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見,「不作惡」的谷歌!

再見,「不作惡」的谷歌!

說到矽谷,很多人會把它視為一個烏托邦,那裡的科技公司,往往有著舒適愜意的辦公場所,超高的工資,以及從健身到美食等額外待遇,開放平等的公司文化,配合加州的雨露陽光,懷著改變世界的夢想,用技術的力量去推動世界的變革。

但很多科技公司逐漸偏移了它們的初心,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譬如谷歌。

變味的價值觀

谷歌在2000年前後,提出了它最著名的精神信條:不作惡(Don"t be evil)。

這條不僅是嘴上說說而已,在2004年,它被寫進了谷歌的招股書上。文中寫道:「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放棄一些短期收益。」

那是的谷歌,是一個人令人仰望的公司,帶著自己的先鋒性,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道德標杆。

但在擁有強大技術能力和市場支配地位後,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谷歌開始偏離自己的初心。

從2008年開始,谷歌就開始刻意控制自己的搜索引擎,把Google Shopping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把亞馬遜、eBay等競爭對手的搜索結果降級,當搜索一個產品時,亞馬遜里的產品甚至不會在首頁顯示。

後來因廣告系統Adwords中有虛假廣告,而被罰5億美元。

調查顯示,谷歌明知某些藥商沒有處方,但仍允許其通過AdWord尋找客戶,向客戶銷售處方藥物,而谷歌對藥品廣告的管理政策和第三方驗證措施形同虛設,助長了非法藥店的生存空間。

谷歌不是個例,三星Note 7爆炸門也是一個見證。當爆炸案接連二三地浮出水面後,三星並沒有親自調查,沒有對這些手機進行專業的檢測,直接給出了「手機受到外部加熱」或「報道有誤」的結論。

而在三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手機召回時,卻聲稱中國的Note 7沒有任何問題,做差異化對待,直到中國用戶一紙訴狀將三星告到了廣州法院。

一家跨國公司選擇在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上「撒謊」,就已經背離了自己「與顧客同在」的價值觀。

Facebook最近也是危機重重,5000萬用戶的信息被一家叫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大數據公司盜用,而Facebook始終知道這件事情,但為了掙錢,對劍橋分析擺出一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當時,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找到了劍橋分析,後者對大批量網民進行了分析,並通過精準投放政治廣告、撰寫假新聞,對這些選民的最終選票產生了直接影響。

這個本來抱著連接世界願景的公司,慢慢變成了一個具有媒體性質的平台,並淪落成一個政治宣傳的工具。

再說蘋果,iPhone降頻門被曝光,蘋果受到多起投訴,用戶質疑蘋果通過軟體升級的方式,刻意降低老款iPhone的性能,逼迫用戶購買新機。

而近日媒體又重新爆出,蘋果在iPhone 6發布之前就知道機身強度有問題,後來很多用戶發現iPhone 6容易掰彎或坐彎後,蘋果也沒有進行召回,而是推出了強度更高的iPhone 6S。

國內的科技公司也好不到哪去,就拿百度來說,引入了醫療競價廣告系統,僅在2013年,「莆田系」民營醫療廣告就貢獻了120億元,佔了當年百度網路廣告總量的二分之一。

很多正規甲等醫院的信息,直接被民營醫院替換,甚至在首頁上能找到非法的醫療場所。百度為了營收,放棄了醫療廣告的審核責任。最後的結果就是「血友病吧」和「魏則西事件」的爆發。

價值觀的重要性

喪失掉價值觀又怎麼樣么?的確,價值觀的淡化不會讓這些千億市值的公司一夜蒸發,但恰恰是這些價值觀,讓很多科技公司得以成就今天的規模。

以谷歌和蘋果舉例,有很多公司做手機,有很多公司做電腦,也有很多公司做搜索引擎和瀏覽器,他們也有背景,有資源,有出色的設計師和工程師,但為什麼,這兩家公司能把這些產品做得這麼出類拔萃?

拋開時代背景,可以從三個點分析:做什麼(產品),怎麼做(方式),為什麼(理念)。這三點都離不開價值觀的支撐。

1

創造偉大的發明,而不是賺錢

很多企業首先想的是要去做什麼,我要去做一個手機,一個電腦,或者一隻鋼筆。之後會考慮怎麼做的問題,我去找什麼人來設計,找哪家代工廠,我用哪種材料等等;最終的目的(為什麼),就是賣產品賺大錢。

而蘋果和Google這樣的公司,它們的思考是反過來的,首先考慮的是「為什麼?」,蘋果在做一件事情時,會覺得我不管做什麼,都要做極致,與眾不同的,能夠改變人們使用習慣,甚至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品。

如何實現這一目的?把藝術和美學融入產品,不僅僅是外觀,從使用上也得足夠簡單,足夠人性化,使用先進的工藝,養眼的包裝,創新的功能,漂亮的UI....最後做出一款優秀的電腦或手機(做什麼)。

「為什麼」不是簡答賺錢的意思,賺錢是一個考量,但更多的是一個結果,這裡的「為什麼」,應該定義為一個理念,一個初心,一份執著。

你幾乎可以在蘋果的所有產品上看到這份理念和執著,那是一種透過產品所展現出來的桀驁不馴和出色品質感。

《華盛頓郵報》記者曾經和庫克發生過這樣的對話:

記者問:走馬上任第一天,你給員工發了一份備忘錄,說:「我要你們堅信,蘋果不會改變。」五年後,它不得不改變了。在你看來,蘋果的哪些品質是不可改變的?

答:實際上我當時指的是公司的 DNA。北極星始終如一,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產偉大的、一流的產品,以某種方式真正改變世界,豐富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的存在意義從未改變。

2

價值觀能吃么?

確實是可以吃的,這裡我們介紹一個經濟學上的理論,創新推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這個理論按照市場推廣,給消費者進行了分級:2.5%的人是創新者,13.5%的人是早期追隨者,34%的人是早期消費者,另34%的人是後期消費者,剩下16%的人是拖延者。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想要撬動68%的主體市場用戶,首先要說服那13.5%的追隨者,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68%的人多數是隨波逐流的人,而那13.5%的人,認可你做的事情(產品),喜歡產品的設計和工業(採取的方式),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信奉你的價值觀。

我們稱這13.5%的人是那波第一批嘗螃蟹的人,他們富有激情,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當他們發現了一個特別的手機:iPhone的時候(做什麼),首先會被iPhone的工藝,功能所吸引,(蘋果做事的方式),之後會對這個公司產生興趣,為什麼你們公司的產品和別人不一樣?(理念)

這時候蘋果的喬布斯就出來給大家「洗腦了」,我們要改變世界,we think different, we are the innovators.

首批用戶會自己腦補這些口號的意思,並與手上的iPhone掛鉤,並深深認同了這種理念,對於iPhone的喜愛就超過了普通手機產品的範疇。

這種理念會扎在心裡,讓他會在蘋果門口等一夜,然後拿出去和朋友炫耀,發朋友圈。這種自發性的粉絲效應,配合媒體的宣傳,就能撬動那些38%的前期用戶。

而當前期用戶用上了iPhone後,後期用戶就會跟進。他們不會去理解蘋果的理念,甚至對於產品一竅不通,對於美學也沒有追求,他們追求的可能是配置,時尚,潮流,他們更世俗。

但是受38%的用戶的影響,他們會慢慢發現:咦,大家都說好,應該還不錯哎,我也買一部試試。於是iPhone就火了,而剩下的16%的人,只要諾基亞不死,就永遠有100個理由不去買iPhone。

3

當谷歌開始作惡

Google也有自己的理念,但Google人喜歡把它稱之為企業文化,「不作惡」就是代表。因為Google深知,這種文化和價值觀是員工和合伙人的重要參考,是決定Google長遠發展的關鍵。

比如在考慮一份工作時,很多人會考慮職責、工資,然後是工作時間和地點,最後可能是公司福利和有多少美女帥哥。但是考慮Google的員工,文化是這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因素。

Google的文化會吸引秉承相同理念的人,這個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一個企業團隊也要時刻明白,應該重視什麼,要變成怎樣的企業,實現什麼目標。

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者空話,這個信念應該牢記在心,並在企業做出決策時,想想這個決策和決定,是不是符合企業文化。

很多企業不重視這個東西,它們也有自己的Slogan,但這個Slogan多半是公關和老闆在吃飯時臨時拍腦袋想出來的,什麼「讓顧客滿意」,「永不止步」,「做天下第一XX公司」這種屁話。

如果把這些貼在公司總部的這些標語改成「賺它10個億」,員工可能會一笑了之。

正是對於價值觀的把控,才讓兩家公司吸引到了一流的人才和忠實的用戶,才一次次地推動兩家公司不斷地進步。

可最近,Google經歷了企業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員工集體抗議事件,有近4000名員工在內部請願書上簽名,其中十幾人離職。

這一切都與Google參與五角大樓的Maven項目有關,這個項目是通過谷歌擅長的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幫助無人機識別物體,追蹤目標。

谷歌的員工擔心,將人工智慧運用在無人機中,會造成更多的殺戮和傷害,而谷歌和軍方合作的政治決策,降低了他們對谷歌的信任。

事件發生後,谷歌在自己最新的行為準則中,將「不作惡」的文本幾乎完全刪除。

谷歌曾經信奉的金句也煙消雲散:And remember… don』t be evil, and if you see something that you think isn』t right – speak up!

我相信,很多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曾經都是有理想的白衣少年,但當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行業獨角獸時,它就必然被捲入以利益為核心的商業機器之中。

現實殘酷,當用戶利益與股東、商業利益發生衝突時,堅守「不作惡」的信條就變得十分艱難。

科技本身是不作惡的,技術只是工具,作惡的還是人。

技術上的bug,升級一下就解決了;而人性上的bug,會造成價值觀的傾斜,一旦傾斜成了固定的角度,就是十足的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MIX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三體》,怎麼就給了亞馬遜?
噓!你的智能音箱正在竊聽隱私…

TAG:科技M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