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稱"聖人",那「亞聖」是誰呢?他創立了什麼思想流派?
《詩經·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其中的「寺人」,即宦官,而「孟子」卻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位。只有《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里的「孟子」才是指戰國時鄒國(山東鄒縣)人孟軻,他是儒家大師,人稱「亞聖」。
我們知道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一生基本是從事教育,相傳弟子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同時他還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人稱"聖人"。
那麼,孟子為什麼被稱為「亞聖」呢?
實際上,我們平時經常說「孔孟之道」,可見孔、孟兩家的思想代表儒學的全部。
孟子生活的年代,百家爭鳴,由於「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志在匡世濟民、兼濟天下。青年時,他拜師孔子弟子子思門人。之後,他胸懷政治熱情和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率弟子游遍諸侯國,宣傳「仁政」學說,力諫諸侯實施民本思想,對後來進步的思想家影響很大,他提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氣」,是我國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
因此,他的地位僅次於「聖人」的孔子,被世人稱為「亞聖」。孔子和孟子思想一起被稱「孔孟之道」。
話又說回來,孔子和孟子什麼時候被封的呢?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西漢末年的王莽,為了做皇帝,讓手下一大批文人為他「正名」,如劉歆說周公才是儒教的教主,孔子只是傳播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度的首個傳教師。
甚至到了唐初,「先聖」還是周公,孔子還只是「先師」。
直到唐太宗時期,由於他殺兄逼父才獲得皇位,就下令將周公廟從太學裡遷出去,封孔子大弟子顏回為「先師」,而讓孔子頂替周公的位置,即「孔顏之道」。之後,唐玄宗下詔建孔子廟,並稱顏回為「亞聖」。
可見,這時候孟子還只是戰國諸子百家中的一家。
直到唐懿宗時,皮日休連奏兩本:《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請(孟子)為學科書》,稱:假如《孟子》不列為教科書,則勢必「儒道不行」、「聖化無補」。
此後孟軻的地位才不斷上升,後蜀君主孟昶首次將《孟子》列於十一經之中。北宋統治者也將後蜀「石經」作標準。南宋之後,尊孟之風更是日盛。
明世宗時期的首輔張璁,首次提出讓孟軻代替顏回的「亞聖」地位。清朝初期,統治者為了穩定人心,大力表彰孔孟之道。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正式下令封孟軻為「亞聖」,不過又封顏回為「復聖」,曾參為「宗聖」,子思為「述聖」。
※AI終結「撲克臉」,說謊掩飾也能被識破
※世界上最神秘的東西,不是在大海的深處,也不是在宇宙的黑洞里
TAG:知識百科 |