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陳子庄 | 我的畫「野」得還不夠

陳子庄 | 我的畫「野」得還不夠




陳子庄早期作畫號蘭園,中期號南原、下里巴人、陳風子、十二樹梅花主人,晚年號石壺,有「中國梵高」之稱。



抗日戰爭前,齊白石、黃賓虹先後寓居成都,陳子庄因得到他們的教誨而眼界大為開闊,同時上窺朱耷、石濤、吳昌碩諸大師的藝術精奧,從而決定了他的藝術走向。







50至60年代中期,他的畫藝以奇兀、峭拔、靈宕的特色呈顯,異於時流。文革時期使他陷入困境,在妻子瘋癲、幼子夭亡、自己疾病纏身的情況下,仍以極大毅力潛心於藝術的追求,把自己的藝術推向了一個更高層次。




陳子庄的國畫作品,

因平淡天真、機趣天然,有耐人尋味的生命力,而獨具其藝術特色。







著名美評家王朝聞說:

陳子庄敢於從人人不屑一顧的題材著眼,在平淡中展現了優美得境界,這也形成了陳子庄藝術的獨特風格。它使我相信,中國畫有像某此論者所說的已經到它得的末日。







馮其庸則說:「

石壺的畫,初看似乎貌有驚人,但是只要你稍稍留心就會發現,你面對著的是一位驚世駭俗得,不同凡響,高出於自己時代多多的具有絕代才華的卓越畫家

」。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連看數遍陳子庄遺作展覽,然後評論到:

這是一個偉大的畫家。要用小品表達大自然是非常困難的,但他也做到了。







【陳子庄談藝錄】




繪畫須通「心靈」,須得「機趣」,此四字,論及者寡,能做到者更少。 



我的繪畫最大的特點是描寫大自然的性格。在理論上,一幅創作是作者全人格、全生命力的表現,我努力想做到這一點。 







繪畫一道有兩個要素,一是性靈,二是學問。無性靈不能駕馭筆墨,有學問才能表現思想。 



必須於性靈中發揮筆墨,於學問中培養意境,兩者是一內一外的修養功夫,筆墨技法是次要的東西,繪畫光講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講意境,無學問來培養,則是句空話。然而如沈石田、文徵明,學問雖好,但缺乏性靈,筆墨也會落空。八大、石濤有學問有性靈,可稱雙絕。性靈是根蒂。治學當治本,不應治末。 








繪畫,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後「生化」(即提高與創造)。生化的本領得自作者內心的修養,一個畫家在藝術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養之高低。 







「徐悲鴻的馬過熟,都是那一匹,畫窮了。」 





「關山月畫的梅花,像是從窗口看出去的景,等於照相機鏡頭的功能。畫面有些像過去村姑剪紙梅花,一個方框框填滿,無布局,無組織,無境界,無意趣,無動人的內容,無驚人的技能,不是內心先想一種情景再來畫,而只是濃、淡兩層點起就是了。無意境不能成一幅畫。」  







對物寫照,不論山水、人物、花鳥,均宜描寫具象,個別特徵,形質俱肖,不宜太抽象,普通泛泛為之,此為一定律。 








大膽揮寫,細心收拾,能得奇趣。 







寫意畫,是在寫字,不在畫,要量寡而質高,寫是寫其意趣耳。 







用色不宜多樣,一幅之中青黃雜沓,失去韻致和樸實,華則易俗。色以輔筆墨,不可依靠色彩而惑人自惑。要色與墨兩無礙,色有深淺明晦,以求色之變化,使山水增輝。 







學畫之法,初起時當棄其粗心,養其耐心,而能取形準確。若粗心未去,步法步驟,必失其真形,成之表面,久之落於形式,流為習俗,深入於心,難於救棄。反之,自矜其手腕明敏,心眼慧聰,一當動筆則弊端百出,而為終生之害,縱令老年知之,悔之固已晚矣。







假使初學之時,有耐心去粗心,不求速效,從根基上下死工夫,筆筆到堂,處處用心,看自己習作較諸別人,看別人之作證諸自己,何處為是,何處為非。 







凡最高境界,不但在筆墨之內,而且要在筆墨之外。而意趣深厚,原不是依色量和墨量之多寡而定,然筆墨之內是有窮盡的,而筆墨之外是無窮盡的。 







中國畫為什麼不叫風景畫而叫山水畫,是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故山為靜,水為動,因之山水講動靜陰陽,而不叫風景畫者在此。 








畫之雄強、超逸,能手而已;至於平淡、天真、無跡可尋,故曰淡然無極象而美從之。 







文以達心,畫以適性,適性而真畫出焉。 







最美的是真實,違背真實則虛偽,則不美。繪畫是無聲的語言,我們要畫真畫,講真「話」。 







藝術家的心量是無窮的,一個小小印章,一幅小畫,往往可以窺見其心量之浩大。







如論國畫的優良傳統,最可貴的,是畫家的毅力與獨特見解。一說「傳統」,世人僅知有筆墨、顏色,不知有毅力。為何不討論有成就的作者之獨特風格從何而來?法則固然需要了解,不了解傳統法則的研究者是盲目的研究者。但是,傳統不在法則內,藝術中法則一旦形成,便只是新的藝術的枷鎖。 







繪畫一道有兩個要素,一是性靈,二是學問。無性靈不能駕馭筆墨,有學問才能表現思想。如畫芍藥,僅僅是芍藥則無意思。不能為畫畫而畫畫。個人的藝術風格是上述兩個條件相結合而後形成的。有了意思,要考慮表現形式,於是出現了風格。否則,只在畫得像不像上徘徊作難,便什麼都談不上了。 







繪畫藝術是精神世界的東西,是高於物質世界的。因此,凡來跟我學畫的人,我都告訴他們要先致力於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我是誘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思想體系。不畫別人的畫,也不畫大自然的畫,要通過畫大自然畫自己,通過物質畫精神----這才是自己的。 







能啟發人的藝術品是好東西,因其能啟發人之本心。高等動物有高度本心。我不同意佛家說要請求才超度,不請求則不超度。真、善、美是人本心的要求,是出於內發,不是外加的。 







再說類萬物之情。類之法,有歸納,有演澤。歸納萬物而認識之,這一點我尚未做到。如最近我畫一幅端陽景,下端畫了兩個粽子,拴粽子本來只用一根線,我畫了兩根線,是我還沒有弄清楚就畫在畫上,這樣,別人看了以為也是兩根線,這等於我在欺騙別人。仔細想來,我以前的畫中不知有多少這類東西。古語云「修養立其誠」,此即不誠也。形尚未弄清,何能類萬物之情。我體會到,作畫要熟悉了對象才畫。情中是包含有理的。







思想境界還未達到與天地萬物一體的階段,就談不上藝術家。能夠把他人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道德就高尚了。古人云:「

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我們還談不到聖人,但要以聖人為進德修業的目標。書、畫都是自己道德的體現。 







凡觀察事物,以本心、天心去看,境界則高;反之,以私慾心、人心去看,則生佛家所謂「障」,境界自低。如果寫生者意出於勢利,如何畫畫! 《易)日:「修辭立其誠。」作畫亦須「立其誠」,何謂誠?無欺也。欺詐則無真心,無真心即無真知,無真知即無真畫。抄襲之作就是欺詐。 







寫詩貴在有真感情,畫畫也貴在有真感情。如畫山水,對山水無真愛,哪談得到真感情?無哲學上的參悟,也說不上有真感情。 







前人留下來的書中,糟粕多,精華少。最精微的道理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所以熊十力不同意別人把他的著作譯成英語,以為那樣只剩下語言外殼,是歪曲了他。畫的最高境界是憑性靈作畫,是看作者的修養多高。著書也是如此,最精微的道理都在文字筆墨之間,全靠學者體味,深者見深,淺者見淺,物障者見糟粕,通達者見精華。 







有人以為我的畫要改掉「野」字,我不以為然。蓋人之所謂「野」,是指超越了前人成規,我以為我的畫「野」得還不夠。在繪畫藝術上,要開創新流派不容易。我的畫經常還有舊框框,還未完全去掉前人的積弊。 








寫生,有人叫「寫實」,這是不對的。寫生即寫「真」、寫「神」,這中間有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是去其冗廢,寫其內美。梅瞿山畫的黃山,你按圖索驥就找不到。戲劇中劉、關、張、包公等畫的白臉、紅臉、黑臉,世上也是找不到的。戲劇中畫臉譜是在刻劃性格,我們看起來很動人,紅臉關爺、包黑子,婦孺皆知,沒有人反對說那不像。藝術中「生化」的程度越高,則越普及。 





點擊左下方「

閱讀原文

」,進入

大拙微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畫壇點將錄:評現代名家與大家
69年前的敦煌,美國女人在敦煌10天拍了168張珍貴照片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