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地球上根本沒有一件真品?
在歷史上,很多文物在某一時期因為選料上乘、製作精良而被冠以時代成為歷史上的代表性文物,這一類文物中的精中之極!如歷史上的明成化鬥彩、明宣德爐。
然而恰恰就是這些時代精品代表之作,卻很少能存世。愛好收藏的朋友都知道,宣德爐是銅爐中的珍品,能收到一款不錯的宣德爐讓多少人夢寐以求!
也正是因為它的製作精良和珍稀,讓很多人懷疑至今存世宣德爐的真實性,認為全世界沒有一件能被確認為真品。
因為宣德爐做工精細、造型美、耗材貴,十分珍稀,從鑄造開始就十分炙手可熱,又在歷史上遭到了多種劫難,因此至今難以見到真正的宣德爐。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
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准開鑄。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
明宣宗雖然在位十年,但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只是指宣德三年(1428年)初次鑄造的一批(一說3000件,一說為5000件)。這一批宣德爐在器底都有「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據悉這批香爐,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
經過數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被轉賣、被毀、被搶,已極為罕見。所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
其實明朝中期已經有很多富豪、收藏家以重金求購宣德爐,到了明朝晚期,宣德爐的價格更高。所以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
最早的偽造者,是宣德爐監造者之一吳邦佐。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設計和監製香爐。
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吳邦佐便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仿品工藝精,且原料和宣德爐基本相同,可與真品媲美。
從明萬曆到乾隆年間,仿鑄宣德爐之風依然盛行。很多人的仿品可與真宣德爐媲美,因而有人乾脆將其歸入「宣德爐」之列,與真宣德爐同等看待。
清末到民國,民間也有好幾家專門鑄偽宣德爐的店鋪,當然此時的做工不再講究,遠遠比不上明代的宣德爐。
所以宣德三年的宣德爐失落得幾乎無跡可尋,再加上仿製之風的盛行,讓許多人認為,目前所能見到的宣德爐,幾乎是偽造品,但有人卻認為在大批偽品中,還有真品存在。
比如曾出現在拍賣行的一隻明宣德爐,拍賣行內是認可的,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認可,畢竟這只是金胎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宣德爐(青銅器)。
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今日真宣德爐已然是鳳毛麟角。其實無論如今現存宣德爐是否是真品,但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
宣德爐成為了銅香爐的通稱,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文物輝煌至極之銅文化。
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官鑄的一種銅香爐,是宮廷焚香供記神佛的專用香爐。簡稱宣爐。由於當時使用極難得的風磨銅,加一些金銀等貴重金屬,經過多次反覆精鍊而成,其分子結構極為緊密,顏色美觀奇妙。
再加上當時高超的冶煉技術和鑄雕技藝,使其在鑄工和式樣上更顯得無與倫比的精巧,成為明代一種著名的工藝品。在宣德鑄爐後,曾多次有人私鑄宣德爐,私鑄的數量頗豐,而且有的在銅質上和顏色上完全可以和真宣爐媲美。
使清真假宣爐魚龍混雜,給宣爐的鑒別帶來極大的困難。如何鑒別真假宣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宣德爐的鑒定其實很簡單,沒有那麼玄:1.看器型是否古樸無華,端莊沉穩,2.看包漿是否真實古老,3.看金屬成分是否含金銀成分並符合一定比例。
一般專家都沒見過同時含金銀成分的真爐,就是看到了也看不透是否含金銀成分,可以說錯但不敢說對,也有幾個比較實在的專家鑒定時,通過對老爐幾方面綜合,客觀評價估計有可能有含金銀成分的真品存世。
一個或者幾個方面符合條件+同時含金銀合理成分的風魔銅爐,就可能是宣德爐的標準器,那可能就是孤品了。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坦腹齋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怎麼回事?書畫大師董其昌晚年竟成惡霸?
※"大師"書法表演,嚇著我了!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