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怪我們咯?爵跡的經費都花在請大牌了?大牌不給力啊!
據說爵跡2上映後,票房低迷,郭敬明導演情緒面臨崩潰。
首先我覺得爵跡這類型的,票房低迷真的是太正常了,郭導前幾部的票房,基本上都是被那群吵架的觀眾炒上去的,當然不知道那群覺得郭導拍的好的觀眾是不是水軍,但是很顯然,如果是水軍的話,那郭導 這次拍爵跡2確實是花了重金,所以連請水軍的錢都沒有了,幾乎清一色的批評。
其實看見網上說在映後見面會上小四情緒面臨崩潰,感覺還是略為難受的。
因為這個 小個子的男人,承載了太多人的疼痛青春啊。
不可否認,很多的人都迷過幻城,裡面美到爆炸,帥到爆炸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正是因為青春期的幻想和不成熟的思想,郭敬明成功了,他把我們的夢中的場景都寫了出來,雖然瑪麗蘇,但是十七八歲的我們,還是買賬的。
後來,我們畢業了工作了,長大了成熟了,但是郭導沒有,他依舊沉浸在自己年少的夢裡面,並且決定把這些帶著壓印和痛覺的青春排成電影,讓它更直觀,更有衝擊力。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買賬的,無論是對年少的回憶還是處於好奇,儘管看了之後議論紛紛,略微失望,但是正如小四導演所說,批判,很多的批判,只要有人在看,有人在討論,那麼這就是成功的。
他趁著觀眾 批判的勁頭,連續拍了小時代,幻城,爵跡,真的每一步都可謂聲名狼藉,但是又走的理直氣壯。
然而到了今天,觀眾連繼續觀看和批判的精力都不願意再付出了。事情就再也沒有轉機了吧。
我一度不理解,為什麼爵跡在請了大牌的同時,又要把人物的形象3D化?難道是怕真人演的不好嗎?無法還原小說中的如夢如幻嗎?
可是3D的形象表情和肢體動作又那麼僵硬那麼假,比起真人好到哪裡去了,請了這麼多大牌,又把他們虛擬化了,讓人真的有種無法理解的感覺,那如果你已經決定把整部片子都3D話了,買一下大牌的肖像權,把他們做成3D形象不就行了,又何必請他們本尊來呢?勞神傷神。
或者,我們也不用一定要使用某個大牌的形象啊,郭導如此地有主見,且小說本就是自己創作的,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理想中的動畫形象是怎麼樣的呢,既然知道,直接請製作後期不就行了,何必要把錢花在大牌上?
也許郭敬明導演深深地收到了本土文化的影響,覺得只要有大牌堆砌在一起,那麼票房就一定不會差,沖著粉絲獻票,收入也是可觀。
但是現在的觀眾已經逐日「覺醒」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內容而不是演員本身。演員本身重要的不是名氣,觀眾對於演員的演技方面更為買賬,我覺得前些年的建國大業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
如果作為一個導演只是注重明星效應的話,那這個電影基本上就毀了。
本文由末途且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TAG:末途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