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那只是你不知道劉備的手段!
(劉備)引刀向忠曰:「今斷卿頭,不足以解忿,亦恥大丈夫臨別復殺卿輩!」——《漢魏春秋》
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① ……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曹操南下,劉表在緊急關頭病死。荊州群龍無首,蔡氏、蒯氏一系的大族立即投降,而部分荊楚人士如伊籍等趁此時投靠劉備。由於劉備的個人魅力,加上曹操有屠城記錄,使得十萬百姓從之如流,劉備的聲名在此時達到頂峰。然而曹操大軍勢傾山海,張飛、趙雲捨命相救,也只是將劉備父子救出,其餘百姓、劉備的子女等,一併遭到曹軍的蹂躪。
曹操狂傲,促使孫劉聯盟。周瑜的英姿,使曹操在赤壁折翼。在《三國志》魏蜀兩邊的記錄,都是以劉備作為赤壁之戰的主體,雖然實話實說,赤壁之戰的主力肯定是東吳。但是劉備集團肯定也是很積極地參與了這場戰鬥,證據就是日後關羽和魯肅談判的時候(就是有名的單刀赴會),關羽曾經提到,當時左將軍(當時劉備官拜左將軍)整天打仗,連睡覺都不脫盔甲,難道不應該有片土地么?而對此,魯肅也沒有反駁,只是重點集中說,當時劉備逃難的時候一點立足之地都沒有,全是東吳支援如何如何,對劉備的積极參与也沒有任何否認,從側面也證明了劉備他們也是在此戰中出了大力的。
戰後,劉備的政治威望更得以提高,荊楚的賢才大多歸劉,劉備寄居七年,所下工夫總算沒有白費。最誇張的是廬江雷緒一口氣就帶了數萬人來投奔。當然雷緒本人被夏侯淵迅速擊敗,然而緊接著,劉備借口人多要周瑜讓出油江口,後來,孫權亦對劉備有懼意,顯然,劉備在此時實力急速膨脹,和雷緒的幾萬人投奔不無關係(因為在此之前劉備才有兵兩萬,怎會突然達到無地容納士兵的地步)。
關於借荊州一事,向來是筆糊塗賬。荊州分為七郡,南陽已全部落入曹操手中,江夏本為劉備和劉琦的,後來卻到孫權手中(史書上無明說,但估計是借荊州時一個妥協),江夏本身北部也有曹氏勢力。江陵(南郡)則是最重要的,北通襄樊,東下吳會,南通四郡,西入益州,為此,東吳全力取之,終於以一年時間,擊退曹仁,不過,東吳損失也頗大,主將周瑜也身中一箭,不久死去。而劉備則是趁這段時間,以油江口為據點,迅速奪下南四郡。不過這南四郡地多人少,其實無利可圖,但總算有了自己地盤。
劉備最終是要取益州,必須先有江陵,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和孫權談判,甚至深入虎口和孫權會晤。主張對劉強硬的周瑜十分反對,而孫權卻最終同意將江陵讓給劉備。不過如上文提到,江夏卻稀里糊塗地在此時歸到孫權版圖,不知是不是劉備以此為代價,取得江陵。然而,即使如此,江陵的價值比江夏高,且孫權當時始終強勢,因此也就只能以「借」的名義取走。這個「借」字,顯然是劉備的權宜之計,但卻為日後孫劉破裂埋下伏筆,也為劉備一生蒙上污點。
對於益州,孫權還想自己獨吞,這時劉備麾下謀士已經不像昔日般稀少,除了諸葛亮、龐統這些有名的謀士之外,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殷觀就已經拆穿了孫權的陰謀,並給出了很好的意見:既贊成他伐蜀,又始終不動,看你奈我何!果然孫權拿劉備沒轍,只好改而往北向徐州發展去了。
機會來了,公元211年,劉璋懼怕張魯,還有虎視眈眈的曹操,受張松鼓動下決定請劉備西進,幫忙抗敵。張松事前曾到過荊州,被曹操看不起,估計真和《三國演義》一樣,已經和劉備有所接觸,而赤壁之後,找劉備前來抗張魯,甚至抗曹,就更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這時,劉備在官場、戰場滾打已快三十年了,政治手段日漸成熟,他拒絕了龐統的建議(在宴會時擊殺劉璋),而是用了一年多時間停留在葭萌,再次以仁德吸引益州的人才,培植根基。最終,孫權與曹操交戰,樂進又進攻關羽,劉備以此為借口向劉璋借兵借糧,劉璋只給其半,終於給了劉備一個理由,藉此激勸將士,正式向劉璋發動進攻。
但無論怎麼說,劉備這次反客為主,是做得不地道,乃至數十年後,蜀中本土派系的人還有相當一部分不喜歡這個新來的劉氏政權,以張裕、譙周等為首整天鼓吹著蜀漢要亡的,為數不少。當然,這和他們安於現狀的本性有更大關係,但這批人自始至終,皆打著反戰的旗號,阻撓著復興漢室的計劃,也不得不說是劉備的一個失敗。
知人善用,寬厚待人
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三國志·蜀書·黃權傳》
漢武用虛罔之言,滅李陵之家,劉主拒憲司所執,宥黃權之室,二主得失縣邈遠矣。詩云「樂只君子,保艾爾後」,其劉主之謂也。——裴松之
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三國志·蜀書·糜竺傳》
劉備識人、用人之能,可以和曹操並列,三國時代無其他人能及,而論用人的境界,甚至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曹操用人,是以詐使人、以法御人、以威懾人,並不是真正尊重人才。劉備則是推誠相信,推心置腹,很多人才都是以意氣相投的原因來幫劉備辦事。因此,劉備用人是一勞永逸地用,根本不擔心他們會反。當然劉備這麼做也有弱點,就是意氣相投只能團結小部分人(如關張),對於統一天下是有阻礙的,曹操的謀士就曾說過他只能亂人,不能治人。當然,後來的劉備也不拘一格,綜合來說,在爭奪人心上仍然要比曹操高上一籌。
關於劉備識人、用人,例子不勝枚舉,比如提拔魏延則近似於曹操拔于禁、樂進於行伍。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對於馬謖的評論。劉備一看就能看穿馬謖的特點,說他是「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沒有聽從劉備說話,果然招致街亭大敗。
劉備為人有度量,用人也很寬厚,猇亭慘敗後,黃權無法回來,降吳不可,只得投魏。管法律的就向劉備報告,並建議抓黃權的家屬問罪。但劉備向自己問責,沒有追究黃權家屬。這和漢武帝聽信讒言,滅了李陵的家屬,高出不知幾個級別。糜芳背叛,對於荊州之敗,負上重要責任,其兄糜竺自縛請罪,劉備則認為兄弟禍不相及,也沒有追究他。這比起魏國動輒就對叛將家屬滅門的做法,不知文明多少。
※三國時期曹操奸詐,劉備是偽君子,孫權就很光明磊落么?
※此人是孫吳第一名嘴,不費一兵一卒奪取豫章,也因這張嘴不得善終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