼漂亮啊,怎麼更酷炫啊,而這個不是一個最優的路徑。

所以我們在做我們 AI 老師的時候,我們的骨骼就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率,而這個是用戶最本質的需求;我們的肌肉是我們的內容跟我們的自適應演算法怎麼在過程中實現邏輯連接;而最後我們的皮毛就是我們遊戲化的用戶體驗,可以讓用戶在過程中感受到更爽的體驗以及更有意思的學習方式。


因為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是有情感需求包在邏輯需求裡面的,所以用戶是可以感受到產品經理的誠意的,你的每一個設計每一個交互,你有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比如說舉一個例子,微信就很保護隱私,所以它不會出現什麼已讀未讀的這個消息,微信的聊天刪除也非常快,這都是微信以隱私第一原則去設計出來的。

溫暖用戶就是指使用產品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細節,很多 tips,不要讓用戶感到難受,在用戶使用最困難的時候你能夠站出來幫助。這裡面還有蠻多細節的,一些運營方式都可以通過這個去結合。情感元素的表達很重要,人很難跟工具產生感情但人可以跟人產生感情。

比方說我們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每一個 tips 都是由用戶自己的錄音組成的,這個功能看似跟普通 tips 一樣,但我們可能就從溫度這個出發點做了很多設計和嘗試。


因為任何一個功能對於用戶來講都是身體之外的東西,而用戶真正要使用產品其實都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或進入到某一個場景。

舉個例子,其實滴滴打車就是一個讓功能存在於無形的不錯的體驗。因為它核心是一個地圖,它並沒有說把叫車這個事情放到一個很大的位置,用戶在這裡面都是看到車輛的位置、服務跟連接,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場景化的東西。


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就放著不做,要抓大場景忽略小場景。特別是很多創業公司在做產品的時候,有時候會陷入一些細節的盲區,就會不斷去調一些很細節的東西,比方說首頁的一些細節功能,比方說一些註冊流程,比方說一些新手引導,這些都很重要但它其實不是主幹。

主幹是你的產品核心為用戶解決什麼問題,提供什麼價值,它營造了一個什麼樣的線上場景,這個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說今天你在解決用戶問題的時候你要用一個非常複雜的解決方案。那麼通常我覺得應該是問題錯了而不是解決方案錯了。也就是這個問題本來就不應該用這種複雜的方式去解決。

比如說用戶希望看到一篇文章,但是你需要讓他先去理解一個很深邃的背景材料,然後讓他去做很多的掃盲跟訓練,最終他再看到這篇文章,但也許他看這篇文章只是為了獲得 1-2 個的知識點,其實你應該做的事情是把這兩個知識點給到他,根本不需要做很多前置的準備,他可能要的只是答案。

以流利說為例子,我們可能在做到三千多萬用戶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一次的市場推廣。我們所有的原始用戶的積累都是靠我們自己的口碑、用戶圈一點一點的傳播出來。

所以做產品的時候我們要記得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件事情一定會體現在產品上面,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召喚出足夠多的用戶,我們可能要反思我們在一些點上是不是還做的不夠好。

舉個例子,我們在去年 7 月份上線了我們第一款付費產品,懂你英語。就獲得了非常多的用戶的歡迎,核心就是我們在用戶的學習需求點上做了很多的設計,比方說我們是全球第一個可以在線上 5-20 分鐘之內對你英語進行準確定級的產品,同時我們可以完全根據碎片時間,給你制定聽說讀寫全面提升的方案。

另外我們營造出了一個遊戲體驗、母語浸泡的方式。最後我們可以把數據變成你的鏡子,讓你每一個學習的過程都有跡可循,可以鼓勵自己不斷前行。當你把這些核心問題都解決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無論在做付費也好,還是在做一些用戶的增長也好,它就自然都來了。


這也符合我剛才說的:好的產品是進化來的。千萬不要一開始上特別多的功能,應該把你的最主幹的功能,最核心的功能驗證完了然後再去做演化。如果你開頭在 1.0 做了 2.0 該做的,會對你的資源有很大的佔用並且可能會影響你產品後面的進化跟變化。

所以所有的上線並不是產品的結束,上線只是為了驗證你的想法,是改進的開始。每一個上線你都可以認為是第二個版本的開始,這才是為什麼說我們的產品是不斷進化的,不在 1.0 做 2.0 的過程。大家千萬不要把上線看成一個結束,就開始慶功了。這個產品上線了,是下一個版本規劃的開始,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數據的觀察,用戶反饋的提取,然後不斷的去調整。


以我們自己舉例子,教育是一個幾千年的行業。在今天這個教育行業裡面,我們也沒有去創造,我們也沒有去改變。我們今天並不是在教育用戶一個從所未有的東西,英語在中國可能已經是一個近一百年的學科,而語言訓練語言學習一直是人類天然就有的,這個都是一個很古老的事情。

但是我們今天的每一件事情,我們從教學的方式,從教學的體驗到我們內容的互動形式到我們把 AI 技術的引入,你可以認為我們每一件事情都是最新的,我們的每一個體驗每一個細節都是不一樣的。雖然說我們的本質上還是在幫助一個人學英語,但他的效率和體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認為我們今天在這個好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科技的力量,通過行業的力量做出很多新的事情。

Q&A 時間

Q:產品經理如何權衡真正的用戶需求和商業目的呢?

A:我覺得好的商業目的都是誕生在用戶需求當中的,就是我認為今天我們在做任何一個產品,它給用戶的價值足夠高的時候,它本身就會形成一個商業價值。

如果你做一個產品用戶不願意付費的話,有三種情況:第一你做的還不夠好,第二給用戶的價值還不夠大,第三這件事情在用戶的常理的價值判斷裡面它就是屬於低價值的事情。

那麼像我們在從免費轉付費的時候也十分自然,我們給用戶做一個更高價值的產品,我們能夠解決用戶實際的問題,並且教育這件事情在用戶的認知裡面就是可以被付費的,所以這就是一個從用戶需求出發,但是達成了商業目的的例子。

Q:AI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普通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要求有些什麼差異?

A:AI 產品經理和普通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差異在於 AI 產品經理還是要了解 AI 這件事本身能做什麼?AI 其實是一個演算法能力,演算法能力就要考慮到演算法其實一直是用來解決一個判斷的問題,也就是說今天在很多產品的使用上面都是邏輯連接的,而 AI 可以在邏輯連接的背後用一套更複雜的邏輯去實現這個變化。

比方說今天你發出了一個指令,通常在其他互聯網的,這個指令會代表著另外一個動作。而 AI 的話會對這個指令進行一個判斷,就跟下圍棋一樣,我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維度,而會通過判斷去下一個更好的維度。就好像地圖,你今天從 A 點到 B 點,這是一個指令,但是他路線是由 AI 作出判斷的。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00offer 的精彩文章:

90後工程師,有哪些困擾?

TAG:100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