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人吃什麼樣的主食,你真的了解嘛?

唐朝人吃什麼樣的主食,你真的了解嘛?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糧食儲備豐富,一段時期人民安居樂業的時代,不過唐代的飲食,還真不是現在人想的那麼豐富,起碼就對平民階層而言,以及在其他的一些環境中,即使是帝王也未必可以山珍海味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專門寫了憶昔二首這兩首詩,專門回憶在安史之亂前,人民家中家家都有豐富的大米儲存。還有說法,如果當時人出遠門,甚至不用自帶乾糧(這也橫好理解,可能在偏辟的道路上,連旅店都沒有),只要到了某地,有人家就可以將家中多餘的糧食無償送給旅人。這樣,旅人可以一路被饋贈著到目的地。

這種說法看起來好像是唐朝是以大米為主食的時代,這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了。其實唐朝還是以麵食和大米構成當時人的飲食習慣。還是說杜甫,杜甫還有一首詩說吃麵條的情況「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熱,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如果細看下來,杜甫的這碗麵條的吃法,還讓人覺得是一種「穿越感」了、先將麵條做好,做好後的麵條,去水冷藏於冰窖或者深井之中,當夏天來臨之後,將麵條取出,在加熱,然後放在已經冷卻的湯汁之宗,這樣有很好的解暑和開胃的作用。這一吃法不僅像現在的速食麵的吃法,還讓人可以聯想到現在日本吃的流水面的習慣,也和這個有類似之處。

不僅是杜甫這樣吃,在此之前,被認為是「窩囊廢皇帝」的唐中宗李顯,也是在早上吃了一碗老婆韋皇后送來的麵條後,見他老媽武則天去了。引得現在是不是韋皇后殺夫的爭論還在不停。由此可見,麵條也是當時人常吃的,還有說明的是,在一些文獻記載中,比如宋代,有「湯餅」這一個叫法,指的就是麵條。

然後說大米在再當時環境中的重要性吧。杜甫詩中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個不是簡單地說大米很多,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倉庫都很富足。前一句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可不就是說大米,這裡指的是上等成色的白色稻米很多,連接後面的詩,意思是,官家和私人家裡都能吃上好大米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當然不可能只有一種稻米的。

在唐朝時候,有雕胡飯這種食品。這個「雕胡」是一種水生植物,俗稱就是茭白。在古文中,將茭白叫做「菰」。茭白結出的花籽呈黑色。雕胡飯的做法筆者還不太清楚,考慮到當時的環境,應該是將茭白的花籽取出,蒸熟來吃。不過還有說法,吃雕胡飯的時候,大概會像現在吃蓋澆飯一樣。將茭白的花籽用作配料,澆蓋到白米飯上。而且「雕胡飯」在當時人的心中可是一種美食。皮日休,李白,杜甫都有詩句記載了吃到雕胡飯高興的心情,不僅如此,連皇宮中,皇帝也吃雕胡飯。可見當時人對這種美食的喜愛了。

當然,到了後來,大米成為了唐王朝存亡的關鍵因素之一了。在杜甫寫到憶昔二首後面的「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這一句。詩人也不會想到的是,在自己死後的十幾年內,唐朝就因為稻米「入口的問題」,險些顛覆。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即將開赴前線作戰的涇原藩鎮的士兵在長安暴亂,士兵不滿的憤怒中,就有那麼一條不滿,長安給予這些士卒的伙食只有糙米和蔬菜,不僅吃不好,還吃不飽,怎麼可以去前線作戰?結果是士兵們趕走了剋扣伙食的唐朝官員,連唐德宗都被嚇跑了。不僅這一次,僅僅幾年後,唐德宗的興元二年(786年),長安地帶又是糧食歉收,不僅是平民的伙食不好。連保護皇帝的禁軍士兵也揭不開鍋了。以至於有士兵開始對唐德宗有怨言。這種情況在繼續下去,很可能就真的再次皇帝出逃了。所幸,南方的大米運到。知道糧食到來的消息,禁軍士兵們高呼萬歲。唐德宗見此,跑到太子宮裡面,對太子說:「大米運到了,我們父子有條活路了」。

呂思勉所著的關於唐朝的書籍中,還提到了安史之亂後,官員用豆飯招待客人的片段。作者因此得出結論。在那個時代,招待客人即使菜肴簡單也沒有關係。這話說的也沒錯,在安史之亂以後,在物資匱乏的時代來臨後,唐朝人對吃其實也沒那麼講究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被人忽略的盛世,這才是中國盛世的巔峰,唐朝也沾他的光
她是一位公主,鳳眸細長秀鼻高挺,深得唐玄宗喜愛,嫁美男子駙馬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